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之境界·本意解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
我反复看着这几句话,提出了各种疑问。其中最大的疑问是:王国维是谁呀?其次的疑惑是:他活了多大岁数,如何就高度归纳总结出这三种境界了?而且还如此肯定地说是“必经过”的呢?尽管有诸多疑惑,当时我还是把这张纸片珍存了起来,并反复诵读直至记忆下来。随着我的成长,我知道王国维是谁了,我也体会到人生阅历与年龄并不一定成正比,我更感悟出这段话所要表达的含义。其实,《人间词话》中所说的这三个境界,可以涉及诸多领域。
【本意解】
《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其中,“燕子双飞去”亦作“燕子双来去”,“离恨苦”亦作“离别苦”。)
所谓西风,亦称金风,即是指秋风。昨天白天树叶还是碧绿的,夜里秋风一过都枯萎凋谢了。这是一种突如其来的肃杀,是一种由好到坏的变化。登高往往是在秋天,因此在意象中也常代表凄凉之感,《楚辞·九怀》中就有这样的情怀,杜甫的《登高》也表达了其悲惨。而且,越高就越冷呀,所谓“高处不胜寒”呐!一个人独自在凄凉的秋天登上高楼,这需要何等强大的心理素质啊!尽管弥漫着悲惨的氛围,然而却是在向上的,最终到达了至高时,俯瞰天下,一览无遗。《孟子·尽心上》中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反过来说,“当年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样深”呀!一路走过来,在饱经沧桑之后,终于站在了顶峰。细细想想,这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又是何等的悲壮!
《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衣带宽是说明人瘦了,《古诗十九首》中有“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的辞句。这只是“憔悴”其中的一种意象,实际上,面黄肌瘦是虚,增胖更是虚。身体无法进行正常代谢,不能利用饮食所提供的营养能量,表现为面黄肌瘦,吃进去的就直接排出去了;甚至索性都堆积在身体里,连排出都无力排出去了,也就堆积出了肥肉,而不是强壮的肉或肌肉,人也就虚胖起来了。总之是身体虚了吧,始终无怨无悔,最终消耗得憔悴了。为了追求自己所要的梦想,即便粉身碎骨浑不怕,纵使飞蛾扑火亦不惜。凄凉吗?凄凉!悲惨吗?悲惨!但是,这个过程如此之纯粹,是无法替代的,是不能比拟的。失败了吗?结局是失败的,但是整个过程始终都是成功的。人生,如果连自己想要追求的都不去追求的话,那活着就太枯燥太没有意思了!白活一辈子!所以说,这真的是一种境界呀!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自己苦苦寻找,找人也好,找事也好。突然回头,这就是不容易的事情,试问自己:回过头吗?人要有多么强大的胆识,才能回头看看呐!在灯火黯淡零落地方,试问自己:能发现吗?人要有多么强大的洞察,才能感受得到啊!《金瓶梅传奇》开篇就描述了上元灯节的情形:“非遇尧天舜日,却幸佳节良辰,鳌山彩绪星球灿,莫负春光一瞬。千门灯火逞艳,九衢凤月撩人,恩仇初结上元夜,万年千古长恨。”众人都在喧闹繁华之处,而唯独所找的那个人远离尘嚣,孤独伫立着;纵然繁华褪去后,也是仍在那里,若隐若现,始终如一,宠辱不惊。这个寻觅的过程,对谁来说都是不尽善不尽美的;当突然转过身来之后,你看见了我,我看见了你,瞬间一下子,尽善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