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纹玉璧壶,3000万的神话!
在江苏和信春拍的紫砂专场,一款谷纹玉璧壶惊艳亮相,最终以3000万价格成交,创造了玉璧提梁壶拍卖的最高纪录。这款壶为什么受到众多壶友和藏家的追捧,深究其背后的真相,我们不难发现三方面的原因:
这是一款提梁壶,它参考古代玉璧的图样,将盖面制成“谷纹玉璧”的形状,故称之为玉璧提梁壶。1973年顾景舟以中国玉文化为主题,并请徒弟高海庚收集自汉代以来相关玉璧图样,重新构思了提梁紫砂壶。1988年顾景舟在张守智教授玉璧提梁设计的基础上,以古代玉璧为图样,制作“谷纹玉璧”形状的盖面,创造了这款谷纹玉璧提梁壶。此壶的亮点与点睛之笔,就是其上的谷纹玉璧壶盖,其制作比整把壶还要费工费时。采用双层设计,上层盖面装饰谷纹,颗颗谷粒作萌芽之态,排列匀整有序;中间镂空,镂空的孔璧为壶钮,底部下凹,气孔开在上下的夹层之中。每个细节都体现着大师的巧思与匠心。
这款壶将中国传统的玉璧文化融入紫砂创制之中,极大提升了其文化内涵。玉璧是最古、最有生命力的文化符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所有玉器中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一种。玉璧的发展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最初是用作佩饰用的小型系璧,后来玉璧的体积增大。到周代《周礼》,最终形成了“礼玉系统”,即璧、琮、圭、璋、璜、琥“六器”,关键性的玉器组合,确认了玉璧作为礼玉的重要地位。谷纹玉璧中的谷纹,指纹样单元为萌芽谷粒状的一种纹饰。谷纹玉璧在战国中晚期普遍流行,且形制多样。在西汉时嬗变、式微,西汉时以蒲纹、勾连乳钉纹出现较多,西汉晚期至东汉,乳钉纹流行较甚。玉璧提梁,将上古玉礼器玉璧融入紫砂艺术,不仅给人以苍璧礼天、璧圆象天的神话思维,更让人联想到卞和献玉、完璧归赵的传奇和氏璧。
这款提梁壶型制朴质而富有灵气,壶盖以汉玉为饰,加以精炼的泥料,呈现紫玉般的气质。壶嘴以非常流利的线条自壶身拔地而起,并与壶底收拢的线条和而为一,出水苍劲有力,流水及杯而溅起水花,在古璞的壶身添增一道灵气。提梁部位采方形设计,夹角部分辅之以圆弧,与壶身玉带接合处融以简单的光面线条,使得整把提梁除结合中国人玉文化的璞、真、实、美之外,每个细节都融入了大师的巧思与工艺更而充满着灵秀之气。壶肩镌刻“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铭文,语出陈子昂《送东莱王学士无竞》。以孤松、众木托物言志,不避风刀霜剑与严寒搏斗,保持顽强性格和高尚情操。在壶身的部分,此壶以玉带作为构思,多一分嫌厚,少一分则嫌薄,光彩精炼而饱满,将中国人藏精于朴、心怀天地方圆的特有内涵显露无疑。在紫砂壶的造型艺术中,提梁无疑是非常特别的一款,不仅在于制作难度高,更独特的是其虚实结合的气韵。玉璧提梁,让我们在感叹顾老高超制壶技艺的同时,亦展现了玉璧持久、广泛的文化渗透力与历史传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