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基础知识:判断句

一、判断句

在现代汉语里,判断句的主要形式是:×是×。例如:“上海是祖国的国际化大都市。”在汉语发展史上,先秦时代还没有这个判断词“是”字。汉代以后虽然有了判断词“是”,但由于文人仿古的原因,后来的文言文仍然很少把它作为判断词使用。

文言里怎样表示判断呢?

(一)判断句的主要形式

1.用“者、也”相呼应表示判断,构成“……者,……也”的形式。如:

1.陈胜,阳城人。(《史记·陈涉起义》)

——陈胜是阳城人。

2.夫积贮,天下之大命。(贾谊:《论积贮疏》)

——积存粮食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

2.只用“也”不用“者”,构成“……,……也”的形式。如:

3.其巫,老女子也。(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那个大巫是个老妇人。

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陶潜:《桃花源记》)

——南阳的刘子骥,是个高尚名士。

如果主语是代词,则一律不用“者”。如:

5.此劲敌也。(《清稗类钞·冯婉贞》)

——这是一股强有力的敌人。“此”不说“此者”。

3.只用“者”不用“也”,构成“……者,……”的形式。如:

6.粟,民之所种。(晁错:《论贵粟疏》)

——粮食是农民种植的。

7.裴子,裴秀。(傅玄:《马钧传》)

——裴子就是裴秀。

4.“者、也”都不用,构成“……,……”的形式。如:

8.荀卿,赵人。(《史记·荀卿列传》)

——苟卿是赵国人。

9.此用武之国。(《三国志·隆中对》)

——这是兵家必争之地。

5.用副词表示判断,构成“……乃(即、则、非)……(也)”的形式。文言的判断句不用判断词“是”,它的谓语是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的。谓语可以受副词修饰,这种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既然是谓语,当然也可以受副词修饰。副词“乃、即、则”相当于现代汉语里“就是”的“就”、“应是”的“应”,用在名词谓语前边有加强肯定判断的作用,可以译为“是、就是”;副词“非”相当于现代汉语里“不是”的“不”,用在名词前边表示否定判断,可以译为“不是”。如:

10.当立者公子扶苏。(《史记·陈涉起义》)

——应当立为皇帝的公子扶苏。

11.梁父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项梁的父亲楚国名将项燕。

12.此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这就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这里的“则”是副词,不是连词。

13.予本文人画士。(龚自珍:《病梅馆记》)

——我本不是文人画家。

6.用动词“为”表示判断,构成“……为……”的形式。“为”是个含义十分广泛的动词。它的本义是“做”,可根据具体情况解释为“做、造、建造、当、充当、是”等。“为”有时用来表示判断,但它并不是真正的判断词。如:

14.项燕楚将。(《史记·陈涉起义》)——项燕是楚国的大将。

15.以后典籍皆板本。(《梦溪笔谈·活板》)

——以后的书籍都是木板本。

7.“是”用作判断词,如同现代的判断句一样,大约始于汉代,以后渐多。如:

16.客人不知其商君也。《史记·商君列传》)

——旅店的人不知道他是商鞅。

17.问今何世。(陶潜:《桃花源记》)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

18.不知木兰女郎。(《木兰诗》)

——不知道木兰是个女孩子。

有些指示代词“是”,很容易被误认为判断词,值得注意。如:

19.夫星之队(坠),木之鸣,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荀子·天论》

——陨星坠落,树木发出声响,这是天地、阴阳变化一种反常的、少有的现象。

20.叶公非好龙也。(《新序·叶公好龙》)

——说明叶公并不是真的喜爱龙啊。

(二)判断句式的活用

“……者,……也”“……,……也”、“……者,……”这些判断句式,有时并不表示判断,而表示解释原因。这是判断句式的活用。如: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螃蟹六只脚、两个钳夹,可是如果没有鳝鱼的洞穴就没有托身之地,这是因为它太浮燥了。

2.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您)拉着燕后为她哭泣,是伤心地想到她要远行啊。

3.不以木为之,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梦溪笔谈·活板》)

——不用木料做字模的原因,是木纹有疏密,沾水后高低不平,并且和药粘在一起,不容易取出来。

未完待续……

本文选自田雁宁、谭力的文学小说《都市放牛》,1995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你的移动文学图书馆:这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

阅读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每天留半个小时来阅读,给自己充个电。关注本号,百万读者和你一起读书养性、终身学习!

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提倡阅读纯文学,拒绝网络爽文小说!我们也不提倡听书,汉字的博大精深与艰深晦涩,只靠“听”,能懂吗?

(0)

相关推荐

  • 古代汉语讲座•《文言文基本句式》(连载一)编写、讲解 陈全喜

    文言文基本句式  编写  讲解  陈全喜 写在前面的话 守望梦中的家园本平台编委主任.总编辑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继承.这是与党中央重视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针是完全一致的!在这个大群内,五湖四海的 ...

  • 怎么提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如果问一个初中的孩子,学习语文最怕什么?他很可能会告诉你:"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在学生们的"三怕"中,文言文是最让他们头疼的!因为很多孩子读不 ...

  • 全本《文言基础知识》整理汇总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有着优秀的灿烂的古代文化.我国古代文化经过长期积累,潜入生命,积淀于民族精神之中,形成了强大的传统力量,对中华民族的团结与生存起着极大的凝聚和支撑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 ...

  • 文言基础知识:文言文的字和词

    文言,是古代汉民族的一种书面语.这种书面语是在先秦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后来它逐渐地离开了活的口语.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害怕劳动人民掌握文化,他们把文言奉为"正统",并且极力 ...

  • 文言基础知识:词义的古今差别

    语言是社会的交际工具,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汉语历史悠久,古今汉语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古今汉语的不同,突出地表现在它的词汇上.翻开一篇古文,我们看不懂或看不甚懂,主要的障碍是它 ...

  • 文言基础知识:举例说明字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个词本来的意义,叫本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先有语言而后才有文字.一个词,在没有给它造字以前还可能有更原始的意义,不过那已无从考查了.我们所谓"本义",指的是字形能够说明.上古 ...

  • 文言基础知识:汉字的部首

    汉字的字形能够说明字(词)义,字的形.义是统一的.按照字的形体加以分类,同类的字算是一部,每部找出一个代表字作为一部之首,叫部首.汉字有独体和合体的区别.象形字和指事字是独体,会意字和形声字是合体. ...

  • 文言基础知识:字体的演变和字形分析

    汉字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其间它的形体有过几次大的变化.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古文字,最早而又比较完备的,是历史上商代人使用的文字.这种文字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我们叫它"甲骨文". 从甲骨 ...

  • 文言基础知识:古今字

    读古书常有这种情况:一个字,依照它本身的含义(包括本义和引申义),无论如何也解释不通.比如"蚤":从字形看属虫类,本义是跳蚤.可是根据这样的意义,无法理解"不可不蚤自来谢 ...

  • 文言基础知识:假借字

    读古书常有这种情况:一个字,依照它本身的含义(包括本义和引申义),无论如何也解释不通.比如"蚤":从字形看属虫类,本义是跳蚤.可是根据这样的意义,无法理解"不可不蚤自来谢 ...

  • 文言基础知识:通假字举例

    无本字的假借,还容易理解,古今是一个字,情况比较简单.给我们阅读文言文经常造成困难的,是古今字和通假字(有本字的假借字):明明是甲字,却要当乙字讲.照乙字读,阅读时容易望文生义.它们的特点是:古字和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