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实体店愈加艰难?
实体店将只够温饱,未来大企业家成功人士都是来自网络。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这几年,常听到开店的个个都是叫苦连天,房租每年涨,原材料涨,员工工资涨,唯独零售价还是老样子。
我认识的老乡以卖早点、馄饨、快餐生意为主,他们分散在全国各地,似候鸟一样的生活,每年正月出去,腊月回老家。
平常有的遇上拆迁,生意下跌转让也有回去休息一阵再找店的。
最近几年很多卖早点的熟人改行了,有的去给别人开车跑运输,有的去给公司做销售了,还有如我这样的回老家陪孩子。
开店至少得锁定2个人,人力成本在这里,一旦赚不到钱,就是两个人,也就是一家子。
很多地方开店,需要办工商营业执照,食品卫生许可证,按流程去办,跑断腿也办不好,人都见不着,咋弄?必须得送礼,人托人。
装修店铺换门头,需要城建局签字,不然就是一张罚款单。若是小区里的店铺还得和物业搞好关系,总之得去拿钱去开道说话,要不给你停水停电,我就遇见过。
开小店铺有多难,只有问那些开过的人就知道。边界地区还有流氓地痞带群人每月收保护费,吃霸王餐,都是亲身经历过的事。小店主都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还不敢得罪任何人,卑微的笑随时挂在脸上。
再来说实体店为何越来越艰难,经济发展放缓,消费力疲软,最重要是受互联网的巨大冲击。
网络购物点餐买菜这么便捷,大型的有天猫、淘宝、京东、唯品会、当当网、拼多多、美团,饿了么,河马生鲜等平台。
还有近两年火爆的社交电商,如每日一淘,环球捕手,云集、贝店等等各种生活日用品,拿出手机点一点就好,送货上门,可以自买还可以分享朋友圈赚零花钱,也就是人人都是店主。
我们现在住的小区下面店铺,每个月都有重新在装修的,拉围栏,换门头,热火朝天,可以看出店主们所寄托的高度热情与憧憬。
线下店铺,成本大,耗费人力物力,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人流量啊!大家的空闲时间都集中在手机上。
而手机就能轻而易举地购物,吃用一应俱全,谁还喜欢上店铺啊!一个月去不了三次。
小区楼下有家是我桐城老乡,因此了解多些。她花费了12万转了个童装店,35平方米,房租每月1万元,还带有尿不湿,儿童摇摇车,玩具。她想,这么大小区,孩子的消费大人都是舍得,能比上班强就值得。
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周末这些居民带着孩子家人开车去大商场生活区,孩子的服装、尿不湿各种玩具一次性就买很多。有的在天猫旗舰店去购买。
小店铺终是搞不过大商场,个体户搞不过大财团。这是强者更强的时代,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很多大商场都做成了品牌,比如合肥有智慧城,百盛,永辉超市等大型超市,产品齐全应有尽有。
这位桐城老乡,她每天辛苦守店12小时多,每月还得赔几千元。只是偶尔有老人带孩子坐坐门口的摇摇车,房租每天就300多,这点能管什么。
门口贴转让怕影响生意,她挂在赶集网和58同城,但是目前没有人出价高于10万,她又不甘心就此放弃,打算坚持到房租到期前。真是奇虎难下,店铺好比是个烫手山芋。
今天早上经过楼下,重庆小面关门了又换了家卖饺子的,另一家蔬菜店又在装修了,母婴店门口又挂了个急转,不知等哪个接盘侠再继续。
大家都是在为房东、还有装修做招牌的打工啊!店主车水马龙地换,来来去去,房东依然没有一分钱损失。
传统开店铺的多数人来说,物联网、O2O、O2C、网红经济、粉丝效应,大数据、用户分析都是很陌生的词。
他们固守着自己的思维,却又无力改变。
美食自媒体大咖文怡在她的微博里,推荐一个单价2千块钱的切菜板,瞬间卖掉1.5万个,这比整个北京所有高档商场的总和还要多,这就是网红经济,时代趋势。
对于普通人来看:所谓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都不过是上层领导们的美好愿景。或者说是为了减少社会就业压力。
亦如当年的那句:先让小部分人富起来再带动大多数人,都是美好的口号。
强烈建议想创业的先在网络上试试,网上都搞不成功,更别提线下了。
最好别轻易创业或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