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磐安县尖山镇管头村
探秘磐安县尖山镇管头村
尖山镇管头村(乌石村)是国家级文明村、省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省农家乐特色村、省精品农家乐村,位于海拔520多米的高山台地,素有“火山台地空中乡村”之称,距省级中心镇尖山镇1.5公里,管头村建筑特色明显,新农村建设采取新村开发和老村改造有机结合,新村全部按照庭院式别墅建设,老村被称为“乌石村”,全部用黑色火山石垒成的古民居,建筑特色古朴、典雅,保存完好,周边环境十分优美,有连片500亩优质茶园、毛竹园、千年古道、千年古树群等,具有较高的保护和旅游开发价值。
管头村始建于唐武宗年间,距今有1200多年历史,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乌石古村落。因古村采用2亿年前火山岩浆形成的玄武岩建成,故名“乌石村”。
村庄形如“燕窝”,四周梯田层层,群山连绵,是保存完整的以中国古代风水理论建造的村庄。
该村不仅建筑特色明显,村内还有明代古迹本保殿、清朝四合院、龙湾堂花厅、乌石古巷、双眼井等名胜古迹。
乌石村海拔566米,是一个高山村,与新昌、天台接壤,被誉为“云中”村、“浙中承德”,素有“火山台地空中乡村”之称,建筑特色显明。该村建于明朝洪武年间,从东阳横店迁移至此,已有640多年历史。全村以厉姓为主,最出名的当属二代先祖厉季明,被明朝永乐皇帝封为“平阳总镇”,即平阳都督一职,是管头村历代先祖中官位最显赫的人物之一。据史料记载,当时厉季明手下有1.2万勇兵,他被永乐皇帝派往温州平阳协助海防抗倭寇,履建战功。年老后,被皇帝下旨嘉奖,回村颐养天年。厉季明回村后修建了龙湾堂,意在纪念厉氏祖宗文才公。
据史料记载,厉文才是厉氏第一任祖先,于唐贞观元年考中进士。贞观初年,厉文才任道州刺史。当时唐朝立国不久,边远地区强盗土匪横行。厉文才上任后,招兵买马,大力发展农业富民,只用了几个月时间就消灭了所有的强盗土匪,让地方得到了太平。唐太宗下旨奖励厉文才,称其“靖寇安民”有功。第二年,厉文才被荣升为容州刺史兼都督,统领岭南五管(当时的广、桂、容、邕、安南五府,即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及南越大部、云南局部)地区的政治民生。在任期间,厉文才以清正廉明深得当地民众爱戴。晚期退隐朝廷后,厉文才回到了东阳居住,也就有了现在的厉氏。管头村厉氏是厉文才第二十五系孙仲庸公迁移到此后发展起来的。
老村庄保存得相当完好,村口有一个大池塘,左侧是“管头大会堂”,右前方是一颗郁郁葱葱的香榧树,是一棵600多年的古树,一年能产100多斤果子。树干分杈,树中竟然可以走进一人。沿着右边的小路走去,有揽胜阁,这是乌石村观日出最佳的地方,层层的梯田和新昌的远山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右下侧有新造的感恩亭和古老的本保殿,殿边的古树像一把扇子打开,树形优美。
沿着大竹海走回到龙湾堂。龙湾堂又称厉氏宗祠,位于尖山镇管头村,建于明代,是始祖厉季明出资建造的,是古时族长办事的地方。完整的龙湾堂由门楼、天井、前厅、正厅、后堂组成,是一栋三重园式建筑。后来由于日军入侵,龙湾堂抗战时作过军火库,后被日军烧毁,龙湾堂也未能幸免,现在的龙湾堂只剩下一个前厅,是1946年重建的,曾作过小学。堂中挂着祖先的画像。龙湾堂前是建于清初的元宝塘,因形似元宝而得名。走进大门,前厅的正上方挂有“龙湾堂”牌匾,厅内还挂有“刺史第”、“开国侯”等牌匾,彰显着厉氏历代祖先的丰功伟业。前厅房柱与屋檐牛腿上还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雕刻风格,有花有人物。整个前厅外墙基本用乌石砌成,是一座有管头特色的建筑。从前厅我们可以想象到,完整的龙湾堂是何等的精美。
走进乌石村的小巷,乌石铺成的路,乌石砌成的墙,让你感受到一种岁月的沧桑。这儿没有特别精美的豪宅,都是寻常百姓家,其中的一个明清四合院可以说是村中最好的房子了,是明末清初的厉为科、厉为千兄弟建造的。四合院里游客众多,里面放着一把推磨,大人推一下,重温那昨日的时光,小孩退推一下,知道古人是怎么制作豆腐的,在这个四合院中推一下磨,道地里有卖茶叶的,有卖芋艿的,村里的人都很纯朴。
小巷中有一处叫“怡情石屋”的农家乐,这是乌石村第一家农家乐,也是老屋中人气最旺的农家乐,宅子的主人是张茂星,现在由他的两个儿子张银瑶和张财瑶经营着。
在小巷中穿行,让你有种回到从前的感觉,那老屋边的绿色的梨树给这古老的岩石增添了一丝亮色,那穿着红衣服的女孩行走在小巷中,给这古老的村子增添了一丝活力。为什么有那么多远道而来的游客愿意在这残破的村庄中行走?只为留住那渐行渐远的历史,只为远离那城市的喧嚣,寻找那心灵的慰藉和宁静。
走上龙头山公园,这儿好几棵百年的枫树参天蔽日,这儿,你也能居高临下地看到乌石村的全貌,那些祖先留下的残破的老屋现在却成了乌石村后人致富的摇钱树。古老的村庄,也是宝贵的财富。夕阳西沉,暮色渐浓,乌石村的灯光渐渐亮起,那是远处新洋房里幸福的灯火。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深秋的管头村依然风景美如画,各家各户的农家乐生意忙碌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