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味

                       1、炒米
        炒米,现在好像不多,在超市里还能看到,小包装,很精致。炒米这个手艺大约30年前还很普遍,一般是到了冬季,农闲时候,炒米手艺人就开始出门了。他们的工具很简单,就是一把铁铲子,自带一口铁锅。
        记得到了冬季,就会有炒米的师傅,到村里来,问有炒炒米的没有,一般马上就会有应承。那时的物质不丰富,家里孩子没有什么可以吃的,于是就用米来炒炒米。不仅可以在饿的时候,只要用开水一冲就可以食用,而且过年时还可以做炒米糖,作为过年时来客时的茶点。
        某家开始第一个炒,大家没事就来观看,一家炒完就去第二家、第三家。有时就在这家炒,不挪窝,轮到谁,谁家自己抱来柴火。师傅再也无需走村串户地叫喊,靠的是人传人。炒米时,一般都是师傅自己带锅,因为村民自己家的锅有油,米不能发起来,或者炒米有异味。另外一个就是不能有陌生人来,因为同行是怨家,有时陌生人就可能是同行,品行不好的炒米师傅会在观看的时候,趁人不备在人家米里放一点盐。于是这锅米算是瞎炒了,就是烧焦了,米也不能发起来。
        炒好的炒米放在一只小口坛子里,用油纸把口扎起来。特别是孩子们放学时,第一时间就是去坛子里抓几把炒米,有时上学前也在口袋里装一些炒米,有时就当午饭。
       大约在90年代,这样的专业师傅就不来村里炒了,不仅因为食物丰富了,也没有会炒炒米的师傅了,况且也不赚钱还挺辛苦。要想吃炒米就去超市买,因此每到年前,人们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那种热闹、喜庆好像没有了。
                          
                     2、炸炒米
       上面说的是炒炒米,那是在村民家里的灶台上用锅炒。炸炒米则不然,要有专门的工具。这种手艺不像炒炒米,他常年游走在农村或小集镇,现在在一些安置小区还有炸炒米的。他们有专门的工具:一只好像是铁或铅做的长形圆筒状的压力锅,中间有一个鼓起的肚子,一端是一只摇把,连接在一只铁圈上,铁圈由三根爪子焊接在圆形压力锅上,在三根铁爪的空心圈里有一只压力表,用以观察,防止容器过热爆炸。这只压力容器另一端有一只盖子,可以打开,放米进去。
         先将两端支空,就其鼓起的肚子放在下面的小火炉上烧,一面烧,一面用手摇。孩子们在旁边目不转睛地观察,看着那黑乎乎圆不隆冬像黑猩猩肚子一样的东西,在火上不停地转动,觉得好奇。有的因为母亲不在家,急得抓耳挠腮,围着火炉直转。4、5分钟后,师傅就将圆形状的锅前端翘起来,将前面那端套进一只非常长而且牢固的帆布袋子里。这时,孩子们全部跑开,捂住耳朵,远远地看着。师傅慢条斯理地一只脚踩住锅体的鼓肚子,一手按住后面摇把,另一只手用一根铁棍,插入锅那端的盖子中间一个孔里,使劲一别,只听“彭”的一声,随着一阵白色的烟雾,里面的高压瞬间释放出来,经过高温的米也一下子被轰了出来。此时他们已经是膨胀了不知道多少倍,一下子冲进那只长长的帆布袋子,一股白烟从袋子里冲出来,那是蒸汽。
         旁边观战的多数是妇女、老人和孩子,只要有孩子听到村里“彭”地一声,都吵着闹着找来爷爷奶奶妈妈,要拿米去炸一些。以前只要几毛钱就可以炸一罐子,或者给一碗米给师傅当工钱,现在可能要10元钱才能炸到一罐子,费用比米本身价钱都贵。为了增加口味,在往炸锅里加米时,还会放几粒糖精。孩子喜欢吃这个,一碗米可以炸出一大袋子这种膨化得很厉害的炒米。妈妈会用一只很大的塑料袋把炒米装起来。孩子嘴馋了或饿了就可以吃,很方便。
                      
                     3、山芋条
         做山芋条谈不上手艺,农村的妇女都会做,只是看你手勤不手勤。物质不丰富的年代,就用这种价廉物美的山芋做成山芋条,给孩子解馋。
        最普通的是将煮熟的山芋,在冷却后,用刀切成一片一片或一根一根,晒干,然后收集起来,就成了。这种山芋干很硬,咬不动,太韧。可以放点在口袋里,干活时可以当午饭,也可以在烧饭时,放一些在饭锅里当辅料,当饭吃。
        精致一点的方法是,将生山芋削皮,煮熟。在煮熟之后,里面放些芝麻,也可以加点面粉,增加粘性。用木棍或锅铲将山芋捣烂,再将这些捣碎、和好的山芋糊,做成一块块粑粑。先晒到粑粑有些发硬时,再切成条,这就是最原始的所谓薯条。切好的薯条再进行暴晒,晒好了,有条件的就用油进行炸。炸好的薯条松脆、香糯、兴甜,就是现在,孩子们还非常喜欢吃。每次去针子表姐家,她总是将炸好的薯条给我们,非常好吃,别说孩子。
                      4、秋果
         秋果,一般指立秋那天,大家要吃秋果。那天还有人去“摸秋”,就是偷人家地里的瓜果,也是允许的,为的是庆祝秋天的收获,感恩大自然的恩赐。
         秋果有特定的含义,并不是秋天的果实就叫秋果。一般在立秋前的半个月,老人和母亲们就去加工一些小麦面。将小麦面和好,和好后稍微醒一醒,目的是让小麦面略微发酵一下,这样做出来的秋果很酥。有的没有把面进行发酵,秋果就很难咬动,咯牙。
         一般是老太太和做母亲的为了不让孩子失望,就用麦子换点面粉回来。那时自己没有麦子,主要是生产队里分一点,不多。那是当粮食用的,不是当零食吃的,换面粉的麦子多是在田野里拾来的。先将面粉和好,和得干稀合适,一点也不沾手,就像兰州拉面那样。再把面搓成一根长条,大约有手指这么粗细,于是将它用刀切成丁。切是很讲究的,要切成棱形,要左右不同方向地切。切好的棱形面疙瘩,放在竹扁里,放在阳光下,直至晒干为止。之后放入锅里炒熟,加点糖精,增加甜味。好了装起来,在立秋那天拿出来吃,这就是吃秋果,庆丰收的样子。
         那时我家没有面粉,看到人家吃秋果,不知道有多羡慕呢。有的人家也会将南瓜籽、老蚕豆拿出来吃。
        不过,现在的物质的确比以前丰富,现在又有炸米筒子的,一台机器,这边把米灌进去,那边立马熟的米圈或米筒子就出来了。折一截先吃起来,不管是谁的,没关系。然后将那些米筒子折断成一截截的放进口袋,孩子高兴呢,比肯德基都吸引孩子。因为他们亲眼看到制作过程,场面热烈,人情浓郁,街坊邻居们都来了,孩子们嬉戏打闹,好不热闹。不似肯德基那样冰冷,里面只是低头吃东西,缺乏乐趣,花钱完事。
          现在虽然还有一些老手艺,那种乡情似乎淡薄了许多。诸如:开油锅,已经很少了,一般直接去超市买油果;自己也不做羔了,都是请店铺做,直接去取。以前都是自己用一只木头模子,将米粉放进去压实,放在锅里蒸,好了,再在上面点上颜色,红的、绿的,那个过程热闹喜庆;沾炒米糖,将糖熬化,再将炒米和均,放在一只木头框里,上面抹平,等待冷却,用刀切成一块一块的。用袋子装起来,平时随吃随拿。
        以前物质不丰富,勤劳的家长们总能想出办法,满足孩子的愿望。上次女儿听说我们那时经常吃山芋、立秋吃秋果,羡慕地说:我们要生活在那个时候多好,还有这些好东西吃。岂不知,那时正因为没有东西吃,大人才想出各种办法,给孩子们做点吃的解馋呢。虽然现在物质极大丰富,可又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是乡情还是乡愁,也许生活文明到一定程度就这样吧。
(0)

相关推荐

  • 渐渐消失的职业:“炸炒米喽!”

    城市一天天长大,新鲜事物也渐渐多起来,有些小时候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物,却从我们的生活中逐渐淡去,长大了的城市,并不打算给它们留下立足的空间. 在渐渐淡出我们视线的事物中,"炸炒米&quo ...

  • 米肖:何处悲声破寂寥

    一 每天早晨,将孩子送去学校,总是拦不住自己,执意往菜场走一遭. 家门口遍地私人超市,菜品价格合宜,但无论如何,就是吃不惯那些被激素催成的速生菜. 抓一只布兜,在菜市东游西逛--多年下来,早已甄别,哪 ...

  • 夏天吃包子,还是这个馅的解馋,表皮暄软馅料香,不少人没吃过

    阅客资讯 2021/06/27 21:49 吃完以后专门和这家店的包包子师傅请教了一些经验,师傅也不吝啬,把馅料的做法和配比和我简单说了一下,回家以后按着师傅教的做了一次,味道果然没让我失望,蒸了一大 ...

  • 【老家老味道】熡炒米PK炸炒米/春雨沐青

    文/春雨沐青 老家老味道(9)·熡炒米PK炸炒米 这题目定下几天后,上网浏览,偶然发现汪曾祺的<炒米和焦屑>一文,拜读之后,舒了一口气:我的立意跟他异样,内容极少雷同.写老味道的自我要求, ...

  • 打炒米,留住一个有年味的童年(陈祥胜林本祥)

    临近年关,一张关于打炒米的图片勾起了我的儿时回忆. 如今,极少见到打炒米的场景了.在浙江省台州市的70后.80后记忆中,每每临近年关,家家户户都会打炒米. 街边打炒米的场景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炒米 ...

  • 【生活.记录】冻米糖里的徽州

    冻米糖里的徽州 (图片来自网络) "冻米糖",想起来都是个香气四溢的词语.它萦绕在甜美的徽州乡村情愫里,在这临近年关的寒冷冬夜,飘荡浮现,招惹得我舌下生津. 童年记忆里,在腊月初的 ...

  • 【三湘文艺】彭盼兮/乡味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乡味 作者:彭盼兮 潇湘群里的汨水沙粒老师,不久前写过一篇<长寿街炸肉>的乡味文章在岳阳日报副刊发表,影响力大.接着又有人写了长乐甜酒,后来 ...

  • 申屠乐宸 | 稻乡味

    2020"富春山居·味道山乡"杯青少年主题征文大赛获奖作品 稻乡味 三等奖作品 永兴小学  三(6)班 申屠乐宸  指导教师:毛莹莹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

  • 王怀恩 | 稻花香里寻乡味

    2020"富春山居·味道山乡"杯青少年主题征文大赛获奖作品 稻花香里寻乡味 一等奖作品 永兴小学  三(1)班 王怀恩   指导老师:冯瑶 "来来来,你背一首诗词,妈妈就 ...

  • 【每日宋词】苦笋鲥鱼乡味美,梦江南。(第1039期)

    每天一首宋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让我们于醉美的文字中,品味人生百态! 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添声杨柳枝·九曲池头三月三 [北宋]贺铸 九曲池头三月三,柳毵毵. 香尘扑马喷金衔,涴春衫. ...

  • 河南zui火爆的“窑洞”餐厅,乡味十足!很多南阳人都去吃过!

    白河,南阳的母亲河,自东向西,把南阳市区一分为二.本地人简称白河以南为河南,白河以北是河北. 河南河北,隔河相望,却是两个不同的"天地".河北车水马龙,灯火辉煌,美食遍布大街小巷. ...

  • 作者投稿 | 七年级:乡味

    乡味 银川三沙源上游学校初一(8)班  郭思辰 银川--一座我生活了十几年的城市,我熟悉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种味道,它们组成了我对故乡的全部回忆.但说起最爱的呀,那还得是令我垂涎三尺的各种美食.伴着 ...

  • 【散文】欧阳卉林/乡味深处道闲情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网络版 欧阳卉林 父亲是湖南宁乡人,母亲是湖北咸宁的,我一出生就有两个故乡.走南闯北,饕餮中国,最怀念的是咸宁的刘记热干面:难忘不舍的也还是宁乡大伯母的 ...

  • 关于“乡味”的写作指导

    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关于"乡味"的写作指导(附:写作指导及范文展示)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东北人要吃酸菜,陕西人要吃羊肉泡馍,江苏人要吃清炖狮子头. 专栏 ...

  • 张振勇:吃不厌的乡味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 顾问 钟石山  主编 唐志平 投稿邮箱 1019474369@qq.com 吃不厌的乡味 张振勇 堂弟自新宁来,来时说要给我带一些家乡的特产,我告诉他什么也不用带,但你一定要记得给我 ...

  • 陆敬鸾 :春日乡味

    春日乡味 作者:陆敬鸾     清晨,走进校园,一股股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原来,教学楼前那一排高高瘦瘦的玉兰树开花了,远远望去,那满树的花儿密密匝匝的,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走近细瞧,那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