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翅,鸡翅

文:林于婷  聂传安


在学校里,有汉剧,有写诗填词,有做不完的作业,也有跑不完的步。

有一天,读二班林于婷文章,突然发现还有鸡翅!

不错,的确是鸡翅。不过这鸡翅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解剖的。

在这一周里又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最令我难忘的是生物课的解剖实验了,好玩归好玩,但就是太臭了呀。(好玩,太臭。这两个词悄悄地把全文的主要意思点出来了)

我和张诗琪一个小组。我们先拿到一个纸盘子,然后发放鸡翅。一个鸡翅摆在盘子里,我盯着那个鸡翅,心想:怎么解剖呢?用手吗?而且好想把鸡翅给吃掉啊,我还舔了舔嘴唇。但这个想法马上就放弃了,因为实在太臭。刚开始还没什么味道,凑近一闻,那真是“爽”啊,生鸡的腥味夹杂着纸盘的味道,真令人上头,可叹我前一秒钟还想着吃掉, 这想法实在可怕……(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见到做实验的生鸡翅,居然“好想把鸡翅给吃掉”,居然还“舔了舔嘴唇”,这是一个多么多么的吃货啊……赶紧脑补于婷同学吃生鸡翅的模样……)

我顿时失去了一点兴趣,但立马又兴奋起来,因为解剖的工具发了下来,可以动工!(“失去兴趣”,“兴奋起来”,文章的情感线在不断地变化)

戴上手套,拿着书,研究了一会,开始行动!要用剪刀剪开鸡皮,可是我拿着剪刀时,怎么都剪不动皮;本还想大展身手的,结果试了好几次,啥也不是。我们还拿刀划、针戳、镊子夹,都弄不下皮。一气之下,只好用蛮力,把鸡皮给撕了下来,时间都已经过了一大半。(新手啊!用剪刀的机会少,弄鸡肉的机会少,于是才有那么多可爱的动作。不得不说,“剪刀翦”、“刀划”、“针戳”、“镊子夹”,一系列的套路写了这丫头的“笨拙”与可爱)

赶紧!我们又慌忙找鸡的脂肪、肌腱、神经等等。脂肪很好找,就是皮下黄黄的一坨。可肌腱,我不知道肌腱跟鸡肉有什么区别,怎样才能区分出来。再说了,里面去皮后,还有一层筋膜,又是费了很大力气才拨开。唉,时间马上就结束了,可是最重要的部分我还没做完,真是的。(通过这段描写我们大致知道了鸡肉的数个层次,说明于婷的条理还是很清楚。“皮下黄黄的一坨”,那个“一坨”一词特别有味道!)

下课依然没完成实验,气得我把全部鸡翅给撕碎了。拆下手套后,手里还带着让人作呕的余腥味。不过没做完没关系,老师请做完了实验的小组进行介绍。他们真厉害,那么快就做完了。(没做完实验,就成就了手撕鸡)

虽然这次解剖实验没做完,但我仍然学到了许多知识。我希望每节生物课都可以做实验!(文章结尾属于略带口号式的正能量)

曾经的推文里说过:文贵真。真的文章才可能会美。

真,包括真细节,真性情。

读于婷文章,我们就能更清晰地感受到这“二真”。

实验过程清清楚楚。随着她的文字,我们仿佛也置身其中,看到她们所做的一切,并且能感受到不同过程时她的不同情感。

看到鸡翅,发馋;闻着鸡翅,发呕;来了工具,发喜;束手无策,发急;没能做完,发怒……

情感完全是情节发展的自然流露,没有任何一点伪饰与做作。

这样的真性情文章更容易让人共情,更容易感染读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