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僧人很惊艳的一首诗,写人人都看过的雨,最后7字却很难读懂
仍然记得小时候下大雨,妈妈会带我出去淋雨,踩水,小小的我玩的不亦乐乎,也许就是从那时候起吧,喜欢上了下雨的感觉,伞也对我来说彻底失去了意义。
无论是倾盆大雨还是淅淅沥沥的雨丝,我都不会打伞,只想悠闲的在这上天的恩赐中漫步,任雨水打到自己的身上,打湿自己的头发。
因为不打伞,还曾闹出来过许多趣事。在大学的时候,临近下课突然下大雨,我和另一位同学都没打伞,在雨里慢慢悠悠的走着,迎面窜来一个学妹,问我们要不要打伞呀,可以分给我们,当时可真的是受宠若惊。
后来与另一半的结识也和伞有关,刚认识的时候,一天晚上一起出去吃夜宵,天上突然下起了蒙蒙细雨,她一个身体娇弱的女孩子,自然早早地把伞给打上了,出于好心,邀请我和她一起打伞。我这么喜欢下雨天的人,当然就果断的给拒绝了,结果也很简单。生气了,气的不得了,后来还专门买了一件带有下雨logo的衣服来纪念这个事情,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了。
当然,今天的主角并不是我,而是另一位与我一样喜欢下雨的人,他是一位僧人,是唐代著名的诗僧,皎然。
皎然除了诗人和僧人以外,还有一个很特别的身份,他是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他对于茶叶、书法等领域也有着很深的研究,与茶圣陆羽、颜真卿等人是好友,经常有诗歌唱和、书信来往。
也许在某一天,皎然或是看茶归来,或是漫无目的的山中漫步,总之,在一种悠然的心境下,经历了这一场山中的阵雨,为什么说是阵雨,我们往下看诗歌的具体内容,一看便知。
山雨
唐代:皎然
一片雨,山半晴。
长风吹落西山上,满树萧萧心耳清。
云鹤惊乱下,水香凝不然。
风回雨定芭蕉湿,一滴时时入昼禅。
第一句先从整体入手,讲清了呈现在皎然面前的是怎样一个场景。这样的场景想必经常生活在山中的都会很熟悉,山的一面还是晴天,蓝天白云,山也是亮的,然而换一个角度,另一侧的山已经被乌云笼罩,大雨瓢泼了。“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就类似这样的感觉。
第二句进入到对具体景物的描写,并且写出了自己在这种环境下的心境如何。物我物我,首先写物。带雨的长风吹刮着,到达山的西面,就缓缓地沉降下来,这也是山中的常识,山间早晚的雨雾绝大多数就是由于这种气流的运动引起。风吹进树林,树叶发出萧萧的响声,配合着雨打树叶的声音,构成一首绝美的交响乐。
就是在这样清静且美好的环境中,诗僧皎然的状态也渐入佳境,自然界的音乐洗净了他的心耳,玲珑,通透,没有一丝杂质的矗立在雨中。
第三句比较奇特,我对于此句也没有很彻底的理解,希望有读者可以指点迷津,这里就浅略的说一下自己的见解。这一句应该是在描写雨景,云中鹤是对雨滴的比喻,仿佛受了惊一样的从云中落下,描写出阵雨急促的状态。雨打进积水中,或者小池塘中,散发出雨后的香气,并且在水面也激起一阵波纹,“水欲静而雨不止”。
到了第四句,山雨已经结束。作者用一个特写,一个定格的画面结束了这篇诗歌。风回,雨定,山中又恢复到了平静的状态,唯有雨打蕉叶的痕迹,还遗留在淋湿了的芭蕉叶上。
积水从叶上滑下,水滴坠落的那一瞬间,皎然感受到了那一刻的定格,进入了“昼禅”的境界。
水滴轻轻落在地面上,无声无息,皎然却在这短暂的下落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大千世界,红尘人生。
带着禅意的结尾,留给后人无数的想象空间,也许,只有在境界上接近皎然的人,偶然遇到相思的境况,才能懂他那时的心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