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继续学习《论语·里仁》

原文: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释义:

(1)道,根据前文姑且解释为“仁与义”。

(2)士,读书人。

(3)耻,认为羞辱。

孔子说:“早上知道了道,(行道)晚上死了也是可以接受的。”

孔子说:“人立志行道,但又以吃粗粮穿破衣为耻辱的读书人,不能和这种人谈论道的。“

解析:

朝闻道的道是什么呢?

前文有“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我想这两个道是一个系统的,“朝闻道,夕死可矣”的道是解释人所以为人,“以其道得之”的道是怎么为人。这个道以现代的话说就是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

这个道要解释人为人还要解释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也要说明评判人的标准还要说明人怎么做人。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是一体的,道既能解释人,又能评价人,还给人以为人的方法。究竟什么是道呢?《易·说卦》云:“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我们也暂时把道理解为仁与义吧。如果后面有改动再说明之,增补之。

回到原文来。知道了这个道,就要行道。行道很困难,就是死也心甘。所以才有“朝闻道,夕死可矣”。而不是早上知道了道,晚上就死了也是值得的。人都死了,谁来行道呢?道还有什么意义呢?

立志行道的人,却害怕困难,吃不好的食物穿不好的衣服都认为是羞辱,这样的人是伪君子,不可以和他们谈论道。为什么?道在伪君子看来只是做来看的,他内心的行为准则或者说价值观根本就不是道。

关于“人”“小人”“士”“知者”“君子”的比较

人就是普通的人,最基本的人。读书明理即为士。读书明理,恶不仁者,即为知者。读书明理,行仁,就是君子。君子有特点即好仁,且无以尚之。至于小人不管读不读书,评判标准是行仁,恶不仁,否就是小人。

开始说“里仁为美”,接着就解释了不仁者和仁者以及知者的表现,总结“朝闻道,夕死可矣”,接着又是分说,行道是怎么回事。下面各种君子的行为就是对这一句话的注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