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累积资本面对未来?

累积资本,普通人第一反应是多存钱,盯着APP上银行余额不断跳动增加,嘴上便露出欣慰的微笑。钱可以解决现实上绝大部分的问题,广积粮,缓称王。

至于未来会发生什么,谁都无法准确预测。 常把钱放到储蓄罐里,可能是老百姓面对未来最可靠的选择。

2018年中国储蓄率达到45%,位居世界第一。而印度储蓄率为31%,美国为19%,英国更是只有13%。

多储钱来累积资本,这没错,但现实是仅靠累积经济资本是远远不够的。

举个例子,某个大龄程序员由于性价比不足被公司“清理”,被迫再次进入社会求职,这时候要找到一份好工作,钱的作用就不大了,你总不能送钱来贿赂面试官吧?

斯坦福大学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发现60%的好工作是通过人际关系,而不是正式渠道申请的,这时候需要的更多是所谓的人脉。

为什么单单靠累积经济资本还不够?还需要累积什么才能从容地面对未来呢?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曾提出过一个理论,他将资本分为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而不是简单地只将金钱当为资本。

其中经济资本很好理解,说白了就是钱。

社会资本则是个人拥有的人脉,你真实可用动用的人脉,比如你让别人帮个忙,别人若愿意才能一定程度上归为你的人脉,彼此要互相承认才算。

而文化资本包含的内容复杂得多了,包括个人的外表、精神内在、学历等,还包括自己输出的各种文化物品,比如课程、画作、书籍,都属于文化资本的范畴。

以京东老板刘强东为例,他以宿迁状元的身份考进中国人民大学,文化资本第一次飞跃性地提高,接着创立京东的过程中,又积累了大量的经济资本最终上了福布斯富豪榜,有了名气后出席各种峰会聚会又认识大量的政商大佬,社会资本也得以迅速地提高。

所以用三大资本模型可以更加全面地衡量自己的资本积累:

* 经济资本:金钱数量

* 社交资本:你可动用、互相承认的人脉

* 文化资本:外貌、学历、口才、内在、文化物品等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他的三大资本模型可能是这样的:

经济资本:储蓄2万人民币,比特币现价1万……

社交资本:赴汤蹈火的好哥们3位,女朋友1位,强关系的家人亲戚若干……

文化资本:985本科、外貌普通、口才不行、没有做过什么作品……

这样分析下来每个人都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资本积累状况目前是如何,并且以后也可以及时更新资本最新积累,比如继续储蓄将经济资本提高为5万,把几个新结识能互相支持的同事也记录进社交资本的本子里。

因此若要累积资本面对未来,可以用三大资本模型三线均衡发展,既要注重经济资本的积累,不要乱花钱多储蓄,钱多后通过定投等风险低的投资方式来稳定盈利滚雪球,也要融入社会广交豪杰寻求支持以增加自己的社会资本,最后也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定期给自己学习充电,好好打扮自己来提高自己的文化资本。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资本积累永远不晚,从现在开始,三大资本就如电子账户的数字一样,是一个可变动的累加数值。

愿你将来在陷入困境时,厚实的资本让你淡然轻松地去面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