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回溫濕氣重 養生首重袪濕健脾
穀雨回溫濕氣重 養生首重袪濕健脾 4種天然食材助清熱理氣
穀雨作為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俗諺是這麼說的:「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意思就是從這個節氣開始,霜雪終於徹底遠離了。
杜甫詩寫到:「蜀天常夜雨,江檻已朝晴。」正是形容這種夜雨晝晴的風情。自此開始,豐沛的雨水使得浮萍大量繁衍,依隨河水漂浮而生,成為獨特景觀,鳴叫的斑鳩(一說為布穀鳥)似乎在催促著人們切莫怠惰,趁著春光明媚的日子,辛勤工作,才能收得百穀綿延。桑樹和麻樹上頭,也開始見到戴勝鳥,自然景緻在在提醒人們,時至暮春了。
日出穀雨茶,畫五毒驅毒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寫道:「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雨讀作去聲,如雨我公田之雨。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穀雨作為播種天,此時也是春茶的收成期。
因應冬蟄毒蟲的復甦,民間祈求農作物豐收,闔家老少平安,因此也會張貼「穀雨畫」,《青齊風俗記》提及:「穀雨日畫五毒符,圖蠍子、蜈蚣、蛇虺、蜂、蜮之狀,各畫一針刺,宣布家戶貼之,以禳蟲毒。」或以五色彩圖剪五毒型態,貼在門楣,藉此驅走毒蟲災厄。
古代詩人特愛穀雨,不只是飄雨的美景令人流連,雨聲品茗也是一大特點。
「清茶素琴詩自成,品茶聽雨樂平生;滾滾紅塵多少事,都付南柯無跡尋。」一縷縷的輕煙在山谷間飛盪,一縷縷的茶香也在杯中縈繞,增添生活的閒適與情趣。
清明之前的採摘茶,稱為「明煎茶」,芽葉細嫩,茶味醇和;清明後、穀雨前的採摘茶,則稱「雨煎茶」,天清地明的茶葉水分飽滿,茶湯鮮濃;穀雨到立夏間的採摘茶,就稱作「穀雨茶」,又叫「二春茶」,此期的芽葉肥碩,茶香餘味悠長。
沏上一壺穀雨茶,令滿室充塞著幽幽茶香,坐臥悠閒,細細品啜,感受煙雨好春光。
穀雨陰沉沉,首重祛濕疏暢
曆書提到:「斗指癸為穀雨,言雨生百穀也。時必雨下降,百穀滋長之意,蓋本於此。」穀雨起,降雨增多,空間濕氣滯重,處於春夏之交的氣候,容易受到濕邪入侵,呼吸道過敏、脾胃毛病、筋骨、神經痛、失眠等疾,應運而生。
俗諺指出:「穀雨陰沉沉,立夏雨淋淋。」綿綿濕雨一方面為農作物帶來滋養而豐收,像是春茶、梅果、牡丹、香椿等,另一方面卻也使得情志受到影響,心頭彷彿烏雲滿布,中醫學理說:「濕邪是萬病之源。」特別是在春夏轉變之際,早晚溫差漸大,此時,保持內外平衡就顯得相當重要。
飲食上首重脾胃祛濕 清熱解毒健脾理氣
《素問.保命全角論》說道:「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春天肝木旺盛,穀雨期間脾臟暢旺,依順四時養生的原則,飲食上首重脾胃祛濕,一來清熱解毒,二來健脾理氣,三來祛濕舒筋。以下列舉相關食材,彙整如下:
1.香椿:農曆三月三,正是香椿芽上市的節令菜,又稱作「樹上蔬菜」,俗諺說:「三月八,吃椿芽。」《本草綱目》記載:「香椿可以祛風解毒,椿葉可生髮,樗根疸。祛蛔蟲。」《唐本草》也寫到:「葉煮水,可以一洗瘡、疥、疽」,可說藥食兼用,具有健胃理氣、止瀉消炎等效用。
2.黃豆芽:味甘、性凉,入脾、大腸經,具有多種維生素,可預防心血管硬化、調節膽固醇,具有清熱明目、補氣養血等功效。
3.馬齒莧:甘、酸、涼,歸肝、大腸、膀胱經,又名長命草、五行草,《新修本草》記載:「主諸腫瘤疣目,搗揩之;飲汁主反胃,諸淋,金瘡血流;用汗洗唇,面瘡。」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痢、利尿除濕、帶下癰腫惡瘡等症。
4.桑葚:性寒、味甘、酸,歸心、肝、腎經,又名桑果、桑棗,汁濃似蜜,香甜可口,營養價值極高,可食用亦可入藥,可預防血管硬化、皮膚老化,具有滋陰養血、生津潤燥、補肝益腎、緩解眼睛疲勞,提升免疫力等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