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坟前的祭思 文/独树一帜
父亲坟前的祭思
文/独树一帜
每年我都在这个时候回到那有较多水田、些些山丘的老家,背着装着三牲祭品的小背篓,拿着锄头,沿着后山丘,走着小村道来到一个小山。你长眠在这己三十六年了。年轻时,你高大魁梧,你正直有才华,写得一手好字和文章,是我们那有名气的教师,可惜英年早逝。在坟前,我默默念思,念你的生育之情,念你的养育之恩,思你的音容笑貌,思你的一言一行,那一幕幕都如同昨日一样,想着想着,眼里默默地流出了一行行泪水……
是啊,原来我们曾经念念不忘、铭记于心的回忆和旧事,已经变成江湖上逐渐褪色的传说或我心中永远的念。
而我们惦记的那些人或那个人,终归变成了别人口中的“真正的传奇”和我心中的神。
今年的清明亦如常态,一颗叫做思念的种子再次生长。只是经历过我有生以来不平凡的春节和重痛的病毒疫情后的清明,心情与常年不一样,生命的平安、和谐、宁静更重要,所谓爱与恨同在,快乐与苦痛并存,这,或许就是人生的意义。以一颗平常之心,看待生活中的风风雨雨,以一笑而过的力量豁达人生,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领悟呢?
寒风拂面,润细雨纷纷,丝丝点点,雾濛连濛雾,宛如雾霭氤氲白色情境。清晨,心怀祟敬伤感之情踏上这片山丘墓地,心里丝丝忐忑,没有想象之中的萧杀与恐惧,更多的是一种寂静。大大小小的墓冢与石碑排列得紧密而整齐有序,好像一群结交多年的好友,促膝长谈,有的墓碑上的碑文字迹清晰,而有的却已模糊将逝。无数的墓冢密密地紧挨在一起,又透出和谐安宁,他们不会因世间琐杂烦事而扰乱心头,无论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一个归宿:死亡。没有了羡慕、嫉妒、爱恨、恩怨的情迷,他们也只是吮粘着朵朵黄花、连缠着青青野草,但愿通过它们去与静谧邂逅。
我小心地烧着纸钱,久久望着,跳动的火苗贪婪地舔舐着一片片纸钱,无情得连一片纸屑也不放过。墓中的人曾在墓外,墓外的人终究会归入墓中,墓内墓外相差了数十年百年的数代人,正在用一种传承了千年的方式进行着默默的交流,彼此燃起无尽哀思。过往经年,怀缅重复,年复一年不变的是后人与素缟的心灵碰撞。无论墓中人曾经是对是错,是否光亮鲜艳,留给墓外人的更多是怀念和伤痛,墓外人独自在人间彷徨绯徊,找寻可能属于他的天堂和灵魂,而这种追思怀念亦随岁月的涟漪泛远、泛远……
乔·卡巴金说:我们并不是追求什么状态,而是要落回到我们本然的生命状态中。归位,是放松的精华所在。可以说,归位就是放松,放松就是归位。
人生轮回,在这尘世上又能留下什么呢?
清明文化传承千百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且从古就有人作文,亦如生存之道。而今生活在忙碌的城市里,穿梭于浮泛的人海中,难觅像先人那样宁静地找到自己的心灵,每一个人都最后一步步走向那片属于自己的净土,我的祭思:一思过去,二念将来,而现在的我审思着自己的一生以及现拥有的一切,有汗水、有痛苦、有泪水、有成功、有失误、有委屈和悔恨!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不乏见美丽多彩,也不乏尝酸甜苦辣,多彩美丽时时处处被人所创造,但常常是别人,亦如这次扫墓,是我做了这份美丽思念,而那些亡灵或先辈正享受着它。逝者已逝,生者如斯。人死不能复生,人浮一生,非必要使自己留下什么,世上存留的诸多美丽,创造的无数奇迹,则也要感谢墓中的那些亡灵和先辈。可是现在回过头来想想我自己,以后的日子是继续沉浮还是奋斗下去呢?难道浑浑噩噩、忙忙碌碌就是我们的宿命吗?不,倘若没有茫然的经历,没有这尘世的酸甜苦辣,我也很难体会到人生的价值,一个人不是一定要有个寄托或创造丰功伟绩才能存活于世。倘若你的生活精彩美妙或还有点点故事,当你后人在墓前表达哀思时,你觉得也可以无悔。
人生无常,死亦无憾。
阵阵寒风吹树叶,愀然诉着神灵,声声催着春天细雨,涓涓心事入心头。横亘时空的穿透力,让我心生震撼,呵,华美的人生篇章,只有自己去奋斗、去书写。我站在你墓前,融透智慧,禅达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