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最弱的父母,都把孩子变成自己的“同盟”

文 | 南嘉鱼

1

印象中,有一段时间,我十分讨厌我妈。

一看到她的样子,我就烦。

一听到她的声音,我就想回房间,把门锁起来。

她和我爸一吵架,我就不由分说地站在我爸这一边。

有了我的支持,我爸的火气一下子没了,开始当老好人,劝和。

然而,我还是抓着我妈不放,对她狂轰乱炸一通。

一个当妈的,看到孩子对自己如此抵触,肯定受不了,就开始哭闹。

这一闹腾倒好,我更讨厌她了。

她也就更心碎了。

其实,我知道这样很残忍。

但没办法,那时候,莫名地我就是对我妈没有好感。

看到她流泪,我也难受。但理智上,我却坚持认为:

让她伤心,才是正义

让她崩溃,是对她合理的惩罚

因为,这些都是她罪有应得

至于,这“罪名”是哪来的?

我想,大多是出自我对她的评价、判断。比如,

她不孝敬老人,不尊敬奶奶。

她不贤惠,回家不洗衣服,不做饭。

她不爱我,不给我扎辫子。

......

可是,多年以后,当我发现:

我曾经安在妈妈头上的这一条条“罪状”,其实,缺乏根据。

有一些,甚至是空穴来风。

当我发现,很多事情不是那么非黑即白。妈妈并非我想象中那样一个“坏人”。

但无论我怎么做都于事无补,因为我对妈妈的“霸凌”,已成事实时,

我崩溃了。

我开始疯狂地逃避我爸。

因为,尽管他在我面前,一直仁慈温和。

可我对我妈的种种不好的印象,也是他,一点一点刻进我脑子里的。

不得不说,我爸当时用来拉拢我这个“盟友”,共同打击我妈的方法,真的非常,非常的厉害。

而且,很残忍。

2

我爸是怎么争取到我这个“盟友”的?

他不是直接说,你妈妈xxxx不好:你妈妈不洗衣服,我们来一起讨厌她吧!

而是,他不停地给我灌输:是啊,你妈妈有很多不对的地方,但你不能讨厌她,我们来一起 ——

原谅这世界所有的不对吧!

是啊,你妈不尊敬奶奶,但为了你,爸爸忍了,不和她争吵;

是啊,你妈不温柔,但为了你,爸爸愿意对她温柔一点;

是啊,你妈下班回家不洗衣服,唉,那就我洗吧,这样你明天就可以干干净净地去学校了;

是啊,你妈......

这,就很有迷惑性了。

至少,我10岁以前的脑子,是识别不出这些信息背后的问题的。

我识别不出这些话语中的“绑架”

即,将妈妈的一些不符合外界对她的“角色期待”的行为,粗暴地归结为她的品质问题,并当作既定事实说出来。

还用一种感动天感动地的方式,反向煽动我的愤怒。

我当时的脑子识别不出这些,所以,我就只会替我爸难过。

在我眼里,我爸一直忍气吞声,再三退让,大爱无疆!

所以,我一直讨厌我妈,敬重、爱戴、疼惜我爸。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有些不对:

假如一个丈夫,和妻子之间出了问题,他首先应该做的是,和对方好好聊聊,努力解决问题。

而不是把孩子喊来当“裁判、队友”,给自己充势力,联合自己的幼崽,打压另一半。

我这才意识到:

我爸,他其实没有自己所说的那么“爱”我。

很大程度上,他只是在逃避自己和妻子之间的矛盾。

他不想离婚,没有直面问题的勇气,也懒得解决问题。

所以,他用“贬低妻子,和孩子结为同盟”的方式,来争取自己在家里的地位、认同感,弥补自卑感。

他利用我对他的爱,来掩盖自己在婚姻中的孤独感。

他用这种方式,帮自己熬下去,浑噩度日。

记得心理咨询师黄骐说:

许多父母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只是一种转移。他们不愿去解决与另一半的问题,甚至不想面对另一半,于是把全部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

这也是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明白的:

原来,妈妈很少陪伴我,很少和我聊天,并非不爱我,只是工作太忙。

原来,奶奶不喜欢她,并非她不孝顺,而是婆媳关系本来就没那么容易。

原来,爸爸经常陪伴我,和我聊天,聊妈妈,也不是因为他太爱我。

原来,爸爸一直强调的“都是为了我”,里面有“利用”的成分。

并且,他曾利用我一起,去伤害、孤立了妈妈。

我成了多么可笑的角色啊——一个不被真正“爱”着的小孩,意识到,自己也没能成功地去爱他的父母。

亲子之间,曾经毫无怜悯心地互相伤害。

多么可悲。

以上,就是把孩子变成自己“盟友”的后果之一:你会得到一个,认定自己与父母相处得很失败的、被内疚感吞没的小孩。

这种内疚感,可能会在多年以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爆发出来。

比如,直到今天,我对妈妈十分包容,却还是无法心平气和地和父亲聊上半个小时。

我敏感的神经,会随时被触发。

我会时时提防:“老爸,你是不是又在洗我的脑壳?”

3

糟糕的是,婚姻中,大人试图拉拢孩子,去孤立另一半的行为,伤害的远远不止孩子。

还有自己。

把孩子变成自己的“盟友”,看似是获取支持,其实,是一种自残。

首先,它会加重你在婚姻中的“孤独感”。

许多男人觉得,自己与妻子“无话可说”。

他们觉得:

妻子只知道鸡毛蒜皮,不了解国家大事;

妻子只知道柴米油盐,不懂风花雪月;

妻子只知道抱怨现状,不体恤自己的辛苦;

......

于是,他们将这种“不满”,传递给孩子。

“爸爸昨晚一夜没睡。因为听到你妈抱怨热水器不好用,地板又有裂缝,心理压力很大。小鱼,爸爸已经尽最大努力,让你过得好,知道了么?”

“爸爸,我觉得现在很好!我很满足了!”

这是我18岁之前,和父亲之间,经常出现的对话。

我本以为,站在爸爸这一边替他说话,能缓解他的压力,也能改变妈妈对他的看法,让她更爱爸爸一点。

却没想到,这种“支持”,让他们双方,都更加孤独了。

每当妈妈给爸爸施压,抱怨我们家生活条件差时,我都会大声说,我已经很满足了!

我想通过这种方式,迫使她停止抱怨。

爸爸看到我挺他,也会云淡风轻地补一刀,对妈妈说:是啊,我只能做这么多,你有本事,去选择更好的。

父女之间一唱一和,结成同盟,把妈妈逼到了一个极为尴尬的地步,把她“想要过得更好”的正常想法,衬托得功利、暗黑无比。

这就加深了她的积怨。

又因为我和父亲长期同盟,这种积怨,久久得不到排解。

以至于,到后来,妈妈不仅看地板上的裂缝不顺眼,连看到抽油烟机被熏黑,墙灰脱落,地上掉了我的头发.....也会大发雷霆。

这样暴躁的妈妈,在爸爸眼里就更加“不可理喻”了。

爸爸愈发认为:自己娶了一个糟糕的老婆。

这场婚姻,味同嚼蜡,越嚼越苦。

他就更不愿意,对妈妈的情绪多一丝耐心,如心理咨询师付丽娟所说:

既然你理解不了我,那我就收回对你的期待。既然你不在意我,那我就离你远一点。既然有你和没你一样,那我就当你是空气。

这就是付丽娟指出的“破坏性反应”,会加剧婚姻的孤独感。

而我,作为孩子,夹在中间,只会深化这种隔阂:

一边让父亲觉得,自己对妻子情绪的漠视,理所应当;

一边让母亲觉得,自己被丈夫和女儿孤立,永远得不到支持,只好关闭心门。

像这样,互相都不愿意向对方靠近一步的婚姻,怎能不孤独?

4

除了增加与另一半的隔阂,把孩子拉拢成自己的“盟友”,还会让你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

这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孩子总有一天会意识到,你对另一半的描述,有添油加醋的成分。

换言之,你说谎了,这就削弱了你的可信度。

孩子曾被诱导支持某一方,打击另一方,看清这一切后,他会感到自己被“利用”了。

被自己深爱的爸妈利用,滋味不好受。

如果夫妻双方,互相说坏话,孩子会有一种“分裂感”:

支持妈妈,就等于背叛了爸爸;

赞同爸爸,就伤害了妈妈。

此时,孩子会卡在你们中间,进退两难。

当他有一天意识到,自己的痛苦、纠结,是因为你们的“地位争夺”,他一定会感到失望。

曾经,有一个朋友的微博,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他讨厌父亲,不是因为父亲不爱母亲,而是因为,父亲试图通过说母亲坏话,来阻止他爱母亲。

这个朋友,对他父亲的态度一直冷冰冰,我们怎么劝都没用。

因为,在他眼里,对方早已失去一个父亲的“威严”。

是啊,你可以不爱你的另一半,婚姻中可以有多种多样的问题,这是夫妻俩的事,有多种办法解决。

但是,为什么非要逼迫孩子,要他在你们之间,二选一呢?

我们总说,对孩子最好的“爱的教育”,是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

但我们也知道,生活不如诗,现实不是那么完美,同床共枕的人,未必一条心。

可是,即便如此,你仍然可以让孩子相信: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他们都是可爱的。

你仍然可以让孩子相信,他是集合了爸妈的优点。

而不是两个糟糕的人,因为错误的结合,结出的一个烂果实。

5

记得白糖妈讲过一个事,表明:孩子对父母彼此之间的评价,异常敏感。

Ta会通过各种微小的细节,来觉察爸爸和妈妈之间的情感流动,是怎样的状态。

这种状态,会切切实实地影响到Ta的成长。

有一次,白糖妈哄小白糖睡觉。

躺在床上,小家伙突然问道:“妈妈,你都爱谁呀?”

白糖妈答:“我爱自己,和你们呀。”

小白糖突然慌了,她可能没听到“们”字,于是紧张地问:“难道你不爱爸爸吗?”

白糖妈连忙说:“爱的,爱的。”

小白糖听到妈妈肯定的回答,一下子放松下来,渐渐睡着了。

是啊,夫妻之间,一方对另一方的认可,对孩子来说,多么重要。

如心理咨询师曲韵所说:

如果你爱孩子,那么,永远不要在他面前,说另一半的坏话。因为,另一个人,是孩子的爸爸or妈妈呀。

但是,

如果你想让孩子睡不安稳,

如果你想让他觉得自己是个糟糕的人,

如果你想让他对婚姻失去向往,

如果你想让他长期处于一种内疚感之中,

“那么,就请你尽情地,在孩子面前,泼另一半的脏水吧。”

作者简介:南嘉鱼 心理学爱好者,一个正在长大的文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