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稚川《古木寒鸦图》:隐士的忧痛,有谁知道?

罗稚川是元代前期的一位画家,在中国绘画历史上并不著名。目前所知,他的存世绘画作品只有三件,其中的《古木寒鸦图》便是最令人印象深刻,也是最值得细细品味的一幅画作。画面中描绘有寒鸦和寒松等景物,整体氛围凄凉孤苦,不禁让我们联想到《诗经》中所说的那样:'心之忧矣,云如之何!'当时作为山林隐士的罗稚川,他内心中的忧痛,又有谁知道呢?接下来,我们便通过具体的图像解读,来进一步体会画面背后所隐含的隐士情愫与历史真相。

罗稚川《古木寒鸦图》

一、真迹神品:《古木寒鸦图》画面解读

罗稚川的这件《古木寒鸦图》可以算作是一幅阴暗和荒凉的画,冰冻的河面上覆盖着积雪,隐约的雾气弥漫在隔岸的松林中,幽静而深远。两棵较为粗壮的落叶乔木屹立在水岸之边,占据了画面的中心位置。远处环绕着一群乌鸦,其中有八只落在了画面中最高的树木的枝条上,另外一些乌鸦则落在了对面的远山上。

概括而言,整幅画黯淡萧瑟,幽深寂寥,呈现出一派荒凉的冬日夜幕之景。这幅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画作的装裱和修复均属于当代,但画杆上的轴头是明代朱漆,配有旧题签,可能是从早期的装裱传下来的。并且,此画旧题签为'宋李营丘古木寒鸦图真迹神品',这种称赞在当时也是十分了得。一个'神'字,便将整幅画作的创作价值揭示得淋漓尽致。但是,这幅绘画在后世却没有引发太大的影响,这是为什么呢?可能也是跟这件作品所蕴含的忧痛的感情色彩有关。

从文献记载中,我们是否可以找到一些关于这幅绘画进行解读的一些线索呢?答案是有的,因为在传统的中国古代著录中其实也有提到过罗稚川的绘画作品。比如,在1652年冬日,吴其贞在画家王铎弟弟的苏州寓所内,曾经见到过一幅题为'李营丘古木寒鸦图'的画,他所见到的这件画作很有可能便是大都会所藏的这幅《古木寒鸦图》,并且吴其贞评价这幅画作:

'画法苍秀,但此图宋人颇多,惟此树枝熟如写草书,非营丘不能也。'

《古木寒鸦图》局部

从画面风格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这幅作品的风格很明显的具有'李郭派'绘画特征,即延续了北宋李成、郭熙山水画的技法传统。这也难怪此幅绘画能够混淆古人的眼睛,将其错认为是李成名下的作品。吴其贞对于画作作者的判断也是参照于旧题签所说的,认为是宋人李成的作品,不过风格也确实极为相似,这种误判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罗稚川的绘画风格也是有专门的人作过分析,描绘最为丰富的一段文字就是元代大约同时期林弼的文字:

'右稚川罗氏画一幅,坡陀树石,绰有荆关风致。而山峦人物,间类马远,盖兼用诸家法也。舟中褒衣幅巾坐者二人,笔床茶灶,历历可指,岂玄真子之徒欤。噫,稚川亦有得隐处之趣者矣。'

庚申(1620年)作 古木寒鸦图 立轴 纸本

二、心之忧矣:作为隐士而生活的罗稚川

罗稚川的老家在渝水流域,南宋时期的一条从杭州通往西南地区的重要驿道便贯穿他的家乡,风景也是十分秀丽。罗稚川选择隐居山林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交通物资便利,风景又那么好,何必受苦受累出仕为官,整天心惊胆战呢?

刘诜作为一名儒家隐士和私塾先生,他也拒绝出仕官场,而选择隐居山野。他对于罗稚川的生活态度便比较推崇,他将画中的居所比作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的草堂,将人物比作东晋著名的隐士陶渊明,而且曾经在《题罗稚川小景》诗文中多次进行相关的描述:

'小树欹风老树古,前汀暮霭半模糊。骑驴人指高楼去,不识渠家可宿无。'

'远洲连冈近洲平,高树稀叶低树青。长溪浸日流无声,中有数叶渔舟横。谁家飞轩接水亭?沙边客至扶仗迎。'

结合山水树石题材的画面,很明显能够感受出画家寄予在画面之中的归隐之心。罗稚川生活的元代受道教影响比较多,并且当时画家的主要情感无疑是趋向于这个时代里所盛行的儒家隐逸情怀。刘诜作为当时江西地区非常有名的一位儒家隐士,他在自己的诗文中表达了自己对于此种生活态度的肯定与支持。估计当时刘诜如果看到罗稚川所画的绘画,也能够很容易得感受到其中蕴蓄的伤感与忧痛,至于为何伤感这一问题,我们大家想一想'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样元代的诗文,便会十分清楚了。元代毕竟作为少数民族所统治的朝代,汉人的地位十分低下,唯一能够翻身的科举制度又在元代前中期被遭到压迫,当时文人的悲苦郁闷的心境可想而知。

《古木寒鸦图》中的萧瑟之境

刘诜在对罗稚川所画的《烟村图》的题诗中,也十分清楚地表达了这种伤感、悲苦以及郁闷,就像下面所说的这样:

'荒村漠漠烟连山,谁家野店两树间。青帘稍出树梢外,秋风败叶寒班班。路通白石流水乱,长桥缥缈依山涧。渔姑得酒归意速,携稚渡桥如落雁。寒藤老木又ー川,罾船方馔罾斜悬。有鱼有酒复有客,风致何必能诗篇。乱鸦几点天疑暮,欲泊未泊环高树。小舟七八散前滩,或倚长蒿收钓具。君不见鸱夷一舸游五湖,子陵羊裘钓桐庐,安知若人非其徒? '

三、画面之外:更可怕的是当时社会现实中的'寒冬'

在宋代时期,便出现了许多描绘寒鸦、寒雀题材的绘画作品,比如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南宋《寒鸦图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崔白的《寒雀图卷》等等。尤其,在冬日里的'寒鸦'、'寒雀'这种意象往往可以跟画家个人或者普通大众的身份命运相联系,常常隐喻着人们在遭遇了实际的严寒或者政治上的'寒冬'蹂躏之下的痛苦。

北宋 崔白《寒雀图卷》

南宋 佚名《寒鸦图卷》

乾隆皇帝对于此画有题诗,而且是直言其事,大概意识是说民众受苦于前朝的统治,无福享受我的开明。清代孙承泽也评价说《古木寒鸦图》的画面风格像李成的《寒林图》,并且引用了邓椿在《画继》中所说的话,认为李成《寒林图》是对君子和小人的政治讽喻。就像他所说的那样:'观此图群鸦饥集之状,或以兴世乱小民之流离困顿者乎?'

四、结语:画面背后所隐射的时代烙印与价值判断

《古木寒鸦图》展示的不是生活的快乐,而是隐士的忧痛,忧虑自己的处境,痛苦时代的残酷。除此之外,作为隐士的罗稚川通过作画这种行为方式,来彰显自身人格的独立性,也展现自己的人生归隐价值。通过画中的天地万物来表现所谓的'意与理',其中的'意'识指物体内部的深层含义,即物质世界单个物体的类比或隐喻价值;'理'则是指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宋代时期盛行的理学便试图要发现天地交融的规则。除了'意与理'的凸显以外,罗稚川受到禅学影响比较大,将目光聚焦于禅的'痴'与'透脱'。其中的'透脱'是启迪的意思,常常与禅宗文字中的'自在'、'无依'相联系。想必,'天地万物皆吾师'的理念便是罗稚川心心念念所要毕生寻求的一种重要价值趣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