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排湿第一药!聚天地灵气,健脾、利水、安神,该懂的中药知识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华本草》、《中华药海》、《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药理学》、《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作为一个中医人,我始终相信四个字——万物有灵。

在这天地之间,除了人以外,所有生命都有它特殊的意义。它们纵然可能不言不语,无声无息,但它们可能也有思想,有灵机,中了尘世的因果。

它们和这个世界,和人,息息相通。

它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和这个世界对话。

只不过,粗鄙的我们,很多时候听不懂而已。

比如说,茯苓。

我就认为,这是一味充满灵性的中药。它是天地之间被孕育已久的,一团灵气。

你知道啥是茯苓吗?

茯苓,生长在松树根上。在“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老林里,茯苓就伏在树根处,悄悄生长。它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

茯苓这个药,最初叫做“茯灵”,也叫作“万岭精”、“不死曲”,深受道家人喜爱。“千年松下有茯苓”,“松脂入土,千年为苓”。从前,那些脱离尘世、一心修为的道长们,常常背着药筐竹篓,在深山老林里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一边走,一边寻找松下的茯苓。找到了,满心欢喜。找不到,只能摇头叹息,说机缘未到。

是啊,你想想,松树不惧风雨严寒,咬定山峦崖石,万年长青。那松树底下长出的茯苓,又岂能是池中之物?它定然满身能耐,价值斐然。

茯苓能干什么?

首先,它可以除湿。

这没啥好意外的。茯苓最初生长在向阳、干燥的山坡上。这种环境,决定了茯苓不惧湿性。它是湿邪天然的克星。

茯苓,如何帮我们除湿?

比如说,有的人,不知道为什么,感觉自己的四肢,尤其是下肢总有微微的浮肿,身体有点偏胖,舌苔白腻,脉象沉缓或者沉迟。这个,就得考虑是不是湿邪困脾,运化失常,最后让湿邪下注到双腿所致。怎么办?用茯苓。茯苓性味甘、淡、平,性味甘淡的东西一般有渗利水湿的能耐,可以帮助我们把湿气渗出去。

又比如说,有的人,嘴巴里头发黏,发腻,而且动不动就胸闷,时不时还有点恶心。脑袋感觉有些沉重,到了下午就困得不行,一点都不清醒,头重如裹。这个时候,也要考虑体内有湿了。湿阻中焦,你就恶心。湿滞胸脘,你就胸闷。湿邪阻遏清阳,你就头晕头重。怎么办?用茯苓。

又比如说,有的男性朋友,小便不利。这个尿排解得不畅快,尿线细,甚至点滴而下,有的时候甚至尿中断了。到医院去,怀疑是前列腺增生。中医看呢,可能之一是你体内有水湿。水湿停聚,阻遏中焦运化和膀胱的气化,这就让排尿费劲。怎么办?用茯苓。茯苓经过现代药理学研究,被证实有利尿的作用。

还比如说,有些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内如一日,大便不成形,容易拉稀或者便溏,累着了,或者吃得不舒服了,都容易便溏、大便次数增多。整个人食欲还差,面色也不好,精神倦怠、脉象缓弱,这个要考虑你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邪困阻。怎么办?用茯苓。茯苓可以利水,同时还能健脾,可谓标本兼治。

茯苓运用除湿之性,还能帮助我们治疗咳嗽痰多。有些人,咳嗽痰多,就是源于脾虚,痰湿邪内聚,上犯于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啊。这类人痰往往白而黏,胸脘满闷,身体容易疲倦,舌淡苔白腻,脉象滑濡。这个时候,用茯苓。茯苓健脾,利水,除湿。水湿一去,脾运恢复,肺里的痰就没了。

水湿还会让人迷糊呢!有些人,动不动就头晕,还恶心,四肢那个沉啊,仿佛带了千斤镣铐,一动不爱动。食欲差,总想睡觉。这个时候,考虑是不是脾虚,湿邪困阻,令清阳不升所致。怎么办?用茯苓。茯苓利水湿,升清阳,我们就不迷糊了。

水湿多了,还让人掉头发。因为你的湿邪会上犯到头部,发根为湿邪所伤,就脱发呗。这类人,可见斑秃,或者脂溢性脱发,舌苔往往白滑而腻,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这个时候,可以用茯苓。1982年《中华皮肤科杂志》上曾发表文说,报道用茯苓500克烘干,研成细末,每服6克,每日2次,或者在睡前服10克,同时外用补骨脂、墨旱莲各25克,同200毫升75%乙醇一同制成的酊剂(浸泡一周),每日数次涂擦,治疗斑秃8人,均在两个月内治愈。这个办法广为流传,在业界挺有名。

以上这些,是咱们在生活中,容易触及到的。茯苓除湿,还可以应用在别的地方,比如痰湿水饮停于胃导致的呕吐,痰饮凌心导致的心悸心慌,痰饮停聚胸膈导致的胸闷气短等等,我这里就不多介绍了。这些都太专业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总之,你记住,咱们身体里的病,主要是由痰湿水饮导致的。这个茯苓基本都能应对。单个不行,就和别的药材一起搭配。总之,中医治湿,不用茯苓的几率很小很小。

当然,茯苓除湿,很大程度源于其能健脾。茯苓健脾,可以改善不少脾虚症状,比如没胃口、四肢乏力、腹胀等等。健脾益气的四君子汤,就有茯苓。

茯苓还能宁心安神。很多治疗失眠的方子里,就有茯苓。经过药理学研究,茯苓被证实有镇静之效。茯苓甚至凭借其镇静之能,还被用于治疗精神分裂。从前有报道,说用茯苓6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用1到3个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53人,有效率超过56%。

说了这么多,茯苓怎么用呢?

从前的道家子弟,如何用茯苓,我们不得而知了。但是在中医的历代典籍里,比较有名的做法,就是用茯苓熬粥。《直指方》里头曾有一个食疗的办法,取茯苓粉15克,粳米50克,入砂锅里头,加水500毫升,煮成稀粥服用,每日2次,早晚温热服用。这办法,就不错。

当然,茯苓最正统的办法就是水煎服。有人问,用茯苓泡水行不行。我说,意义不大。茯苓那个东西,只用水泡,很难提取有效物质。茯苓捣碎了,煎煮取药汁服用,是比较正确的做法。

在煎煮茯苓的时候,配点其他药材,效果更好。比如说搭配白术,除湿效果更好。白术燥湿,茯苓利水,一燥一利,水湿无处可逃。四肢困倦、腹脘胀满、口淡不渴、不思饮食、便溏、肢体浮肿的人用上很好。

茯苓配上山药,也不错。年老体弱脾虚夹湿者,用山药配茯苓更合适。这两味药搭配,性味更加平和,利水不伤阴,补脾不留湿。

茯苓配上党参,也挺好。党参健脾益气,配合茯苓,对水湿内积,伴随头晕、气短、乏力、浑身倦怠、食欲不振、明显的人,比较适合。古人所谓“脾胃气弱,参苓必进”,就是这个意思。

茯苓这个药,一般用量就是9到15克。古往今来,几乎很少见到因为服用茯苓而产生不良反应的例子。茯苓本身也被视作药食同源之物,安全性很高。但是目前有服用茯苓而出现过敏现象的例子,患者皮肤起疹子,或者引发哮喘。这个是特别少见的现象,提示我们,过敏体质者,慎用茯苓。

另外,茯苓利水除湿,这就意味着阴虚津少的人不能用。阴虚火旺者更不宜。茯苓有渗湿利下之性,故而下元不固、中气下陷、阳气衰少、遗精滑精之人,不要用。

好了,这些就是我所知道的,关于茯苓的基本知识。我把相对实用、容易理解的一部分,都告诉你了。

总之,茯苓这个药,有灵气,也很实用。它的主要作用,归纳起来,就是利水除湿、健脾和中、养心安神。我们记住这三条,基本就认清了茯苓的功效。

茯苓,茯苓,伏于人间,天地为灵。下一次,你走进药店,看到中药材茯苓饮片,应该对它有所了解了。它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间的一份礼物。在那白色的方寸之间,隐隐藏着一种力量,帮助我们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嗯,就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