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期 | 沉浸在做好自己的事情当中
贝聿铭去世了,享年102岁。
像他这样著名的设计师在全世界为数不少,但为什么他的去世,却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呢?
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设计作品充满了美感和张力,还是因为他有思想和理念。
思想和理念是人所特有的,人也正因为有了这些理念,才从动物群落中站立起来,跌跌撞撞地走到了今天。
当记者问他,你怎么看待各种建筑风格和建筑流派?
贝聿铭回答说:“我不喜欢各种标签式的称谓,建筑就是建筑,没有什么现代建筑、后现代建筑、结构主义……如果你愿意,你可以使用你所有想用的主义,而我自己,一直沉浸在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上。”
“我是一个建筑师,一个美国人,我只为自己的荣誉和家庭工作。”贝老如是说。
在贝聿铭的设计体系中,不是什么深奥的设计理念,抽象的哲学思维,而是一句大实话:沉浸在做好自己的事情当中。
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一个马谡失街亭的故事,讲的是诸葛亮手下一名叫做马谡的大将,谈起兵书来,诸葛亮也要让他三分,可派他去带兵打仗,连一个小小的街亭都守不好,最后诸葛亮只好挥泪将他斩了。
而如今在创业大潮中,这种马谡式的人物还大有人在。
有些创业者,他们评论起别的企业家的是非功过头头是道。唐宗宋祖、天上地下,似乎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但就是不能做具体的事,只要一进入实战阶段,就是一塌糊涂。
有人开玩笑说,马谡虽然被斩,但他并没有断子绝孙,而是子孙繁多至今不绝。
我最近出版的《创业的基因》这本书就深有体会。
这是我们第一次众筹出书。
“众筹”这个概念有一段时间在创业圈里面被炒的很热,作为一个创业的老兵,我也想尝试一下众筹。
当你真的进入实操阶段的时候,你发现在这个概念的后面是一大堆具体的事支撑着,这个概念反而显得很空泛了。
从开始在众筹网上发布消息,讨论书的框架、确定书的名字、采访上百位创业者,每一次采访成稿以后,还要与被采访者磋商修改,看看是不是符合实际情况。
将近八个多月的创作,稿子写好以后,又要和编辑反复的磋商修改,有时候为了一句话要讨论很长时间,还要和美工商定封面设计和插图......
一直到开机印刷,我还和美工、责编一起去印刷厂看版面,因为有的工人素质不够高,不一定能理解设计师的全部想法,现场看一下小样,如果发现不合适,马上进行调试。
无数这样的细节之后,一本书才能得以出版。
当时和我们同时众筹出书的还有另一个团队,他们在众筹网上的筹款已经结束了,但在书稿的写作过程中,三个创作者之间因为利益分配不公和观点不一致打起架来了,结果书还没成稿就夭折了。
我在这不是要给我们第一次成功众筹出书吹牛,而是想说你知道众筹这个概念后,当你想把它做成,等待你的不是没完没了的对这个概念的深挖和理解,而是一件一件具体的事需要你去处理,往往是一个细节没做好,整个大厦都会轰然塌下。
所以,你仅仅知道众筹这个概念是远远不够的,有的创业导师把它讲得天花乱坠神乎其神更有害,要真的把这件事情做成,都是具体甚至是很苦的事堆积起来的。
一个合格的创业者,他不是在那里没完没了地评论别人的功过,或是把一大堆空泛的概念当作创业宝典去照猫画虎。
如果只是空泛的讨论话题,用指点江山激昂文字来填充自己行动力不足,那这种人最多只能算是一个妄人,而绝不可能成为一名企业家。
作为一个创业者,在大方向基本明确之后,所要做的都是一件一件具体的事,面对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难题,需要你去解决。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围绕着这件具体的事,你所学的知识会不知不觉地凝聚过来,帮助你去克服这些困难。
说和做终归是两回事。这个时代不缺马谡式的人物,而缺少的是贝聿铭的这种精神和力量。
《创业的基因》开机印刷时,我在现场“盯版”
都是些心里话和大家分享,今天送给大家的彩蛋是推荐我们众筹出版的书《创业的基因》。
保持一份好心情的成本是很高的,经风祝您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