萧通吾脉法(十二)
芤脉:浮大中空,如按葱管,主病失血伤阴咳血呕血衄血。
1左寸芤主上焦热盛,迫血妄行,常见咳血衄血。
2.肝郁化火灼伤血络出现吐衄以及妇女血崩症候时左关见芤脉。
3.左尺芤主热在膀胱的尿血,治疗应是清热凉血。
4.右寸脉芤主肺经炽热,常见咳血胸痛呕血等症。
5.右关芤主胃热吐血或者脾虚统摄无权的便血,也可以见到芤脉。
6.右尺芤主热伤阴络的大便出血。
历代医家皆以葱管的形状作比喻来说明芤脉的形状,如李中梓说“假令以指候葱,浮候之着上面的葱皮,中候之正当葱的空虚处,沉候又着下面之葱皮。实际芤脉的主要特征是四周浮大中空空虚并非浮沉取之有惟独中取不见”。
芤脉是一切大出血后不久出现的一种脉象,如果失血已久脉象多见虚细热无力二不会出现芤脉,在急性大出血的症候中因病机不同,故虚实有别。
说明:芤脉浮大无力按之中虚即上下两旁皆见脉形而中焦独空,因突然失血过多,血量骤然减少,营血不足无以充脉或者津液大伤,血不得充,血失阴伤则阳无所附而散于外,故见芤脉。
伏脉:重来推筋着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
1左寸若见伏脉主心阳不振的心悸气短恍惚不定。
2.左关伏主寒邪郁闭,肝气不得舒畅而引起的胁肋或者腰间窜痛。
3.左尺脉伏主肾精不足,寒气凝聚力的疝瘕腹痛等症。
4.右寸伏寒痰壅闭肺气不宣症见咳喘胸闷气急。
5.右关脉伏主胃寒食积脘腹剧痛呕吐频作胸闷不适霍乱等症。
6.左尺脉服主命门火衰,寒凝湿阻的小腹痛泻痢清谷。
伏脉的出现,其因有三:一是因暴病邪气闭塞。气血凝结,阴阳潜伏,不能宣通脉络。二是久病气血虚损,脉气不充致脉来沉伏着困骨。三是因一时气托脉气不相接续而出现伏脉。但是这种情况较为少见,因此伏脉的主病多为实邪内伏,阴阳郁结不通的病症。如果暴厥寒闭火闭气闭霍乱吐泻等症,。但也有久病正虚心阳不振的危重病症或者脾肾阳虚久泻不止的虚证。总之临床上见到伏脉不是急症。总之临床上凡见到伏脉不是急症就是危候的虚证,都必须采用积极的措施进行急救治疗,万万不可大意。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