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话周天
大小周天
“周天”一词是古天文学术语,古人依人体应天体,即天人合一原理,将其引入气功修炼中来,认为天体是大宇宙,人体是小宇宙。天圆地方,头圆脚方,天有日月,人有两眼;天有金木水火土五星,人有肺肝肾心脾五脏;天分四季,人有四肢;天有十二月,人有十二经;天有360日,人有360骨节等。丹经之王《周易参同契》中的“子南午北,互为纲纪”和“一九之数,终而复始。肝青为父,肺白为母,肾黑为子,心赤为女,脾黄为祖,子午行始。三物一家,都归戊己”。就是讲的子午流注周天火候。古人把按照人体子午线后(督)升前(任)降的行气路线,并运用周天火候的练功方法,称为周天功法。自古以来的各类内丹功法,均属周天功的范畴。周天功按北子南午,东卯西酉,又分为子午周天(小周天)和卯酉周天(大周天)。
小周天是按人体子午线,即前南后北,前任脉后督脉,两脉所构成的环状脉路后升前降行气,并以子午流注之起点子时喻人体阴阳动静变化中一阳初现时刻为活子时(药生时),以呼吸为风,意念为火,文武运用为候,以精气神三宝为药,文养武炼,使下丹田真气日益充足、膨胀,最后依次冲过尾闾、夹脊、玉枕三关,之后过鹊桥下十二重楼复归丹田,正好一周。期间通过炼精化气,还精补脑,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使人体固本还元,坚实身体根基。这段时间,职业练功者大约需一百天。故古时也管小周天功叫作“百日筑基”。
大周天是相对小周天而言的。是在小周天的基础上继续打通八脉中的其余六脉,以及手足十二正经。子午小周天为人体南北前后方向,而卯酉为东西左右方向,象征人体左右两手两足上的十二正经。故过去把小周天称为气功修炼的入门功夫。因在小周天阶段只打通了人体奇经八脉十二正经中的两条经脉而已,要想打通周身各脉还需要下更多功夫才行。有的人一练通小周天就以为功成道就而沾沾自喜,这就大错特错了;还有的人练到小周天后就不知从何处着手了。因从古到今大多功法讲的都是小周天练法,而对大周天练法却提之甚少。这是因为练通小周天以后继续练大周天,就如同走完崎岖山路而步入坦途一样,一般只要有耐力坚持练下去,大都可收到预期效果。
小周天虽是入门功夫却很难练就。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气功修炼亦如此。初练功时人往往杂念纷至沓来,难以入静,有时心烦意乱。因此,练功之前先要静心,情绪稳定才易入静。再则,内视丹田也是帮助入静的,要做到眼到意到,意气相随。尽管内视什么也看不到,但只要眼睛从里面看着丹田的位置,对去除杂念很有帮助,从而使自己慢慢澄清心念继而入静。这也就是所说的凝神。在凝神的同时还要注意调息,用耳朵感觉自己的呼吸轻重,慢慢将呼吸调整到轻缓细长的最佳状态。当做到凝神与调息同步时,就是神与气合的气功态了。只有做到神与气合,才能达到松静自然的状态。丹经云:“虚极静笃一气生”。《黄帝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都是说人体只有在安静虚无的状态下,才能引发真气的运动。这个道理很简单。人体好比一纸张,真气好比墨水,密度高的纸张,墨迹在上面就不容易扩散;而像宣纸这样密度小、质地柔软的纸张,吸水性就好,墨迹很快就会扩散开来。人体就是这样,身体各部位放松,才有利于真气运行,否则身体僵硬、用力,就会限制真气运行。有的人练功时心烦意乱,浮想连翩,能够克服则可入圣,不能克服就是入魔。这个魔是指心魔,心魔不除怎能入静呢?所以,丹经上也有将“凝神”叫作“炼心”的。佛家所说的“明心见性”,就是这个道理。人心好比落有灰尘的镜子,只有擦掉千头万绪的凡思尘埃,才能露出人心之本来面目。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把练功看得神秘而渺茫,以致信心不足,轻易放弃,真是可惜。
就阴阳五行而论周天功法,其功理在于通过对人体后天脏腑阴阳之炼化,加之五行生克原理,使人体后天所造成的阴阳失衡状态,最大限度地返为先天阴阳平衡状态。为什么说是“最大限度地” 呢?因为,完全返为先天几乎是不可能的。人生在世就如同点燃的油灯一样,在你不断地往里添油的同时,它也在燃烧。所以,人们后天的修炼,实际上就是一个同自己生命的赛跑过程。大量的史实证明,那些颇有成就的内丹修炼家,最后还是被制约在人类自然生命的规律之下。长生不死不太可能,但益寿延年确实毋庸置疑的。太极阴阳
所谓阴阳,是由太极而化生的。所谓太极,就是无极,也叫太一。故有无极而太极之说。也就是说,极至极点而成为一。以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象而成万物,来形容开天辟地之前那个混沌鸿蒙状态。当然,用现在的话说,天不是开的,地也不是辟的,只是形容地球(乃至宇宙)形成之前,万物生成之始。太极生两仪,就是一阴一阳,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个方面构成的。例如,有天就有地,天为阳地为阴;有日就有月,日为阳,月为阴;有冬就有夏,冬为阴,夏为阳;有男就有女,女为阴,男为阳。就人体一身而言,亦是如此。例如,头为阳,足为阴;背为阳,腹为阴?鸦体表为阳,内脏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气为阳,血为阴。而就某一脏器而言,也有其各自的阴阳。例如,肾之阴阳,肾阴虚则阳亢,阳盛则阴衰。以此类推,直至细胞、分子、原子、纳米,全是一个道理。然而,物质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东西,阴阳也不例外。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动极而静,静极生动,阳极生阴,阴极又生阳。阴阳之间的这种动静互化运动,就又构成了四象。太阴(也叫老阴),是就阳向阴转化过程中阴至极点的意思,在节气上则为冬至,在时辰上则为子夜。太阳(也叫老阳),就是由太阴向阳转化过程中阳至极点的意思,在节气上则为夏至,在时辰上则为正午。少阴,则是由阳极而阴转化过程中所达到的平衡状态,在节气上则为秋分,在时辰上则为黄昏。少阳,是由阴极而生阳转化过程中所达到的平衡状态,在节气上则为春分,在时辰上则为平旦。四象交替变化则形成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八卦。而八卦则是对立的统一体。这种天地、风雷、水火、山泽之间的矛盾相互变化过程,就构成了万物生长消沉之景象。故曰“八卦成而万物生”。
五行生克
五行,是古人通过观天察地,发现并总结出天地万物不过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构成的,并将五行与阴阳、方向、时令、色味、气候、人体等结合起来。例如,西方多山,故属金(金石同),色白,气燥,在季为秋,主收,味辛,脏属肺腑属大肠,在五官主鼻,形体主皮毛?鸦东方为日出方,万物生长,故属木,气候为风,在季为春,木生则色青,脏为肝腑为胆,味酸,在五官为目,形体为筋;北方天寒地冻,故属水,在季为冬,在物主封藏,色黑,味咸,脏为肾腑为膀胱,五官主耳,在形主骨;南方气候炎热,故属火,在季为夏,在物主长,色赤,味苦,脏为心腑为小肠,五官为舌,形主血脉;中原开阔,故为土,气湿,主生化,色黄,味甘,在脏属脾,在腑属胃,五官为口,形主肌肉。同时,五行又具生克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以次孳生,循环无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相克也是往复无穷的。五行的生克是相互为用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没有克,就不能维持事物正常平衡协调下的生长和发展。因此,必须生中有克,克中有生。这种生克相互为用的关系,称为“制化”关系。它推动和维持着事物正常的生长、发展及变化过程。以人体小宇宙应天地大宇宙而论,诸如人体之脾属土,万物土中生,它起着对人体所吸收营养的化生作用,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强则肺气旺(土生金),肺将吸入的氧气连同脾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输向全身;脾气弱则肺气虚,脾不健运就会积湿而成痰,从而影响肺气的宣降,出现咳嗽、痰多等症状。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说法。就人体脏腑相克而言,诸如木克土,肝克脾。木能克土,是因为木可以破土而出。肝与脾的关系,主要反映在气机的协调及血液的运行方面。肝气的正常疏泄,不但能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更能调畅气机,推动脾胃的升降之机,协助消化。而脾气强盛,气血生化有源,又使肝血充盈而肝气舒畅。同时,肝藏血,脾统血,可以维持血的正常运行。若肝失疏泄,常妨碍脾的运化,造成肋痛、胃痛、腹胀,或脾不统血,失血过多,肝失血养,则会出现肝脾两虚之征。此外,脾失健运,湿热郁结,影响肝的疏泄之机,胆热液泄,则会形成黄疸。周天养生
周天养生法,是对太极变化、阴阳相合、五行生克之理的综合运用。在道家称之为“道”,儒家称为“中庸”,佛教称为“圆觉”,在古易学里则叫作“太极”。而被誉为丹经之王的《周易参同契》,正是魏伯阳根据阴阳五行八卦原理著成的内丹修炼宝典。因此,不懂易学,就看不懂丹经;不懂丹经,就不能从根本意义上了解气功的修炼原理;不知原理,就很容易使人陷入迷信之中,起码也会使人觉得气功过于神秘。《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正因为万物负阴而抱阳,打破了先天阴阳未分之平衡状态,所以万物才有了兴衰成败,生老病死之自然发展规律。人亦如此。自从受父精母血而成胎,在娘肚子里就形成了先天一炁。出生前,在娘胎里闭口柱舌任督本通,只是靠脐与母体相连实行内呼吸而已(胎息)。而一落地,哭声一起,舌即分离(任督脉由通转闭),脐亦被剪,从此便由内呼吸而转为外呼吸(肺呼吸),之后更是受天地病邪之气侵蚀,而使先天一点真元日削月减,失去阴阳平衡,从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慢慢衰老。老子云:“知白而守黑。”孔子说:“欲知其死而先知其生。”中医看病,阳症治阴,阴症而治阳。其中道理都是要追根溯源,然后才能返本还源,返璞归真。周天功法的养生作用,也正是应用这一原理而在练功过程中先凝神调息,从而进入恍惚之气功状态,调动人体内固有的真气,再与后天炼化的水谷精微之气合而为一,于静极生动一阳初生之时,运用周天火候文养武炼结为金丹,日温月养返本还源,从而使已亏之先天真元得以补充,并运行体内日渐充足之真气,周行奇经八脉十二正经,冲散病气,滋养周身内外,固本健体,益寿延年。
那么,周天养生是如何实现人体自身阴阳相交,进而使人由后天返还先天的呢?古人认为,肾为人体后天藏精之所,心为后天识神之府。要想实现后天返还先天,就要调动和补充藏于肾中之先天真元,再灭后天之识神,以返先天之元神。即只要实现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就可以了。也就是使人体之精气神达到高度统一。炼精使之化而为气,气足而神定,神定则气行,神气合才能入恍惚;恍恍惚惚,杳杳冥冥,才能归于先天混沌状态。肾在五行属水,在卦为坎,外阴而内阳,故为真阳假阴;心在五行属火,在卦为离,外阳而内阴,故为真阴而假阳。心肾相交,从内容上包括真假两阴两阳之交。一种形式为,肾之假阴交心之假阳,以肾水济心火,肾水本流下,心火本炎上。现反其道而行之,使肾水上升以滋润心火之阳,使心火下降温煦肾阴。心肾阴阳既已平衡,根据五行相生原理,肾滋养肝,肝又滋养心,心再滋养脾,脾滋养肺,肺再滋养肾,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另一种形式为,以肾中之真阳交心中之真阴。肾藏精,精为先天之物,后天藏于肾中,是人的生命源泉和动力,精化而成气,气盛则神全。心中真阴为人之后天识神,人自出生落地起,先天元神即退位藏于脑中,而由后天识神主事。《黄帝内经》云:“心为君主之位,主神明。”因此,周天功法化先天之精为真元之气,沿督脉上升还精补脑,再降于心,炼气化神,识神逐渐被灭,元神逐渐显现,遂进入混沌杳冥之先天状态。久而久之,凝神炼气,神气合一,物我两忘,天人合一,进而还虚,道家称之为“金丹”,易学称之为“太极”,释家称之为“圆觉”。心肾阴阳相交(即丹经中的“取坎填离”)的两种形式并不是分开进行的,而是练功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精气神的统一炼化上,要经历三个阶段。即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这三个阶段也同样不是独立分开的,也是整个过程的三个方面。由以上可知,假阴阳相交,可强身治病以保命;真阴阳相交,能超凡入圣以了性。其中造化,皆看个人悟性好坏,以及是否有明师指点。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功力层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