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湖心亭看雪》的正误解读3

这里“强”的解释直接影响到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单说“强”解释为“勉强”也说得通,但这样就与后面的“三大白”相抵触了。还是教材中的注释——“尽力”更符合文意,这样后文的“三大白”才讲得通。解读时,我们应该尽量尊重教材的观点,避免给自己和学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其实张岱不是不愿喝酒,而是不能。他并不擅长喝酒——他擅长品茶。在这冰天雪地的夜晚,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怎能不心中大喜呢?这里明写金陵人的大喜,实写自己的惊喜;这是一种背面敷粉,反客为主的写法。面对此情此景不擅长喝酒的张岱却尽力喝下三大杯,可见张岱是性情中人。孤傲的人不一定不喜欢热闹,从他的《自为墓志铭》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极爱繁华”,特别是遇到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时,应该是大喜才合乎逻辑。

答非所问的对话

解读:“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问其姓氏,却答是金陵人?作者惜墨如金,如铺陈开来,该是问其姓氏,答曰某某,问其籍贯,答曰金陵。作者笔调如此节俭,已隐含敷衍之意。还有的说,如此答非所问,表明金陵人不愿意告诉对方,其间的隔膜可见一斑。

其实这种阐释恰恰说明解读者不明文章的技法。这里应是文章的偷巧处,作者故意省略,造成了语意的跳跃,让人们运用联想和想象去填补作者留下的空白。这样文章的语言张力增强了,韵味也出来了。如果真如解读者所言,所有的问话都一一铺陈开来,那还能称之为文章吗?其实这种手法在古代诗文中并不鲜见,例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如此才成就了一首名诗。

“看雪”的深意

解读:“在中国文化中,雪除了基本义之外,还借喻白色,它是汉人的丧葬之色,它带有怀念前朝、祭奠故国之意,有'雪耻’'昭雪’之意。”

如此解读,真不知是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看雪,还是他在明亡入山之后写《陶庵梦忆》时看雪。其实看雪就是看雪,如此牵强附会,误导学生,给作品附丽上一些不靠谱的内容,只能说明解读人的思维混乱——自己连“当时”与“当下”都分不清。如此主观臆断的解读,只会让学生离文本越来越远,离作者越来越远。

作者的情绪

解读:《教师用书》前面说文章表达了作者淡淡的愁绪,后面又说以天涯遇知音的的愉悦化解了心中淡淡的愁绪。

这里明显犯了自相矛盾错误。

作者雪夜拥炉赏景是心中不快吗?乘兴而去,尽兴而归,不仅赏了美景,且遇知音,何来愁绪?如果与国破家亡相关,淡淡的愁绪说得通吗?那应该是刻骨铭心的伤痛啊!那是令人寸断愁肠的悲伤才对呀。《梦忆》的确是和着血泪写就的,当年的奢华与潇洒,雅兴与清高,早已随大明王朝远去,它只能在梦中回忆了。切莫以今天的情绪来解读当年赏美景的情绪。

以上解读,均出自一些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和专家之口,一般课堂上出现的解读更是五花八门了。我们在解读作品时需要知人论世,需要关注作者的写作背景,但绝不能时时事事将背景与作品直接挂钩,像以上如此揣测作者思想,推断作者的动机,其实是对作者的一种唐突,是一种反科学的态度。如此无视客观事实的解读,只能助长主观臆断之风,它会把学生引领到一种说假话、瞎话、空话的玄虚之路。

即使这些解读是正确的,面对着十三四岁的学生,如此聒噪又有何意义?语文阅读离不开对作品的解读,但解读必须有一个底线——必须尊重作者、尊重作品;解读必须具有针对性——要做到目中有人。必须有一个度——避免无限阐释。不看对象、缺乏理性、天马行空、丧失客观的解读只能使语文越来越不靠谱。

(0)

相关推荐

  • 金陵的雪

    金陵的雪 文/中国摄像师潘长宏 2020.12.30. (阅江楼雪景) 初冬的雨 滴答滴答下着 突然狂风怒号 气温陡然下降 雨摇身一变 雪花飘了下来 天阴沉沉的 风雪交加 只两个时辰 树叶上白了 车顶 ...

  • 十二花田 ‖ 朱兴益 ‖ 《喝火令》金陵十二钗

    一.序 可比花容貌,堪吟柳絮风.大观园里昔相逢.嗟叹隔年春事,何处觅芳踪? 一纸清愁淡,三分落墨浓.曲终人散画楼空.梦醒吟窗,梦醒咏怡红.梦醒落花庭院,不意敛眉峰. 二.林黛玉 贾府元无二,金陵亦不双 ...

  • ​在这场模拟的官司里,作妖者 败诉,活该!||马蹄!

    [诗人风采]马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现定居澳大利亚.在国内做过中学语文教师,法院文职,省市法制报通讯员,特邀记者- 诗歌创作纯属业余爱好,多年来很少投稿,发表.近几年在流派网做交流. 在这场模拟的官 ...

  • 《湖心亭看雪》的解读1

    <湖心亭看雪>的解读1 <湖心亭看雪> 明代: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 ...

  • 《湖心亭看雪》的解读2

    文言现象 词类活用 1.大雪三日 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 2.是金陵人,客此. 客: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 3.拥毳衣炉火 炉火:名词活用作动词,带着炉火. 4.与余舟一芥 芥:小草,这里名词 ...

  • 课堂教学《湖心亭看雪》的正误解读1

    内容摘要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脱离具体语境.片面解读,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本文仅以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例来说明课堂教学中的误读现象. 解读必须尊重作者.尊重作品,要做到目中有人 ...

  • 课堂教学《湖心亭看雪》的正误解读2

    课堂教学<湖心亭看雪>的正误解读2  "船"与"舟"的区别  解读:"'余拿一小舟'这里不用'船'而用'舟',是因为'船'给人一种很庞大很 ...

  • 名师课堂丨陈锋《湖心亭看雪》获2018年第六届“教育艺术杯”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初中组一等...

    <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 陈锋 获2018年第六届"教育艺术杯"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初中组一等奖 (屏显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古文,课题是 ...

  • 解读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这篇文章曾被高中语文读本收录,后来又被人教社编入初中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可见其可读性和必读性.对于中学生而言,其艺术特色和内涵情致,都是值得鉴赏品味的. "崇祯&q ...

  • 《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

    <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 该课获2012 年河北省第二届优质课大赛初中组一等奖 杨会芳   执教/ 整理 一.导入 师:南方少雪,更少大雪,大雪三日后的西湖会呈现怎样一种奇景呢?今天我们就跟 ...

  •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说出文中重要实词的意思,能说出文章的内涵,能背诵文章.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分析能把握文章的内涵,从而学会分析山水小品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体会到古代文人内心的 ...

  • 【行人呓语】之课堂实录:《湖心亭看雪》——痴景痴行痴人痴何境?(第一课时)

    [教学策略]<湖心亭看雪>是自读课文,写景叙事.篇幅短小,与中考课外文言链接相类.指导学生运用<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中传授的"细读法"和&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