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最“土”的一首诗,短短5句,蕴涵的人生哲理,影响世人900年
苏轼最“土”的一首诗,短短5句,蕴涵的人生哲理,影响世人900年
我国文学史上最受大家喜爱的作家非东坡先生莫属,究其原因,无非是东坡先生无论面对顺境和逆境,自始至终都保持了一颗初心。
据传,苏轼一日饭后散步,拍着肚皮,问左右侍婢:“你们说说看,此中所装何物?”一侍婢应道:“都是锦绣文章。”苏轼不以为然。另一侍婢答道:“当是满腹智慧。”苏轼以为不够恰当。
爱妾朝云回答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苏轼听罢,捧腹大笑,面露得意之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就是东坡先生的可爱之处。读东坡先生的词,这种感受更加深刻。里面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无病呻吟,娓娓道来,一切是那样平静自然。
在苏轼众多好诗之中,如果让闻道选一首最喜欢的,那便是《猪肉颂》,只看名字的话,就知道他格调不高,而且格律也是不同,似乎很平凡,但是却藏着人生哲学值得我们学习,为什么这么说呢?来看看这首词的由来吧
公元1079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捕入狱,之后被贬到湖北黄州。从中央到地方,苏轼的官降了好多级,俸禄也大幅减少,以至于生活十分拮据。在黄州期间,除了游山玩水、写诗作赋,能够安慰他的就是猪肉。为此,他专门写了一首《猪肉颂》: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首诗的前两句正交代了苏轼做猪肉的拿手方法——慢炖,也许这就是《东坡全集》记载的烹制东坡肉古法。后两句则表明猪肉很便宜,富贵人家不屑于吃。
苏轼对猪肉的喜爱溢于言表,他甚至将自己的学问比作猪肉。在一封信中,把自己的平生所学比作猪肉,并表示“猪之与龙,则有间矣,然公终日说龙肉,不如仆之食猪肉实美而真饱也”。
大意为猪和龙当然是有差距的,陈襄整天说龙肉,不如我吃猪肉既美味又管饱。
除了猪肉,苏轼还喜欢各种鱼的烹制,包括黄鱼、鰡鱼、鲈鱼等。其中最著名的是河豚
有诗为证“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晚年时候,他还转向各种蔬菜水果的调制,他可能就是今天各种水果拼盘的最早推行者。他尤其喜欢荔枝,有诗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像苏轼那样,用心做人,用心生活,我们所走的每一步都是趣味。珍惜每一口食物带来的心情,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的美食家。
苏轼的足迹地图,去过你的家乡吗?
苏轼是千年,哦不,是万年也难出的天才。一般的历史人物,在某一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就足以独步天下。而苏轼,其诗、其词、其文、其书、其画,每一项取得的成就无人能出其右,是名副其实的全能冠军。
细细品味他坎坷的人生之后,你更能感受到它的豁达与上进,着实让人奋发。
今天推荐这本《苏轼词传》中不但收集了苏轼的诗,还让我真正了解他的一生,读懂了他的豁达。只有等我们真正走进他的诗词才能走进他的人生,进而学会他的心境。
《苏轼词传》还以苏轼的词为主题,从当时的社会观念与时代背景出发,对苏轼的生平际遇、诗词艺术、社会活动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重现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还有《李清照词传》《李煜词传》《纳兰容若词传》《仓央嘉措诗传》《辛弃疾词传》,六本书现在搞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