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懂?你错了!--面试真题(86)

问题

局长出门时让你把窗台上的万年青搬到南边,之后局长就出门了,你认为万年青不喜欢阳光,搬到了北边,局长回来后批评了你。你怎么处理?

思维点拨

这道题目,其实在我们工作中经常出现,我们一般人的做法就是领导批评了,那我们虚心接受,这事也就过去了。但是有些优秀的人,会进一步把问题搞清楚,从错误中看到方向,不仅不在同一个坑里摔两次,而且能举一反三,把同类错误都扼杀在摇篮。

这个题目,其实考的不是内容,而是思维,因为出题人其实设置了一个陷阱,让我们很认为把万年青放到南边的做法是正确的,所以这领导有眼无珠,是个倔强的老头。我们尽管很委屈的认错,但打心眼里并不认为自己全是错的,错的是没听领导的话,而不是自己的行为本身。

如果你这么认为,那么这道题目无论如何你都不可能答好。因为你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

正确的思维方式是学会用科学的精神质疑一切,很多事情,并不是你认为是正确的,就是正确的。眼见尚且不为实,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活常识在专业的知识面前不堪一击。

遗憾的是,真理的小船,在对抗先入为主的虚假时,船橹和风帆是无能为力的。这在科学上叫做沉锚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沉锚效应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印象和先入为主是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这个题目,就体现了沉锚效应。比如万年青的生活习性到底如何?是否就不能放在南面?我们来看正确答案:

万年青在夏季要有适宜的光照,但一定要在阴凉处,阳光强照直射是不可以的。冬季一定要在阳光充足的地方,通风一定要良好的地方。

而题目中没有说是夏季还是冬季,也没有说窗台上到底是否阳光直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一直把万年青放在北面,那必然会变成万年黄。

所以我们在掌握了万年青的生活习性后,再看看领导的批评,还觉得冤枉吗?不懂装懂,擅作主张,批评你都是轻的。这只是一盆花,如果是一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我们还不懂装懂,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那可能就不是批评而是问责了。

这个题目反映的不仅仅是擅作主张原则问题,还有求真务实的态度问题,许多人只能答到第一点,而忽视了第二点,这种思维方式的差距,体现出来的就是分数的差距。给大家看一些某论坛网友对该题的一些留言:

1.没有根据领导的指示办事是有错,但是为了一棵万年青,显得领导好小气。

2.局长批评你不是万年青,而是自把自为,无论政府还是企业,这是大忌

3.解释万年青不能在阳光下生长,容易死亡,相信领导能理解;

4.搬花是个小问题,要讲灵活性。一是按领导要求搬回去,二是有合适的场合也可以跟领导交流交流种花,普及一下种花知识;三是这也是一种提醒,工作中要尊重领导,特别是一些小事要注意灵活,不要因为些细枝末节的问题让领导操心。如果还不能理解,建议换种一些喜欢阳光的植物。

看到了吗?出题人设置的陷阱,几乎把九成的同学带进了沟里。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答?其实知道了题目的陷阱,就很简单了。

这题目在形式设计上,还是一道常规的应对批评类题目,应对批评的五个关键词:感谢、道歉、纠错、承诺、反思。我们可以自由组合下。当然题目分析起来很复杂,答起来可能很简单,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参考答案:

我会按照以下方法处理。

第一,我会向领导诚恳的道歉,没有服从领导的命令,擅作主张,这在公务员队伍中是大忌,尊敬和服从领导,不仅是对领导个人的尊重,也是对组织纪律、原则的尊重,因此,即便是我认为万年青喜阴,也应该向领导请示后再做决定。

第二,我会认真反思,万年青喜阴只是我个人根据经验做出的推断,而领导既然养了万年青,那么对它的习性也应该有所了解,万年青固然喜阴,但并非就完全不需要阳光照射。这种先入为主的思维,是典型的经验主义,容易导致工作上出现纰漏。

第三,我会对万年青的生活习性进行研究,掌握准确信息。假如万年青确实不能放在南面,领导的批评是冤枉了我,我也不会有所怨言,毕竟我有错在先,我会选择合适的时间和领导进行交流;假如万年青需要一定程度的阳光照射,那我会深刻检讨自己的错误,并把这件事作为今后工作的一个警醒,勉励自己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做好工作,决不能先入为主,凭借自己的经验盲目决定。

第四,我会不断加强学习,生有涯,而学也无涯,现在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我会向领导请教,向同事学习,取长补短,提高自我;向书本学习,向网络学习,学以致用,早日成为让领导放心的业务能手。

总而言之,事情虽小,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忽视,要学会从中看到问题的根源,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

写在题后:

一道面试题的学习,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能答下来,不管内容怎么样,表达如何,这类人占了80%;第二个层次是能答的很好,有理有据,表达流畅,这类人占了20%;第三个层次是看到题目背后的哲理与人生,通过答题,体现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展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这类人在剩余的20%中也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通常,我们做到第二步就很好了,妥妥的秒杀全场,但我希望能通过学习,来领悟第三步。面试的复习过程是痛苦的,如果只是做到第二步,那未免得不偿失。其实每道面试题,都是对工作和生活的重演,从题目中,我们能看出很多东西,这些东西,在今后会化作我们前进的源泉和动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