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教育跟岗研修】辽宁大学附属实验学校自主教育跟岗研修总结

2021年6月7日-10日,辽宁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本着交流学习,自主发展为目的,派出六位教师参加了自主教育联盟组织的为期四天的教师跟岗研修活动,先后跟随全国著名数学教育专家吴正宪老师和贾福录老师进行学习。在观摩了北京教师十多节课堂展示以及专家的专题指导之后,六位教师对教育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启发,并形成跟岗研修心得体会,记录了四天的跟岗研修活动和收获,在此与大家分享。

辽宁大学附属实验学校跟岗教师与吴正宪专家合影

辽宁大学附属实验学校跟岗教师与垂杨柳中心小学领导合影

辽宁大学附属实验学校跟岗教师与贾福录专家合影

跟岗研修心得体会

辽宁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韩蒙

2021年6月7日至6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吴正宪数学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在此次培训中,我学到了当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十余位优秀教师的展示课,吴正宪等专家老师们的指导让我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了新的感悟和提高。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是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提供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给予一些建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充分的讨论中开阔思维、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表达能力,真正做到从“学会”向“会学”转变。下面我来谈一下本次培训的感受:

一、明确教师的角色

无论是北京教师的课堂还是成都教师的课堂,都让我深刻感受到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吴老师《平均数》和《百分数》这两课中,更是让我感受到教师真正的魅力不仅仅在于讲授知识,更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让学生享受到自主学习的喜悦,从而更喜欢数学。

二、学生的角色

自主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学习过程。学生能从学习内容入手、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交。课堂上教师帮助学生归纳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图形规律》、《打电话》这两课中,都是先出现学生熟悉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场景,学生自主提出想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接着教师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和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交流中总结规律并加以应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充满成就感,有了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

三、教材的角色

本次学习,我们一共研学了六所学校,听了13节优质课。虽然南北教师风格迥异,教材版本不同,但教师们都在灵活地运用教材、开发教材。这更让我深刻意识到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它不一定适合每一位学生。因而我要用好教材为不是教好教材,要利用好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运用本次培训所学努力为孩子创造一种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尽可能的增加学生发展思维和方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感受,让学生更加地自信与快乐,在自主体验中,面向未来。

跟岗研修心得体会

辽宁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杜娟

2021年6月7日-10日,有幸参与全国自主教育联盟“数学名师工作坊”的活动,四天内到达五所学校,听取10节数学课和1节科学课,听取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两节数学课和四节微讲座,最后两天分别走进垂杨柳中心小学(馨园分校) ,听取共三节课并听取《走进课堂 ,让评价真实自然的发生》的报告,走进中国传媒大学附属小学,旁听并参与了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贾福禄老师亲自对两位做课教师的指导,收获颇丰。

听取这些课,会发现有以下共同特点:

1.学生会积极主动的思考,能够做到真思考、呈现真问题。

2.学生敢表达,敢质疑,有个人主见且懂包容。

3.课堂上教学紧凑却不乏轻松、自然的教学氛围,教学过程行云流水、自然流畅。

4.课堂学生主体地位明显,教师追问直至核心,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突出。

首先通过观课,能够感受到教师在教学问题的设计上下了很大功夫,首先从学生的表现能看出学生对教师设计的问题感兴趣,这也说明教师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问题具有开放性,值得学生探索,其次轻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完全做自己,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也就呈现了学生的真问题,最后教师善于提出既让学生感到熟悉,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也善于用追问、小组合作形式逐层帮助学生击破问题,其中特别注重学生的真理解,记忆最深的是对于学生解决问题前,对于审题和理解上分三个步骤进行的:先是学生自读,初步理解题意,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问题的概要及疑惑,生生互评解决疑惑以达到学生真理解题意的目的,再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这个过程很好的促进了学生真思考,提出真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跟岗研修心得体会

辽宁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李嘉齐

经过这四天的集中培训,我接触到了专家学们的新理念,以及他们对新的数学课标的解读,学习了不少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同时还与吴正宪老师还有其他各地的一线教师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收获颇多,感触较深,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教学上的诸多不足,因此,可以说这次研修很及时,研修内容很深刻,研修的效果也将对我今后的教学影响深远。作为转型后的我深深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实践新课改,铺设好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之路。这次研修学习收获很多,同时也给自己的教学带来很多新思考,下面就对本次培训学习作以总结。

一、积极研修,深刻感悟

通过这次研修学习,学了不少知识,为我造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天地,对于一个非专业人员来说,很多词语是我新接触到的,并且在所有的听课环节,没有低年级课程,中高年级教材我并不了解,但在所有学习过程中大家都是全身心投入,我也同样执着的像一个学生一样,积极记录。本次学习的两大主题分别是“践行自主课堂,促进自由发展”和“走进课堂,让评价真实自然发生”。通过这几天的看课,评课,听讲座等一系列的内容,让我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有了新的思考,我是否还是过于追求学生在分数上的提高;是否只是关注孩子目前的学习情况,忽略了他未来的模样可是现在的一个累加;明明知道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是怎么落实到实处,为了赶进度,各种剥夺学生的主体权;甚至有时候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荡然无存。对于学生的评价也一样,可能还是过分流于表面,没有深入的研究,首先体系没有形成,着重关注的评价目标应该突出,内容也过于空泛,再则目前现有的这些评价方案是否也做到节节课实施了。对于这些我看到的北京学生和教师的优秀之处,想必不是演就能演出来的,功夫一定下在了日常教学中,明确了方向,我想带着我的这些新感悟一点点改进,今后一定会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立足课堂,提升自我

在培训中有大量的听课,在课上我惊讶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并且他们的学生敢表达,善表达,会表达,课堂完全就是他们的主战场,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点拨解惑,其余时间全部交给学生,尤其吴正宪老师的课堂,完全是不拘泥于形式。

1.以问题为导向,层层追问,一直追问到问题的核心。

2.以资源为抓手,将课堂学生出现的情况,提出的问题及时提取作为本节课讨论研究的重点,这样学生很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解决的是自己的问题。

3.联系实际,他们的课堂情境和问题设置很生活化,都是从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件出发,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把数学还原到生活中。

4.板书设计,这点感触很深,他们的板书很随意,吴老师的课堂体现的更明显,并没有过多的精美设计,都是随着学生的呈现来随即出现了板书,回想我们的课堂可能过于注重表现,反而是弄巧成拙,那我们真实的常态课也就是将学生的真实情况呈现在黑板上的,擦了写写了擦才是课堂上黑板的样子。

5.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我们平时更多关注的是师生关系是否融洽,他们的课堂上更多存在的是生生互动,学生和老师就是用聊天的方式在上课,学生和老师并没有距离感,并且在每一次的生生互动中更是切实感受到了自主课堂的魅力,只用简单的一句话就能开启学生之间的完美交流:“对我的想法你还有什么疑问和补充吗?”这一点我在自己课堂上亲身试验很有效。同时这样的生生互动也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6.抓课堂本质和灵魂,我们目前是单纯的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上课,但是吴老师讲在课堂上要抓住本节课的核心本质,让学生明白道理,而不是只为了学会怎么算,要明白关系,知道为什么。其实有很多理论的东西我们从最开始就一直提倡,但是怎么能落地是个难题,这次培训让我亲眼见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很多专家的讲解,各个观点及案例,很好地解决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感到束手无策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好借鉴和启迪。

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我本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将自己的发全身心地融入到生中。本次学习我们也了解到了课改的新方向,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终身学习”,摒弃旧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力求让我的数学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深化研究,加强反思

加强教学反思,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听课教师的评课建议,及时修改、补充、调整、完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高是非常必要的,在后两天的学习中,观看了两所学校的常态课,也体验了他们的日常教研活动,点评专家来自北京市教育研究中心,贾老师的理念跟吴正宪老师的如出一辙,我想这对于教师的成长专业引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合格的教师一定坚持写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

通过本次研修学习,我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我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研修中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努力将本次研修所学教育教学知识用到实处,它将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所看到的、感悟到的可能没有其他几位教师那么全面,那么深刻,但对于我来说哪怕别人学到十分我学到了五分也是欣喜的,我会不断的学习,不断挑战自己,努力在低年级实践,争取使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有较快提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

跟岗研修心得体会

辽宁大学附属实验学校胡晶晶

北京一行,有幸观摩了数学大咖吴正宪老师执教的《平均数》一课。这也是第一听吴老师的课,一下就被她的教学风格深深吸引,她就像布道一样,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她所吸引,当然也有我这个大孩子。就像她所说的:“错着错着就对了,聊着聊着就懂了”。吴老师用她那润物细无声般教学方式,让孩子掌握了计算平均数的方法,理解了平均数的概念本质(代表性),更是让孩子们体会到平均数在大数据下的价值,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一颗统计学的种子!

上课伊始,吴老师用亲切的语言问同学们:你们对平均数有什么了解?在哪里听说过平均数?从而引发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孩子们首先想到了考试中的平均数。吴老师就跟随孩子的经验,从班级一次考试的平均数(87分)开始,让孩子凭借经验了解平均数的算法,通过感受个人分数和平均数分别代表谁的分数,体会平均数可以代表一个整体,一个集体水平的一个数。

100+98+......+83)÷30=87

一个简单的算式让孩子体会出了平均数和其它数的不同。可见吴老师的教学艺术之高。

“100代表张三的分数,98代表李四的分数,这里每一个分数都代表一个同学的分数”吴老师话锋一转,接着问“87代表谁的分数?”

........

好的教学,需要好的问题。

从而让孩子体会平均数具有代表性!

接着吴老师举了自己考了50分的例子。

“个人得50分是自己的事。如果班级平均分50,事儿就大了。”孩子体会的多好!

接下来的环节是让孩子体会平均数受极大数和极小数影响!

首先,吴老师揭开早就准备好的一组统计数据(7,6,3,4)。让学生们先估。刚开始没有体会到吴老师的用意,到后面吴老师让估2,估8,估100的同学再说话的时候,才恍然大悟,明白吴老师的良苦用心。(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数,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后,知道不可能是2,8,100)

接着,吴老师让学生去计算验证。

最后加入100,1,5这三个数,再次让学生去体会平均数受谁的影响,如何变化。

层层递进,处处用心!

“平均数张开嘴巴又说话了。”

“估,就可以不准。”

“没事,说错了也没事。”

“张开嘴巴是总数。”

“张开嘴巴是平均数。”

“人家调查计算平均数,人家调查拍脑袋”。

“错着错着就对了。聊着聊着就懂了。”

.........

这是在课堂中听到的吴老师最暖心的语言。

无处不是对孩子的包容,期待!

第三个环节让孩子体会平均数的价值环节:先出示我国水资源总量,位居第四。体会自豪之情。接着,出示平均数。孩子一下就不骄傲了!总量和平均数之间的碰撞,让学生体会总数与平均数不同的作用,感受平均数背后蕴藏的意义和信息。

最后一个环节:制定免票身高方案!

让孩子再次体会平均数在大数据背景下的价值,它的代表性。了解、感触抽样,随机性等统计学知识,给孩子心灵深处埋下一颗可以发芽,开花的,结果的种子!

而且还让孩子明白解决问题要调查研究,不能光拍脑袋!做人做事要实事求是,德育渗透在细微之处!

另外,为了让孩子更好的理解随机性,样本,代表性。

课后,吴老师针对《平均数》这一课开展了微讲座,让学生感悟平均数的“四性”,了解平均数是由计算得来的,它会受到数据的变化而变化,但不会超出一组数据的最大数和最小数。

通过这节课,让我对于平均数这节课又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再次感受了吴老师的个人教学魅力!知道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一节好课的标准:心中要有学生!

北京一行使我感受到自主教育的本质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其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而教师在这里负责为学生解决困难,层层递进的追问,学生错着错着就对了,聊着聊着就会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亦师亦友的教学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为教学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跟岗研修心得体会

辽宁大学附属实验学校赵淼

2021年6月7日至10日,我有幸到北京市朝阳区的垂杨柳中心小学金都校区和榆林校区、通州区东方小学、后南仓小学、北京工业大学附属学校十八里店分校和中国传媒大学附属小学等六所小学参加教学教研活动。此次活动,共听课12节,包括11节数学课和1节音乐课,最幸运的是听到了吴正宪老师的两节精彩的数学课,课后的专家评价和研讨活动更是给我带来了许多收获,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发挥引导作用

此次活动中,可以说每位上课教师都很好地发挥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吴正宪老师的两节课——平均数、百分数。两节课的教学都是从与学生谈话开始,很自然地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去了解他们的学习经验,没有提前设计的课件,没有一层不变的板书内容,而是根据学生的经验,抓住几个重点点,一次次对学生“刨根问底”,如“平均数87与众多数据中出现的某个87是否意义相同?”“两个87代表什么?”“是不是这一次平均数是87,下次考试的平均分也会是87?”“众多数据都在87的哪里?在每个部分分布的数据个数有什么特点?”“百分数是表示什么的数字?”“百分数的出现让我们把什么样的数据变得有可比性?”等等,这些直击知识灵魂的追问触发学生真正产生深度思考,很多学生在课堂接近尾声时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意犹未尽的兴致。坐在下面听课的教师也是一次次受到震撼,原来真正发生学习的课堂,就如同一场令人难忘的谈话,在谈话中学生会对知识产生什么感觉,碰撞出什么新的收获,是否对今后的学习充满期待,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

二、如何让数学回归生活

数学是取之生活用之生活的学科,但是现在很多学生或老师已经让数学脱离了生活,把数学学的复杂且死板,一些老师意识到这点后也刻意地设计了很多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生活情境,但是发现这些情境并不能如愿以偿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让学生灵活地学以致用的目的,本次学习中,一位成都老师在看图找关系一课的教学中,设计了看图讲故事和看故事画图的环节,把时间速度路程的关系图运用在生活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给学生自由的创造空间,在课后学生接受采访时表示觉得这种形式很有趣很自由,学会看图就能够利用它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学生觉得很有成就感。吴正宪老师的平均数一课,在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做了一次政策制定者,利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如何确定儿童购票线的问题,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吴老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也没有放弃引导,一直在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和情绪向学生渗透,给了很多学生表达机会,即使站起来一个错一个,也要给时间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因为这就是生活中遇到问题时的实际情况。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会产生深度的思考和自我创造自我纠正,一定会有真正的收获。

三、如何在教学中让评价真实发生

本次学习中还听了一节令人赏心悦目的音乐课,见证了垂杨柳中心小学榆林校区的课堂上,老师是如何让课堂评价真实发生并贯穿始终的,课后我们参与了学校关于课堂评价的专题报告,榆林校区教学校长为我们系统阐述了该校的课堂学生评价体制,四位来自不同校区的青年教师从评价细则中的不同方面分享了课堂评价的做法与经验,最后专家又对该校的评价体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整个学习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一、评价不是随意进行的,要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分年级、分层次、分维度,要有明确的标准。二、评价不是老师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要有师生评价,更重要的要有生生互评。三、评价不是随机的,而是贯穿每一个学科的每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该校的每个教师都有评价表,在我听的音乐课上,每个小组都会参与活动,在每一次汇报后,教师随即就组织学生进行简短评价并执行粘贴磁铁的举动让评价真实发生,看到这堂课上学生在评价上操作的游刃有余便能推测出这个学校的评价是一直在坚持做,学生是最终的受益者,课堂参与度非常高,且在汇报后特别有成就感。

历时4天的培训,虽然很累很紧张,但是觉得特别值得,学有所获,希望我能结合我班学生的特点,把我学到的东西加以改良,给我的学生真正带来一些改变和收获。

跟岗研修心得体会

辽宁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陈玲

2021年春学年度临近期末,我与几位同事有幸参加了吴正宪老师的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在这四天的学习中,我们共听了十几节精心打磨课还有吴老师的《平均数》、《百分数》教学及四节微讲座,吴老师和北京、成都两地的优秀的一线教师探究的数学的本质让我受益匪浅。

看后感触很深。我觉得这些数学课堂是真实的数学课,让我感受到数学课堂的魅力,数学课堂的思想,数学课堂的文化氛围。课上的很有感染力、很精彩,让我真正感受到了,老师全身心融入学生的感人场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开门见山,干净利落,直奔主题,我喜欢这样简洁清晰,研究主题鲜明的课堂开首。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没有刻意追求形式与热闹,而是围绕如何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精心组织教学素材,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巧妙预设教学过程。在课堂上,教师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吴老师的带领下,真正的步入到数学的思维中。在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非常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课上有疑问,有赞许,有笑声。全体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

通过交流、发现、辨析、整合,终于获得了共识。值得一提的是,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了倾听、接纳与评析,这对完善学生的人格,意义是深远的。教学结束时,无论是学生还是听课老师,大家都没有一丝倦怠,反而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一节好的数学课,要有个性,有思想,不盲从,不渲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学会思考,让学生在数学思考中获得成功的快乐。这正是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所具有的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

通过这四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明白了,课堂就是老师的主战场,一定要下功夫,让自己的主战场越来越完美。通过这次的学习,我也明白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去学习,使自己的教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