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二师史锡腾——援越抗美生活系列纪实之十五:阵地前的慰问演出

——援越抗美生活纪实

15.阵地前的慰问演出

到部队的第一个八一建军节到了。
八一,是部队的三大节日之一(其余两个是十一、春节),尽管是在越南前线,但从上到下都重视。第一,这一天按惯例要放假一天;第二,这几天可能有一些活动,如上级派团慰问啦,连队自编自演节目啦等等;第三,改善改善生活。为此,我们从一个多星期甚至一个多月前就开始做准备,连里到处充满了节日前的气氛。
营房四周早已被装饰得漂漂亮亮。各个班排利用业余时间,把房前屋后的地面用土堆砌成斜坡、整平,然后在上面用彩色木片和彩色小石子镶嵌成图案:发出万丈光芒的太阳,戴着军帽的毛主席头像,还有“大海航行靠舵手”之类的大标语。这都是战士们花了好几个星期的心血,一片片、一颗颗镶嵌上去的;还有战士把白布绷在框架上,在上面描画毛主席的头像、胸像,然后用花线在上面一针一针刺绣。这就是当时有名的“三忠于”活动。每个战士时间再忙、手艺再差,都要积极参加到这个活动之中去。因为那时候有个口号,叫什么“忠不忠,看行动”。做得不好不要紧,但是不做,就有可能提高到“对毛主席不忠”这样上纲上线的问题上来了。实际上,部队里心灵手巧的人才很多,做出来的大量工艺品看上去都很美、很专业化。我的美术字写得可以,画画也有一定基础,就成了班里、连里搞这一活动的设计师之一,每天仅有的一点业余时间,全都用来进行美术设计了。
有文艺天才的战士被抽出来编排节目,形式有唱歌、跳舞、相声、快板、对口词,内容都是歌颂党、歌颂毛主席、歌颂文化革命的,或者打倒美帝、打倒苏修打倒各国反动派的。当然也有不少节目是反映铁道兵生活的。其中有两种类型的节目几乎是铁道兵的看家节目。一个是隧道塌方了,战士们高喊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口号,展开抢救或自救,反映了铁道兵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另一个是施工号子,六到八个战士抬着一根假想的铁轨或钢梁,喊着整齐雄壮的号子,做出上坡、下坡、走平地的动作,很有特色。在节日的前夜,炊事班前的院子里点亮了几盏马灯,用缴获的美国降落伞当幕布,全连战士和附近的越南老百姓围坐在一起,看着这些由我们自编自演的节目,倒也自得其乐。
八一这天,为了改善伙食,一口气杀了两头猪,还有国内运来的海鱼、鸭子,炊事班里忙了个底朝天。在节假日或星期天,连队一般都会派班排人员到炊事班帮厨,并在伙食方面有所创新。或者包饺子,或者增加菜的花色。包饺子可以说是全连队的一项群众运动,人人动手干,人人动嘴吃。首先,在炊事班由炊事员或帮厨人员把饺子馅绞好调好,然后各班将馅子和面粉领回班去自己包。这时,班里面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和面,有的揉面,有的擀皮,有的包。有的人善于擀皮,只见他手里的擀面杖玩得飞转,擀面杖下面的饺皮也像东北二人转演员手中的手帕一样飞转,一眨眼,手边已经堆了一大摞饺皮,几个人手忙脚乱忙着包也包不及;负责包的也有能手,一个皮子拿过来添上馅,双手一捏就成,眨眼间,擀出来的皮子就供应不上了。由于人多手杂,包出来的饺子也是五花八门,形形色色,有大的,有小的,有漂亮的,有难看的,甚至还有破的。那破的八成是新兵包出来的。要是有人什么也不会,也能找到事干,比方端个盆,递个碗,还有最后端到炊事班那口大锅里去煮,等等。在部队里面混混,要不了两年,迟早也能混出个包饺子专家水平来。不过,今天是连里干部到炊事班帮厨做饭,连长、指导员、副连长、副指导员,甚至排长都来了。他们拿出了各自的看家本领,烧、炒、煎、炸,弄出了一大桌菜,战士们个个吃得满意。这一天,我们炊事班全体同志真正当了“甩手老板”,什么事也没干,休息了一整天。

下午,连队突然紧急集合,在连长的带领下,直奔连队前面山头上的炮兵阵地。我们起先还以为有什么战斗任务,或者备战演习,到地方才知道,原来是和高炮部队的战友们联欢,一起看节目。
随着美军对越南北方的轰炸逐步升级,包括陆军、空军和海军的中国高炮部队开始入越作战。自1965年8月至1969年2月,前后共有9批、共16个成建制的高炮支队轮流进入越南,总计15万余人,他们半年一轮换,在越南北方与越南人民军共同担任保卫北方重要交通纽及中国施工部队的防空任务。
我们不知道守卫这个阵地的高炮部队是哪个部队,也不了解他们的英雄战史,甚至从来没有机会和他们接触。但今天来到山上,第一次到炮兵阵地参观,又加上同胞在异乡相会,就觉得特别新奇,特别兴奋,也特别亲热,将人到阵地前前后后打量了个够。
四面观察,发现这里虽说叫做山,其实也就是一个大土包,咱们武汉的蛇山就比它大得多。山上光秃秃的,稀稀拉拉地长着几棵小树。树下,分散隐藏着七、八门高射炮,炮筒都穿着绿色的炮衣,头仰得高高的,警惕地守卫着天空。炮兵同志们的驻地条件要比我们的差远了。就这么屁大点地方,驻扎着一个排的兵力,加上山上树木稀少(据说以前这儿也是树木繁茂的地方,被美国飞机一次次轰炸,被炸成秃山了),营房也没有树阴遮蔽,这么热的天,晚上睡觉的滋味不用说就能体会得出来。
站在高坡上往下看,贯穿南北的河友铁路与一号公路宛如两根飘带从天边蜿蜒而至,时而隐藏在竹林之中,时而出现在村庄之外,又向遥远的天边飘去。铁路线上,时有火车载着货物向南方驶去,机车吐出的蒸汽拖成长长的白色飘带,最后在田野上淡淡消失。公路上,挤满了汽车、牛车、自行车及南来北往的行人,远远看去像大大小小的蚂蚁在黑色的绸带上缓慢地移动,显示出这条交通干线上一片繁忙的景象。假如不是公路两旁遍布着弹坑和东倒西歪的房屋,还让人以为是处在和平的环境之中。在脚下不远的地方,公路与东西走向的桥江相交成一个十字,那交点就是我们连的主要工地——市求大桥。在美机轰炸最激烈的日子里,就是这些炮兵战友,与附近其它几个阵地上的部队一起,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着这座大桥,保卫着在桥上奋力抢修的铁道兵战友。
每当美机偷袭目标,对准桥梁、车站肆无忌惮地狂轰滥炸时,我们铁道兵部队及时隐蔽起来,而这时恰恰是他们奋勇战斗的时候。随着敌机进入火力网,忽然间就会万炮齐发,导弹、炮弹、机枪子弹在大桥上空交织成一张密密的火网。刚才还不可一世的敌机慌了神,连忙胡乱丢下剩下的炸弹慌忙逃窜,但还是有一两架拖着长长的火舌栽了下来。应该承认,美国空中力量是强大的,从总体上看,靠我们当时的武器是难以与他们的装备匹敌的。美国在越南北方使用了除核武器以外的所有航空兵器,仅用于作战的各类新型飞机就有几十种,使用的炸弹更是五花八门。有用来摧毁铁路、桥梁的火箭和重型炸弹,有用来攻击雷达的“响尾蛇”、“百舌鸟”导弹,有用来对付高炮阵地和封锁道路的子母弹、菠萝弹、香蕉弹、气浪弹,还有各种全新的先进设备装备在飞机上,用来进行通讯、导航、瞄准、侦察、照相、干扰等。而我空军高炮部队仅有14.5毫米口径的高射机枪、37毫米低空高射炮、85毫米中空高射炮等落后武器,基本上都是原苏联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制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抗美援朝时使用的。因此,这是一场弱小与强大的较量,是一场血肉与钢铁的较量。一场战斗过去,炮兵阵地上常常是一片火海,指战员在各种火力的攻击下伤亡无数,甚至整个阵地被炸平、摧毁。据说,越南老百姓事后含着热泪将战士们残缺不全的肢体收集在一起,集体安葬,其场面惨不忍睹。但是,美国人在这场较量中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大量的飞机被击落,众多的飞行员被击毙、被俘虏。包括我们铁道兵部队的高射机枪连,也经常使用落后的高射机枪打下不少性能优良的美国飞机。

下面辑录了几支高炮部队在越南北方痛击美机的真实场面:
1965年8月,高炮61支队、63支队首批奉命入越,61支队在西线老街、安沛地区,担任老街至仙建的铁路线防空作战任务,63支队在北线,以克夫、宋化、同模为重点。
敌人攻击、破坏的重点目标通常是全线的枢纽和要害,但在北线,美国曾抛开两头炸中间,不炸大桥炸小桥,原来不是重点的宋化桥就成为重点。
1965年9月20日美机袭击宋化桥,被我击毁一架。
但是美国侵略者并不甘心,他们又于10月5日派两批共19架战斗机向宋化铁路桥轮番攻击。负责该地驻防任务的第63支队第609团2营,在自己的阵地上正严阵以待。第一批F-4飞机从西南方向低空临近,团长程玉山亲临阵地指挥全营集火射击,将敌机击落。美军又派出4架F-105战斗机,从东北方向飞来攻击。程玉山立即命令部队转移火力,集中打第1架、第3架,又击落1架。整个战斗持续69分钟,集火射击8次,6次取得战果,击落美机5架,击伤1架,活捉美军飞行员1名,确保了宋化桥安然无恙。此后数日,美机对宋化桥进行更加疯狂的轰炸,第609团指战员进行坚决的打击,又击落数架敌机,但团长程玉山、政委李万安、参谋长王锡森等14名指战员在阵地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0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发来电报,给第63支队全体指战员以嘉奖,并悼念牺牲的指战员。
10月17日,是高炮23团入越后打的第一杖,美军先后出动A-4、F-4、F-8等型飞机7批35架对宋化铁路桥实施轰炸攻击。傲慢的美军像进入“无人区”,高度飞得很低,企图近距离投弹。早已严阵以待的指战员,突然以猛烈的火力给予迎头痛击。经过近1个小时的激战,击落美机7架,击伤8架,活捉飞行员5人。铁路安然无恙,部队无一伤亡。23团首战告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致电予以表彰。
11月16日,美军集中使用F-85飞机8批29架,采用低空隐蔽接近目标,突然改变方向实施偷袭的战术,再次轰炸宋化铁路桥,并对23团阵地进行报复性攻击。狡猾的美军为了给我军心理和作战环境制造障碍,先投下2颗烟幕弹,烟柱高达二三百米。接着,又对目标和阵地投弹40余颗,顿时,宋化山谷硝烟弥漫,弹片、土块横飞。处在前沿阵地的4连,是敌机攻击的重点目标,炸弹和枪弹纷纷落在阵地附近。突然,有2架美机向阵地扑来,第一架立即被他们集中火力击落,第二架投下两颗2000磅炸弹……终于,这架敌机被我们的炮火击中,残骸坠落在阵地附近。但是,连队也遭到重大伤亡,除7人幸免外,其余均被埋在土里,不是牺牲,就是负伤。
23团入越作战6个月,6战5捷,共击落美机23架,击伤8架。受到越南劳动党中央军委及越南人民军总司令部高度赞扬。胡志明主席还向他们颁发了歼敌竞赛流动红旗。
1967年1月,高炮32支队(师)入越,当时正值美国“停炸迫和”破产,再次增加轰炸强度,扩大轰炸范围阶段。他们在8个月内,共作战125次,击落美机165架,击伤137架,是空军入越高炮部队取得战绩最大的部队。但他们的伤亡也较大,共牺牲114人,伤444人。
1967年4月24日13时33分,美军2架侦察机从西南方向低空进入,侦察克夫地区,32支队4团各连相继开火,击落一架击伤一架。16时46分,美机24架分成2批进袭。各连队按照作战预案,主动集中火力,多次转移射击,先后击落美机3架,击伤1架。虽然有2个连的阵地被多枚火箭弹、子母弹击中,但仅击中一个窝棚和少数器材,人员、武器均未损失。
1967年5月31日,美空军、海军联合出动F-4、F-8、F-105等各类飞机33批、148架次,向35支队防区的宋化、外苏、温县、谅山等地实施轰炸。9时刚过,美军首先向宋化铁路桥实施攻击,美海军20架佯攻机掩护主攻机,以700至1000米的低空高度窜入防区。指挥员果断命令部队放弃佯攻机,向5号地段机群中间一架飞机集火射击,这架敌机立即中弹起火,一头栽了下来。紧跟其后的美机继续俯冲投弹,阵地上顿时火光冲天,浓烟翻滚,气浪、烟火、弹片、土块一起向战士们袭击过来。但是他们继续集火近战,打得一架架敌机拖着乌黑的浓烟摇摇晃晃地坠落下来。没有被击中的敌机也来不及投弹就仓皇逃窜,始终未能击中重点攻击目标。这次战斗,35支队以伤4人,亡1人的极小代价,取得了击落美机10架,击伤5架,活捉飞行员5人,保卫目标完好无损的重大胜利。
毛泽东主席亲自签发了中央军委嘉奖令,通令表彰高炮35支队全体官兵。

在西线,战斗同样激烈。
安沛是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西北重镇,省政府所在地,是滇越铁路一个重要的物资转运站。1965年1月,越南政府要求中国在安沛援建一个空军机场。5月,承建机场的三支队进入越南,11月22日开始大规模的作业施工。在安沛建设空军机场,对美国是个巨大的威胁,美军在轰炸安沛市的同时,对机场工地也进行了不停的扫射和轰炸。
1966年5月6日,美国空军出动各类飞机11批50架,对安沛进行了袭击。67支队驻安沛高炮部队当即迎头痛击,击落3架,击伤1架,活捉美国空军联队参谋长罗伯逊·诺曼尔中校。5月31日,又出动30批109架美机对正在修筑中的安沛机场实施猛烈轰炸,高炮607团和619团经长达3小时的连续奋战,红亮的炮管烫得人们手掌咝咝地冒青烟,619团二营高机连连续更换了49支枪管,607团五连几门高炮更换了2次炮管。619团在击溃敌人第15批的轰击后不得不规定:每炮一次只准打三发!打到第18批敌机时,又提出一发炮弹击落一架敌机!最终,这两个部队一共击落美机16架。
太原是越南北太省省会,60年代初,在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在这里开始兴建大型钢铁联合企业。1964年,第一号高炉系统正式投入生产,越南在历史上第一次自己生产出了钢铁。高炮62支队率4个团又5个独立营于1966年底入越,担负起保卫越南这座最大重工业城市的防空作战任务。
1967年,美军为了配合在越南南方的地面攻势,派空军对越南北方实施了“全面轰炸”。轰炸范围扩大到整个越南北方的各个地区,轰炸目标由桥梁、火车站、渡口、码头、车辆、船只、城镇,扩展到石油设施、机场、水利工程、工业及其交通系统和居民区等。平均每天出动飞机300架次,最多达700余架次。同时,美机每月集中10天左右时间,集中兵力,分段破坏铁路、桥梁,断绝交通,再以小规模频繁袭扰,迟滞越南北方恢复交通。当年6月,美机对北越交通线的轰炸达到最高峰,平均每公里路段就落弹9.6吨。在1967年3月10日和11日,美军出动飞机33批共107架对太原钢铁基地进行轰炸,并一再发射反雷达导弹。保卫该基地的高炮62支队经两天奋战,击落美机18架,击伤5架,俘飞行员10名,太原钢铁基地主要设施安然无恙。这是入越防空作战最大的一次胜利。
中国援越高炮部队从1965年8月奉命派出首批高射炮兵部队入越作战,到1969年3月最后一批部队撤回,在越南3年零9个月的时间里,共取得了击落美机597架、击伤479架的光辉战绩。沉重地打击了美军侵略者,有力地支援了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在战争中,中国空军高炮部队280人英勇牺牲,1166人光荣负伤。
中国空军高炮部队的英勇壮举,受到越南劳动党、越南政府、越南人民军的高度赞扬,胡志明主席亲自授予中国空军高炮23团、32支队、34支队、37支队“团结战胜美国侵略强盗流动红旗”。
当然,除了中国军队的高炮部队、高射机枪部队外,越南人民军的导弹部队、高炮部队也是对空作战的主力。更早一点,还有苏联、朝鲜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炮兵部队也在越南战场上并肩作战,不过1968年我们去时他们已经提前撤走了。

今天和我们一起联欢的高炮部队战友,不知道他们是来自哪个支队哪个团,也不知道他们在越南战场上的战斗经历,甚至也不知道我身边战友的名字。但我相信他们也和前面所介绍的那些部队一样,都已经身经百战,都有其曲折的战斗经历和辉煌的功勋。与我们身穿的便装不同,炮兵们的着装很神气,头上戴的是绿色钢盔,身上穿的是紧身夹克型野战装,假如不注意他们也未佩戴军衔和帽徽,简直和越南人民军的打扮一模一样。由于是集体活动,大家也没有过多的机会单独交流,但是同为中国人的心,互相之间是相通的,大家在一起互相拉歌,互相鼓掌,阵地上一片欢腾景象。
我们并肩坐在山坡上。山坡的前面地势低,后面地势高,正好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露天剧场,舞台的背景就是远处的蓝天,朵朵白云则是天然幕布,身前身后昂首望天的几尊高炮就是舞台上的布景。今天的节目特别吸引我们,不是因为这台节目的水平如何如何高,而是因为这支宣传队来自高炮支队的医院,在舞台上演出的演员不但有男兵,而且还有女兵。来到越南两个月了,我们远离祖国、远离家乡,每天接触的除了当兵的就是越南老乡,不觉滋生出难以抑制的思乡情绪。今天见到几个女同胞,尽管也是当兵的,但也觉得特别亲切,特别温暖,看着姑娘们在前面轻歌曼舞,感到精神特别愉快。一个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内心潜藏着这样朦胧的感情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不过在那个时代、在那个环境里,这一切都只能暗暗藏在内心里,谁也不好意思表达出来。
“下一个节目,独唱……”
一个身穿军装的女战士站到面前,身后跟着一个小小的乐队。过门以后,她以优美的嗓子唱出了一首我们无比熟悉的歌曲:
“烽烟滚滚唱英雄,两岸青山侧耳听,侧耳听……”
看着眼前的表演,我脑海里自然闪现出电影“英雄儿女”中一个熟悉的镜头:在一个被炮弹削平的山头上,一群战士席地而坐,女文工团员王芳左手拿快板,右手执鼓锤,为英雄的战士们高歌……
我突然发现,我们今天所处的环境与这一场景何其相似,只是没有见到美国飞机前来轰炸而已。其实就在几个月以前,这儿的战斗比起电影《英雄儿女》里还要激烈,这里的环境比起电影《英雄儿女》里更要险恶,只是我们来迟了一点,这里的战斗已经结束了。我们没有能真实体验到这场残酷的战争,当时说起来也许是一种幸运,但过后想起来也算是一种遗憾。毕竟,这样的机会在我们的一生中是很难遇到的,但它悄悄地与我们擦肩而过了。

责任编辑:梦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