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回国途中收到电报:途中不要下船,56年后才知发报人是谁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国籍,每一位学者都应当热爱自己的祖国......建国初期,正是因为有着一批爱国者,我们才能够快速崛起,钱学森便是其中之一。

当时,他的回国之路非常艰难,先后努力了5年的时间,才最终登上回国的道路。值得一提的是,当钱学森登上轮船之时,他收到了一封信。

信中写道:“中途不要下船”,信件也没有署名。后来,当钱学森询问父亲是否是他做的这件事情时,父亲却说没写过这样的信。

于是,这件事情便成了谜团,直至50多年后,“信件”的真相才大白于天下。

钱学森的学习生涯

1911年,钱学森出生在上海,他是吴越王钱镠的第33世孙。因为学习成绩比较优秀,所以他18岁便考入了铁道部交通大学,主要从事机械工程学习。

5年之后,钱学森参加了清华大学留美公费考试,并且顺利通过了,成为了20名留美的学生之一,由此开始了近20年的国外生涯。

来到美国之后,钱学森进入麻省理工航空系学习,并在1936年取得了硕士学位。之后,他便去了加州理工学院,在这里钱学森遇到了自己的恩师冯.卡门。

在冯.卡门的教育之下,钱学森在航空、数学、工程等领域取得了很高的造诣。因为当时国内正在打仗,所以他便留在了美国,并从事空气动力学、火箭导弹等研究。

从1938-1955年,钱学森与自己的导师合作,研究出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卡门——钱学森”公式便是其中之一,他成了享誉全美的科学家。

我国有一句话叫做:“身在曹营心在汉”,虽然钱学森一直在美国发展,但他一直希望能够祖国做些什么。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震惊了整个世界。远在美国的钱学森听到这个消息后,他非常的高兴,急忙商量与夫人蒋英的回国计划。

当时,以麦卡锡为首的美国相关人员,随即以“莫须有”的理由对钱学森展开调查,并吊销了他的各种证件。

虽然这件事情对钱学森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但他却没有在意那么多,并且还以此为理由要求回国。

奈何,美国海军次长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顶得上五个师”,因为他的分量太大,所以在即将登上轮船回国的时候,钱学森被美国人员拦截了下来。

艰难的回国历程

当时,钱学森被囚禁了起来,短短一个月的时间瘦了30斤。同时,移民局还抄了他的家,之前没收的行李也没有全部归还,这其中就包括钱学森800公斤的书籍和笔记。

当美国监察官确定钱学森身上没有其它有价值的资料后,便将其释放了,但自由却一直被限制着,相当于失去了自由。

得知钱学森在美国遭到迫害的消息时,国人通过各种途径声援他,我国政府也发文谴责美国的违背人意愿的做法。

可惜的是,这样的谴责太无力了,钱学森被迫在美国呆了4年之久。1954年,回国的事情才算是出现转机。

因为身处危难之中,钱学森也不知道该相信谁,所以一直没有下一步的动作。直至他在报纸上看到天安门前的陈叔通,才知道这个人可以相信。

陈叔通是钱学森父亲的好友,在这样的情况下,钱学森给他写了一封请求信,并在不久之后送到了周总理的手上。

得知钱学森想要回国的情况后,周总理通过各种渠道与美国政府商谈,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这位科学家接回国内。

当时,美国向我国提出释放美国的一些军事人员,周总理做出了让步,但在钱学森的问题上,他们却不肯松口。

后来,又经过多次的妥协,我国以释放朝鲜战争中俘获了11名美国飞行员作为交换,钱学森这才获得了回国的机会。

1955年,钱学森接到了移民局的通知,不久之后,他便坐上了回国的邮轮。

一封神秘的信件

钱学森一家人所坐的邮轮名为“克利夫兰总统号”,全程需要耗时21天,会途径夏威夷、日本、菲律宾等地,最后一站是香港(当时还没有回归)。

当时,在即将登船的时候,钱学森收到了一封电报。电报的内容大致就是:“欢迎你回家,路上要小心,尽量不要下船,到了之后我们会派人接你......”信件没有署名。

收到这个消息后,钱学森全程几乎没有下过船,20多天后顺利回到了香港,后从深圳进入到了广州,不久后又到了香港。

当钱学森问父亲信件是否是他所写时,父亲回答不是,虽然他很想知道写信之人是谁,但因后来的工作非常繁忙,所以一直被搁置了。

建国初期,我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落后,然而在钱学森的带领下,我国的导弹进展飞速,有人称他将我国的导演、火箭事业推进了至少20年。

时间匆匆,五六十年过去了,2009年钱学森虽然去世,享年98岁。不过,他虽然去世了,但是“中国科制之父”、“火箭之王”的美誉却永垂不朽。

钱学森建立的“钱学森弹道”(火箭方面)更是让世界诸多大国眼红,其弹道轨迹基本无法拦截,是我国的一大保家卫国的利器。

2年后(2011年)是钱学森诞辰100周年,当时,外交部也解封了关于钱学森的部门机密档案,其中就包括那一封“神秘信件”。

原来,钱学森当年收到的那封信是外交部所写,因为当时的国际局势非常复杂,我国的力量还十分薄弱。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在嘱咐钱学森小心的同时,也没有署名。可以说,在“安全”这一点上,外交部做的非常周到。

多年前,钱永刚(钱学森的孩子)回忆当年回国时的情形:“若不是长大之后研究父亲的生平,可能我不会知道,原来一个人要回国需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从这句话便可以看出来,钱学森回国之路有多么危险,“不署名”是一个非常正确的举动,同时也体现了他的爱国之情。

这才是真正有骨气的中华儿女!放着高薪厚禄不要,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回到自己贫穷的连饭都吃不饱的国家,努力自强,为国争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