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江十大屈原典故(七):楚湘旧俗

典故出自宋诗人张榘一诗《念奴娇·楚湘旧俗》

诗云: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此诗歌生动记录汨罗江端午以划龙舟的方式纪念屈原的情况。

发源地:汨罗江河泊潭

为什么说发源地在河泊潭?

因为河泊潭是千古定论的屈原沉江地,位于今屈原管理区凤凰乡河泊潭村,有1981年汨罗县石碑记其事。此地离古罗县城正好三十里。被湘阴县志记为“正古屈原潭”。

而司马迁云:“屈原怀石自沉汨罗”,所以河泊潭就是汨罗。

河泊潭旧称罗渊(屈原沉江时),屈原沉江后称屈原潭(后人纪念屈原将罗渊改称),贾谊司马迁到此后称河泊潭叫汨罗(因为屈原《怀沙》诗中有浩浩沅湘分流汨兮之汨,屈原称此水为汨水。因汨在罗故曰汨罗(渊)),《水经注》明确称河泊潭为汨罗渊,宋代称屈原沉沙处河泊潭为汨罗江,清代因为此地是屈原故居玉笥山地,屈原经常在此潭祭河伯之神,故称河伯潭,后音变成河泊潭。又称此地为故渊。实际上汨水一水经流,至河泊潭后,称汨罗和汨罗江,指湘水。故古罗城位于湘水之阴,实指汨水之阴。这是大家要理解的源头。河泊潭旧在罗县、湘阴县境,1958年围垦屈原农场,在屈原农场境内。1966年设立汨罗县。屈原的汨罗依旧在屈原境内。今天的汨罗和汨罗江,跟古代的汨罗汨罗江的关联,是因为清乾隆二十年将河泊潭屈原庙(统名汨罗庙),迁移到名山后所致,汨罗名称开始东移。1918年名了汨罗火车站,故而分县时,名为汨罗县。汨罗江是因河泊潭汨罗而名。汨罗一直是屈原的沉江地,是汨罗渊。

打捞屈原的龙舟是战船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河泊潭)日,伤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凫,一自以为水军,一自以为水马。州将及士人悉临水而观之。”

相传屈原到河泊潭玉笥山定居时,这儿就是磊石港,春秋罗汭之地。是楚国在湘水的第一个交通驿站,也是楚国的水军驻地,也是训练基地。屈原投江时,此处楚军正在磊石龙神庙举行祭龙活动。此记中命,就是楚王“命”正在训练的楚军抢救屈原;而训练龙舟的方法,来源于越国。宋代高承《事物纪源》云:“端午是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于是日操练水军。”《事物原始》引《越地传》云:“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

《隋书地理志》:“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河泊潭),土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尔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诸郡率然,而南郡、襄阳尤甚。二郡又有牵钩之戏,云从讲武所出,楚将伐吴,以为教战,流迁不改,习以相传。钩初发动,皆有鼓节,群噪歌谣,振惊远近,俗云以此厌胜,用致丰穰。其事亦传于他郡。”

此记中的“牵钩之戏”就是拔河的前身,据研究者说明,起源于春秋战国时的楚国,兴盛于唐代。《墨子.鲁问》篇上说,楚、越两国的舟师多次在江中交战,楚国的舟师战船较大,装备也好,但总在上游,越国舟师则相反。顺流而下的,退走时就慢;逆流而上的,退走时就快,因而楚军屡屡失利。为了彻底扭转战局,大约在楚惠王时(前488年—前432年),从鲁国聘请了著名工匠公输般,让他为楚军设计了一种“钩强之备”。“钩”,就是把掉头逃走的敌船勾住;“强”,就是把迎面冲来的敌船顶住,自此楚军就反败为胜了。 可见当时打捞屈原的龙舟其实就是战船。只是后来民间把战船演变成专门打捞屈原的龙舟。龙舟实际上在楚辞中就多次提到,说明屈原生前,龙舟活跃在楚国各地。而楚辞的龙舟,都是出现在王者出现的场景,可见屈原心中的龙舟,同样是战船。

楚王命水军打捞屈原,说明屈原投江时,应有战争发生,这场战争,应该是秦军攻占五渚时,攻打磊石这片楚军营地。背景跟湖北屈原沉江“易服救主”说就有了关联。

《续齐谐记》五花丝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曲(一作回),忽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谓曲曰:闻君当见祭,甚善。常年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当以楝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曲依其言。今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五花丝,遗风也。”

此记所反映的是汨罗楚民首先是用竹筒粽祭屈原,而后因为欧曲所言,改为带楝叶五花丝粽祭屈原,而五花丝粽后来又演变成角黍(粽)。并划龙舟追赶,遂开蛟龙。《以日食状闻》记载:“屈原以五日死,楚人以舟楫拯之,谓之竞渡。又曰:五日投角黍以祭屈原,恐为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遂之。”“何由得渡湖”,是洞庭湖渔歌有文字可考的首创版,“角黍”就是粽子、汨罗江的三角粽、四角粽都是角角分明的。“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从此说明汨罗江划龙舟纪念屈原的端午习俗,至少盛行了2200多年。

汨罗龙舟的三个地名记忆

查阅《湘阴县图志》地名录,汨罗江周边有三个以龙船命名的地名。

一是沉江地河泊潭汨罗渊有一坡叫龙船坡,在故渊玉笥山与汨罗山之间,记录的是汨罗渊龙舟史。此处有建屈原庙、屈原墓的历史长达2200多年,自然,纪念屈原的龙舟是从此地开始的。

罗渊到磊石山水域宽阔,相传明代划龙舟时,其汨罗山东的独醒亭就是龙舟竞赛的起点,而终点在磊石山洞庭庙。屈原庙与洞庭庙之间相隔十多华里,这个距离也正好构成一个比赛场。龙船坡正是罗渊比赛龙舟停泊祭龙头的场地。

二是河市镇境内的龙船头,此地正在屈子祠对岸,有河与屈子祠前名山河相通。乾隆二十年河泊潭罗渊北的屈原庙被迁移到了名山玉笥山上,而恰好这个时候明代兴建的河塘市(河市古镇)步入繁荣景象之中,主要是乾隆初年大量江西移民到此,围垦了公悦、三合、大洲湖等大型垸落,周边人口增加至数万。河市古镇,商业繁荣,故古街前的河市河,成为了一活跃的港口。龙船头东边是明代从潭左玉笥山上迁移而来的屈原故宅南阳寺,西边是传说屈原尸体打捞上岸地晒尸墩。这个时候也是一女打金头和十二疑冢故事流行民间的全盛时期。故而河市河成了清代至文革前的龙舟竞渡中心。竞赛龙舟在龙船头集聚,在屈子祠或南阳寺祭龙头,然后回到河市竞渡。1990年后汨罗江龙舟竞赛中心转入汨罗市名山河、归义河。

据历史记载在河市河进行的湘阴县大规模龙舟比赛的记录有1945年8月15日前后,湘阴县调集全县28支龙舟队在此比赛庆祝抗日战争胜利,此次赛事是汨罗江龙舟史上惟一一次不在端午时间举行的。1959、1962、1966年湘阴县也在此举行过大型赛事;1985年、1990年屈原农场自行组织了两次大型比赛。其中1959年中央新闻制片厂来河市摄制了《汨罗江上赛龙舟》新闻纪录片,参赛龙舟26支,规模浩大。纪录片当年端午就在中央台播出。1990年之后龙舟传承重担由汨罗市担当,相沿至今,几乎年年有赛事出现,中央台每年端午也基本上来汨罗报道。国际龙舟竞渡中心也建在了归义河,今名香草湖。

三是旧营田境内的龙船港。反映的是营田龙舟的历史。旧时营田祭龙头的地方是黄陵庙,龙船港其实与黄陵港相连一体,此港今成为过洪道。形成龙舟竞渡中心全因唐代后兴起的营田集市,前身是鱼街,明代后发展成湘水的一个商业街道,有营田港,成为湘阴的八大重镇之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没有围垦屈原农场之时,这儿就是汨罗江的南岸,这儿的土星港,就是贾谊投《鹏鸟赋》吊屈原的地方,相传《梦赋》作者、汉赋大家王延寿作《梦赋》后也沉溺于此。今湘阴县城南也有地名龙船港,反映的是县城一带龙舟竞赛故事。

这些历史记载说明从汨罗渊出发的纪念屈原的端午节和龙舟就这样飞进了民间端午节日之中。

汨罗端午习俗

吃粽子 屈原投河泊潭后,汨罗江边的人们除驾舟打捞屈原的尸首外,还纷纷将正在祭龙用的竹筒饭、麦面坨丢到河里,祭祀屈原。

龙舟竞渡 相传屈原投河泊潭那天,水军和渔民划船争相打捞尸首,直至十五才将尸首打捞上岸。此后,龙舟竞渡为屈原招魂。

偷神木 本地人造龙舟,船底那根主木一定要在半夜去偷。因为偷来的木叫神木,所造龙舟会划得更快。

雕龙头 选一根优质樟木,然后由龙舟首司请来的雕匠沐浴焚香,对苍天朝拜后开始雕刻。龙头完工后,举行相应的仪式,设香案、摆果品,以茶代酒,大锣大鼓,铳炮喧天,由4名儒生,行黄龙礼。庆祝仪式后,由首司负责敬奉龙头。

关头 龙舟制作成功后,用桐油塗擦,晒干后,画好龙鳞,安上龙头和凤尾(用竹片制成羽毛状后涂有彩色油漆),旌旗、锣鼓、挠子、长招则安放在舟上,一切准备妥当后,举行龙舟制作竣工的关头仪式。

亮舟 龙舟关头后,当天晚上就要亮舟,即举行龙舟竣工仪式。亮舟陈设物品有香案、茶盘、大米、菜油(俗称青油)、灯盏等物。

下水 龙舟下水一般在农历五月初一进行,时间选在辰时之内。背龙头的人一直冲到河中间,抱起龙头五沉五起,参拜五方,称之为龙头洗澡。龙头洗澡后,背龙头的人游回到岸边浅水处,由首司跪拜三叩首,上一块花红,再上岸将龙头安装在龙舟上。

赞龙舟 去朝庙途中,沿河各家各户都放鞭炮、系红绸,有的亲戚还送红包或烟酒。上红时,鞭炮一响,在河中间的龙舟,便以最快的速度冲到河边抢红。赐红之人手捧香盘对着龙舟三作揖后,龙舟上的挠手才能上岸。双方对面作揖,由东转向西、由西转向东、互换位置,互相递交香盘,称之为“把钟”。“把钟”后,赐红者开始赞龙舟。

回赞 龙舟上红后,挠手也要回赞:“小小龙舟,游来贵地,承蒙盛情接待,喜听先生金言,龙游贵地,百草皆青……”。回赞后,龙舟起鼓、摧挠,再在河中划一个圆圈,表示回敬。

朝庙 每年五月初一各龙舟下水,都要划到屈子祠(清前在河泊潭或河夹塘北岸,清后迁至玉笥山)或者到南阳寺屈原故宅前敬奉屈大夫英灵,故称“朝庙”。河市镇龙船头得名由此而来。

竞渡 龙舟竞渡一直是选在五月初五的上午举行。有官方组织、也有民间组织。官方则是湘阴县,唐至明代,官方中心地在河泊潭至磊石山那节,清代后则在河市河。民间组织人员是地方绅士、大户家主和有名望之人,地方以主持者所在地为主。一般是在集镇中心,如河泊潭、河市、营田、归义、新市、长乐等。竞渡前均预先设立起点和终点。参加竞渡龙舟首先抽签,按左东、右西为标准,第一签属东,依次类推。竞渡时辰一到,三声炮响,各龙舟方可起程,各自沿直线逆江奋勇争先。后来,竞渡就只有起点,不要终点,这种竞渡,史料中称之为“飞凫式”竞渡。

插艾叶菖蒲 艾叶本是药材,可浸米包粽子、可晒干代香、可煎水洗澡以治皮肤搔痒、可燃烧驱蚊除虫;还可饮用艾叶水,清肝明目、治肠胃病。端午插在门窗上祛邪除害,晒干后以备家用。菖蒲用途亦如此。汨罗江民谣“五月五日午,屈原骑艾虎,手持菖蒲剑,驱魔归地府。”

饮雄黄酒 端午节,家家都要饮雄黄酒,并将酒洒在房屋四周。小孩不能饮酒,大人们就蘸上雄黄酒在小孩的额头、双眉间两腮边点抹上,以避邪镇恶,免生痱子、疥疮。有端阳“饮了雄黄酒,百魔都远走”之说。

抢龙水 五月初五,天刚刚放亮,便争着到河里挑一担水回来,称之为抢龙水。龙水抢回后,一家老小都要用它洗脸梳头或洗澡沐浴,意味着洗尽一身的病痛。

挂香囊 香囊是用五色碎布做成粽子、桃子、金锁、猴、青蛙等形状的小袋,内藏大米、香料、大蒜、艾叶等。端午节一早,大人便把头天晚上做好的香囊挂在小孩或孕妇胸前,以示避灾。

插栀子花 每年端午,年轻姑娘们不擦雄黄、不挂香袋,而是采摘栀子花插在头上、放在室内。姑娘们插在头上,去头屑、防虱子,也使头发青丝柔软,让人感觉清新美丽。传说此俗也源于屈原的女儿女嬃娘娘。

抹露珠 端午节,年轻姑娘清早起来,把手帕放在青草上,吸上晶莹剔透的露珠,蒙在头上擦头发。俗传端午露珠为龙珠,可祛头风、青发丝,也是源于女嬃娘娘。

踏露水 端午节清早起来,都要赤脚去踏露水。据说踏露水可以祛风湿、防疾病、除脚气,下水田不感染病毒,蚂蟥不叮脚。

歇端午 汨罗江民谣“牛歇谷雨马歇社,人不歇端午被人骂”。采百草 端午节前后的傍晚时分,采集车前草、水灯芯、金

银花、葛藤、菖蒲、法夏等各种药材,称之为采百草。

唱老戏 端午唱老戏。起初,在端午节要祭龙,而祭龙中划龙舟表演、草龙舞表演、跳巫舞、唱楚歌,都是其形式。随着历史的变迁,老戏、皮影戏、地花鼓、扇贝舞、踩高跷、样板戏、歌舞会、电影则纷纷登场。汨罗江人无论输赢,都会唱老戏,表现了汨罗江人不服输的性格。他们“心中的船”永远都是赢的。

回娘家 端午节,是出嫁女回娘家团聚的日子。汨罗江一带一般是初四前,带着孩子、携着丈夫,带上精心准备的粽子、盐蛋、蒲扇等礼物一路欢歌笑语回娘家看望父母姑舅。

择女婿  汨罗江民谣:“好女不嫁烂龙船”,就是说如果有两个以上小伙子选择,当年小伙子所在的龙舟没有取胜,则不会答应这门亲事。龙舟竞渡的输赢决定一个村的势力和风气,所以好女人是不会嫁输船的村上做媳妇的,免得被人耻笑。

(0)

相关推荐

  • 悼念屈原,谁与争先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十 二 花 田  写于前: 粽叶飘香,弦歌不断,五月,端午的脚步正不徐不疾的向我们走来.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中国传统节日更是有这样的特点.千年以来,端午节的故事 ...

  • 《水经注》里的湘江(六)---《水经.湘水注》略考

    F △又北,沩水从西南来注之. 沩水出益阳县马头山,东迳新阳县南,晋太康元年改曰新康矣.沩水又东入临湘县,历沩口戍,东南注湘水. 沩水,湘江支流.在今湖南望城县北.<水经·湘水注>:&qu ...

  • 汨罗江十大屈原典故(一):九歌绝恋

    公元前278年,秦破郢都,居住在古罗子国凤凰玉笥山上的屈原写下<怀沙>绝笔之作自沉玉笥山下屈原潭殉国.产生了纪念屈原的端午节和龙舟竞渡,把旧端午习俗都统一到了纪念屈原这个伟大的爱国诗人身上 ...

  • 汨罗江十大屈原典故(二):怀石沉江

    第二大典故 怀石沉江 典源出自<史记.屈原列传>"乃怀石自沉汨罗."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郢都,拉开了楚国灭亡的序幕.居住在凤凰台玉笥山的屈原,精神受到极 ...

  • 汨罗江十大屈原典故(三):宋玉招魂

    第三大典故 宋玉招魂 典出楚辞<招魂>.但大家认定此诗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宋玉诗作,以屈原作品收录于中国古代诗歌总集<楚辞>中.此诗模仿民间招魂习俗写成,用神话传说和浪漫主义的幻 ...

  • 汨罗江十大屈原典故(六):渔父舷歌

    第六大典故 渔父舷歌 典出<楚辞.渔父>和史记<屈原列传> <屈原列传>云:"屈原至於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 ...

  • 汨罗江十大屈原典故(八):香草美人

    典故出自屈原<离骚>.香草美人,已经成为汉语成语,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出自汉·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 ...

  • 国学讲堂(980):中国古典十大名曲典故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典故    [高山流水]     古代琴曲.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 ...

  • 中国最唯美的十大文学典故

    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        武帝无限神往, ...

  • 十大绝招(7):七炒七不炒

    7炒亏不炒盈.指关注亏损股,冷落盈利股.乍一听,您会奇怪,公司处于亏损状态,甚至有可能退市,怎么敢冒如此大风险?因为,风险和盈利是绝对正比关系,即:风险越大,盈利也越大.风险越小,盈利也越小.大家知道 ...

  • 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七】四川明月村:文创赋能休闲农业 推动产村融合发展

    2021年03月03日08:40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明月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陶艺文化底蕴深厚,唐宋以来就是民用陶瓷(邛窑)的重要生产区.近年来,该村以竹海茶山明月窑为依托,大力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