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2年,刘备惨败于夷陵,谋士黄权走...

公元222年,刘备惨败于夷陵,谋士黄权走投无路,被迫投降魏国。蜀汉有关部门依法逮捕了黄权的家人,打算处以叛国罪。刘备听说后赶忙叫停,并感叹道:“黄权没有对不起朕,是朕对不起黄权啊!”

黄权是蜀汉著名的谋士,他足智多谋,料事如神,被人誉为“益州张良”。但作为谋士,他既是成功的,也是失败的。成功在于他每计必中,总能料敌于先机。而失败在于作为谋士,计谋却从不被重视……

黄权是益州阆中人,年少时以才能出名,二十岁就担任郡吏,接着被益州牧刘璋征召为主薄,但不受重视。没过几年,刘璋被张松法正蛊惑,打算迎接刘备入蜀对抗张鲁。

当时所有文武都认为是好事,唯独黄权看出了其中凶险。他劝刘璋道:“刘备乃是天下枭雄,若把他请来当下属,他不愿意,让他当客人,一国不能容二主。如果他在益州安稳了,您就有累卵之危了!”

但当时刘璋被刘备伪善的面孔所骗,不仅没有听从,还认为黄权挑拨离间,于是将他贬到广汉县当县长。果不其然,没有两年刘备积蓄了足够的力量,正式与刘璋翻脸,四处出兵攻城略地。

刘璋根本不是刘备的对手,不用两年就大势已去,成为了俘虏。讽刺的是,当初刘璋信任的那些同意迎接刘备的大臣,都在争先恐后投降刘备,而被刘璋嫌弃的黄权,却默默在广汉坚守,直到最后才出城投降。

黄权的大名,刘备早就听说过,也仰慕已久,刘备大喜道:“得权,可成大业。”刘备的态度非常恭谨,亲切地拉着黄权嘘寒问暖,并直接授予他偏将军、治中从事等重要职位。黄权从没被如此重视过,顿时心潮澎湃,愿意用满腔热血为刘备赴汤蹈火。

益州平定不久,曹操大举进攻盘踞在汉中的张鲁。汉中是益州的北面门户,地理位置重要,黄权劝刘备道:“如果失去汉中,益州将暴露在曹操铁蹄之下,不能坐视不理!”刘备非常重视,命黄权为护军,率军前去救援张鲁。

可张鲁太不经打,黄权才走一半,张鲁就投降了曹操。这次计谋没有成功,不过刘备决心与曹操争夺汉中,黄权是第一个主张的。

公元219年,刘备斩杀夏侯渊,打败曹操成功占有汉中,又在同年进位汉中王,但没过几个月,就传来关羽东吴袭杀的噩耗。刘备大怒,打算举国东征。

黄权赶忙劝阻:“东吴兵精粮足,不可以轻举妄动!”刘备不以为然:“曹操在世尚不是我的对手,区区孙权又何足挂齿!”就这样在刘备的一意孤行下,蜀吴大战爆发。

在这场战役里,黄权和马良是刘备麾下唯二的谋士,后来马良去招揽五溪蛮夷,军中就只剩下黄权一人。当时蜀汉连战连捷,长驱直入打到夷陵。黄权担忧道:“我军顺流而下,进军容易退军难,若是有变悔之无及。不如我为先锋,陛下坐镇后方最稳妥!”

刘备早已被胜利喜悦冲昏头脑,觉得吴军就是酒囊饭袋,而黄权就是在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刘备一怒之下将黄权撵到江北防备魏军去了。黄权虽然不甘,却也无可奈何,之后只能以书信苦苦相劝。

撵走黄权,军中没有参谋,刘备便自己想办法解决长驱直入的问题。他在夷陵到白帝城之间,每隔五十里就扎下一座营寨,此举虽然有效地保护了补给线,但长达七百里的连营,也让蜀军兵力严重分散。

吴军统帅陆逊也是抓住了这点,最终在干燥的秋天,用数次火攻,将不可一世的刘备撵回了白帝城。这场战役,史称“夷陵之战”。刘备惨败后,吴军封锁住了江北的回蜀路线,黄权无奈,只能投降魏国。

人到许昌,魏文帝曹丕很重视地道:“你能来投靠我,就像陈平、韩信投靠刘邦。”黄权很诚实道: “我受刘备知遇之恩,肯定不能投降东吴,所以才来投靠您。我能保命就不错了,又哪里敢跟古人比!”

黄权坦诚的态度让曹丕龙颜大悦,直接拜他为镇南将军、育阳县侯以及侍中。当时有小道消息说,刘备已经将黄权全家诛杀,于是曹丕下旨让黄权治丧,黄权回复道:“我和刘备诸葛亮推心置腹,必不至此。”后来消息传来,家人果真安然无恙。

就这样,黄权在魏国安家任职,得到司马懿等人的欣赏,司马懿经常与他谈天说地,还曾专门给诸葛亮写信夸赞黄权的才能。他官至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最终在投降18年后,也就是公元240年病逝,被追谥为“景侯”。

黄权作为谋士,他所取得的成就远远对不起他的智谋,这是他的宿命也是他的悲哀。但如刘备所说,黄权作为谋士做到了自己该做的,没有对不起任何人。

值得一说的是,黄权留在蜀汉的儿子黄崇,在后来的邓艾灭蜀之战中,苦劝诸葛瞻占据险要地形,诸葛瞻不听最终导致战败,黄崇无奈战死殉国。

父子两代智谋绝世,却都不被人采纳,这就是谋士的悲哀吗?真是令人唏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