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高考】重温山东省模拟考试试题(一)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

地理试题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45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07年,一位法国人和一位美国人在新加坡创立了某茶叶品脾,推出了牛奶乌龙荼、火烈鸟萘、鸡尾酒时光茶等800多种不同口味的产品,销售价格从每50克60元到6000元不等。该品牌茶叶的原材料来自全球不同的茶园,产品由欧洲顶尖的制茶师手工调配,销售门店的装修风格气派优雅。据此完成1-3题。
1.该茶叶品牌在新加坡创立,主要由于当地
A.制茶技术先进
B.原材料充足
C.市场需求量大
D.贸易条件好
2.该品牌茶叶的核心竞争优势是
A.多样的原料来源
B.多元的创新产品
C.较低的销售价格
D.优雅的销售门店
3.该品牌茶叶销售门店的最佳区位是
A.茶叶批发市场
B.住宅区周边
C.大型商业中心
D.茶叶种植园
答案:1.D  2.B  3.C
解析:第1题,由“产品由欧洲顶尖的制茶师手工调配”知,并非当地“制茶技术先进”,排除A;由“该品牌茶叶的原材料来自全球不同的茶园”知,并非当地“原材料充足”,排除B;由所学知识知,新加坡是个岛国,面积狭小,“市场需求量大”不可能,排除C;新加坡是个岛国,地理位置及其重要,国际贸易、加工业、旅游业是其经济的三大支柱,贸易条件好应是该茶叶品牌在新加坡创立的主要原因。
第2题,“核心竞争优势”应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一般来讲,“人无我有”即创新产品或创新品牌;“人有我优”主要体现为“物美、价廉”。D选项其他商品也可以做到;C选项与材料不符,一两在60-6000元之间,不能说价格低;A选项不会成为核心竞争优势——因为中间经过加工等一系列过程,最终的产品品质才是主要的;结合材料知“多元的创新产品”是“人无我有的”,应是其核心竞争优势。
第3题,由材料知“该品牌茶叶的销售门店的装修风格气派优雅”,而且“销售价格从每50克60元到6000元不等”,特别是高档茶叶价格不菲,只有“大型商业中心”才是其最佳区位。
评价:情境新,生活化气息浓,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跃然纸上。

河涌是广东方言中对河流的称谓,在广州地区主要指除珠江干流以外的河道水系。广州的河涌纵横交错,景色优美,曾经是城区居民的生活水源(图1)。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生产生活污水不断排入城区内的河涌,污水易在涌内迂回往复,消散缓慢,污染严重.1997年广州开始采取“两闸联控”、“抽水补水”等措施整治河涌。其中,“两闸联控”指通过河涌两端闸门的调控,提高涌内水位,实现涌内水的单向流动,达到“流水不腐”的治理效果。据此完成4-5题。

4.污水易在河涌内迁回往复,主要由于
A.潮汐涨落的影响
B.流域降水集中   
C.城区地形起伏小
D.河涌纵横交错
5.适宜采用“两闸联控”措施治理水污染的河涌是
A.乌涌
B.猎德涌      
C.海珠涌
D.大冲口涌
答案:4.A  5.C
解析:第4题,由“河涌是广东方言中对河流的称谓,在广州地区主要指除珠江干流以外的河道水系”知,图中的“河涌”主要是指“支流”,污水在“支流”中“往复”,能够出现这种现象的只能是“潮汐涨落的影响”的影响。
第5题,由材料知,“两闸联控”指通过河涌两端闸门的调控,提高涌内水位,实现涌内水的单向流动,达到“流水不腐”的治理效果。由图知,ABD均为单向支流,只有海珠涌联通连两个河道,最适合通过“两闸联控”措施治理水污染。
评价:此题组对山东的孩子来讲有点儿“非生活化”,首先地势低洼的沿海河道受潮汐涨落的影响不很清楚;其次,材料说“曾经是城区居民的生活水源”对思维造成干扰,容易让人首先排除“潮汐涨落的影响”,因为潮汐涨落的影响如果影响到水流的话,一定影响到水质,不会成为“生活水源”。
赤峰市气象局研究人员为研究本市降水的空间差异,根据多年观测数据,绘制了赤峰市年降水量等值线图(图2)。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大局子、花都什两地年均降水量的最大差值可能是
A. 149mm
B. 239mm   
C. 321mm
D. 351mm
7.影响大局子、花都什两地年均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
C.大气环流
D.地形
答案:6.B  7.D
解析:第6题,由材料知,大局子的年降水量在500—550mm之间,花都什的年降水量在300—350mm之间,通过计算知两地年降水量的差值在150—250mm之间。只有选项B在此范围之内。
第7题,由图中信息知,大局子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带,降水多;花都什位于河流下游地带,降水少;再考虑周边的山脉走向,与夏季风的风向,可知影响大局子、花都什两地年均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评价: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要素关联,地理味道十足。
降雨到达地表后,转化为地表径流Q1、壤中流Q2(在土壤空隙中流动的水)和浅层地下径流Q3。三种径流成分汇集到河道中形成河流径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图3示意一次暴雨后某流域出口处河流径流量变化过程。据此完成8-9题。
8.该流域地表径流恰好全部流出流域出口的时刻是
A.TI
B.T2
C.T3
D.T4
9.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后,发生同样的降雨会导致
A.Q1减少,Q2增加
B.Q2减少,Q3增加
C.Q1增加,Q2减少  
D.Q2增加,Q3减少
答案:8.B  9.A
解析:第8题,此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读懂示意图的含义,二是明确设问问的是“地表径流”,不是全部径流。图中实曲线表示径流总量,曲线下面表示某一时候不同类型径流的结构组成,由图知T1之前地表径流在不断增加,T1-T2地表径流在不断减少,直致T2时刻地表径流为0,即恰好全部流出流域出口。
第9题,植被覆盖提高,会使下渗增多、地下径流增多、地表径流减少,即Q1减少、Q2增加、Q3增加。
评价: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水循环原理考查充分。地理味浓厚。
人口高龄化是指某一地区某一时点80岁及以上人口占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人口高龄化率越来越高。某课题组研究我囯人口高龄化状况,发现东、中部地区人口高龄化率演变速度及増长态势存在差异(图4).据此完成10-11题。
10.2010—2015年,东部与中部地区人口高龄化率差距大的主要原因是
A.东部地区社会保障更好    
B.东部地区老龄人口基数小
C.中部地区自然环境优越     
D.中部地区居民人均收入高
11.据图中预测,中部地区平均寿命延长对其人口高龄化率影响最显著的时段是
A.2015—2020年    
B.2020—2030年
C.2013—2040年    
D.2040—2050年
答案:10.A  11.D
解析:第10题,此题适合用排除法。BCD三个选项结合已有知识及生活感知,表述均错误,只有A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
第11题,据图知,2015年之后为高龄化率预测值,2040—2050年斜率最高,应是对其人口高龄化率影响最显著的时段。
评价:此题情境新,设问新,选项设置有待改进。
一个地区的风受局地风与背景风的共同影响,某气象研究团队选取河北崇礼山区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两个冬季的气象观测资料,探究了山谷风的日变化特征。在观测到山谷风的时日,山风一般自22时起,至次日7时结束;谷风一般自10时起,至16时结束。据此完成12-13题。
12.有利于观测到较强山谷风的天气条件是
A.背景风较弱的晴天         
B.背景风较弱的阴天
C.背景风较强的晴天         
D.背景风较强的阴天
13.在观测到山谷风的时日,影响崇礼山区山风与谷风时长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背景风速
B.植被覆盖
C.昼夜长短
D.山坡坡度
答案:12.A   13.C
解析:第12题,由“一个地区的风受局地风与背景风的共同影响”知,山谷风应在背景风较弱的时候较强,排除C、D。又因山谷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山坡与谷地的受热不均,只有在背景风较弱的晴天这种“受热不均”才会更强,山谷风才会较强,A对,B错。
第13题,该区域为河北省,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我国北方的冬季,植被覆盖变化不大;同一区域短时期内,山坡坡度也不会变化。没有变化的事物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BD可排除。背景风速只会影响山风或谷风的强度,不会影响“时长”,排除A。昼长长短,为影响到山坡与谷地的“受热时间”,进而影响山风与谷风时长。答案为C。
评价:情境新,生活化气息浓,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跃然纸上,地理味十足。
秦岭-大巴山山区由一系列东西走向、南北排列的山地组成,具有南北过渡的地理一生态属性,因此常被作为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秦巴山区形成了复杂多样且具有过渡性质的山地垂直带。某研究小组在对该地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绘制了部分山地的垂直带语(图5)。据此完成14-15题。 
14.下列山地按照自南向北顺序排列的是
A.米仓山、三峡大老岭、草链岭、太白山      
B.太白山、草链岭、三峡大老岭、米仓山
C.草链岭、太白山、米仓山、三峡大老岭      
D.三峡大老岭、米仓山、太白山、草链岭
15.太白山南北坡高山灌丛草甸带分布差异小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基本相同
B.坡面环境差异小
C.坡度差异不大
D.坡面相互影响小
答案:14.D   15.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哈萨克斯坦地广人稀,是国际闻名的优质小麦生产国和出口国,但其小麦产量和出口量的年际波动幅度均较大。哈萨克斯坦小麦采取原生态的种埴方式,亩产一般在80千克左右,而我国小麦亩产一般在400千克左右。
国内某粮油仝业在新疆阿拉山口(图6)保鋭区建设了面粉加工厂,通过中欧班列从哈萨克斯坦进口小麦,生产的面粉销往国内各地,近年来,该企业尝试在哈萨克斯坦种植小麦,并逐步扩大种植面积
(1)分析哈萨克斯坦小麦品质高的原因。(4分)

答案:(1)采取原生态种植方式,不施化肥与农药,无农药残留;生长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小麦营养成分的积累。(4分)

(2)分析该粮油企业在阿拉山口保税区建面粉加工厂的有利条件。(6分)
答案:

(2)靠近哈萨克斯坦优质小麦供应地;有铁路连通,交通便利,利于原料运输;位于保税区,有政策优势,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6分)

评价:常规题,时代背景强。很多孩子对“保税区”不知情,建议略加解释。
(3)说明该粮油企业在哈萨克斯坦种植小麦对当地经济的积极意义。(4分)
答案
(3)利于当地小麦品种的改良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利于当地小麦产量的增加和经济效益的提高。(4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白族先民在苍山脚下、洱海湖畔修建的太和城、大厘城、羊苴咩城三座古城曾先后作为我古“南诏国”的王都(图7),持续长达515年。其中,太和城40年,大厘城25年,羊苴汘城则长达450年。羊苴咩堿自八世纪屮叶已椒称为“大埋城”,古城西側有村曰“水碓村”(水碓即水磨),曾是加工米的地方。三座古城附近溪流流量数据见表1。
(1)分析太和城、大厍域、羊苴咩城便于防卫的条件。(4分)
答案:

(1)西有高山、东有湖泊的阻挡,形成天然屏障,易守难攻;南北两端山地与洱海距离近,便于修建防御工事,工程量小。(4分)


(2)分析与羊苴咩城相比,溪流对太和城、大厘城的不利影响。(4分)
答案:

(2)流经太和城附近的两条溪流年径流量小,枯水季节流量小,为城市提供的水资源量少;流经大厘城附近的一条溪流洪峰流量大,容易发生洪水等灾害,威胁城市安全。(4分)

(3)指出“水碓村”选址在大理古城西侧的有利条件。(4分)
答案:
(3)坡度大,水流动能大;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4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在干旱内陆区,往往是“以水定地”,水资源的分布格局与开发利用直接决定了绿洲的大小和规模。高昌区绿洲位于天山南麓的洪积扇平原上(图8),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是典型的农业绿洲,生态环境脆弱。近30年来,高昌绿洲区降水趋势平稳,年平均气温变化不大。农业生产以河泉水、坎儿井、水渠以及机电井提取地下水等方式联合灌溉。1989年,高昌区农业绿洲的面积为400km2,而现在绿洲规模和空间格局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图9)。绿洲东部为扩张区,以水渠、机电井联合灌溉为主,大力发展种植业,积极推进绿洲城镇化、工业化;西部为缩减区,以坎儿井灌溉为主,多发展农牧经济,弃耕撂荒、牧场迁移现象时常发生。

(1)据图9信息,补充完成高昌区绿洲面积变化折线图,并描述19892016年高昌区绿洲面积的变化趋势。(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6分)

(1)答案:
绘图如下:

变化:1989-1997年绿洲面积缩减;1997-2016年绿洲面积持续扩张。(2分)

(2)分析甲地农业绿洲面积缩减的原因。(4分)

答案:
(2)甲地位于农业绿湖区西部,地势较高,地下水埋藏深,水量小,地下水开采条件差,水资源供给不足;由于东部大量抽取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西部坎儿井水量补给不足。(4分)
 

(3)有人提出,要进一步加强高昌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提高本区绿洲开发规模。对此,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4分)

答案:

(3)同意。该地区水资源相对充足,可以适度开发;通过改进灌溉技术、建设节水工程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环境承载力。(4分)

不同意。本区为典型生态脆弱区,水资源较少,环境承载力较小;水资源开发过度,会影响该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4分)

(任选一个观点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第一个观点计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2019年7月,李老师带领研学小组去宁夏中卫市沙坡头考察,沿途经过千旱的山区,远远望去,一片荒凉景色。车到山前,同学们却惊奇地发现,在铺满砾石的坡地上“摆”着一个个圆滚滚的大西瓜(图10)。李老师介绍,这是劳动人民为适应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抗旱耕作形式-砂田。砂田也叫“铺砂地”、“压砂田”,是在旱田之上铺盖了一层6-15cm厚的粗砂砾或卵石加粗砂的田地(图10)。同学们通过网络查询了解到,中国的砂田起源于甘肃中部,并逐渐扩展到毗邻的陇东、河西和宁夏、青海的部分地区,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砂田主要分布在黄土丘陵地区,附近有黄河及其支流或者古河道分布。
(1)与当地瓜农交谈中,师生们了解到营建一亩砂田竟然需要500-800吨砂石。推测铺设砂田所用砂砾或卵石的主要来源。(3分)

 答案:

(1)现代河道、古河道、洪积扇。(3分)

(2)李老师告诉同学们,砂田与地膜覆盖虽然都是旱作农业生产栽培技术,但各有特点。简述与地膜覆盖相比,采用砂砾或卵石覆盖的主要优点。(8分)
 答案:

(2)能有效接纳自然降水;土壤的透气性好;砂田气温的日较差大;对环境的污染小。(8分)

 
(3)与瓜农进一步交谈后,同学们了解到中卫市的压砂西瓜主要种植在环香山地区以及中宁县、海原县等地(图11)。同学们另从网站查到,2018年中卫市“硒砂瓜”种植面积87.9万亩,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惠及全市千旱山区141个村28万人。但甘肃部分地区的砂田却存在撂荒现象。借鉴中卫市的经验,为砂田撂荒区的农业发展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4分)
答案:
(3)突出砂田作物持色,培育特色优势农产品;打造品牌,提高知名度;扩大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政府主导,政策支持,加大科技、资金投入等。(4分)

试题和解析转自于讲地又讲理

试题下载请回复:山东模拟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