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再让老师小心翼翼
“高二女生上课玩手机被叫家长,母亲'恨铁不成钢',掏出钳子当众将手机夹碎。劝解不下,班主任为证清白自拍视频上传家长群,却被谣传'班主任让家长这样做'。”
又是一则和手机和老师有关的消息。
前段时间某学校用锤子砸、丢水桶销毁违纪学生手机的事情刚刚平静,这则消息又掀起了波澜。好在消息很快被澄清,该事件并非网传的“班主任让家长这样做”,而是女生上课玩手机被叫家长,母亲到校后“恨铁不成钢”,用自带的钳子当着班主任面夹碎了手机。
暗暗松了一口气,幸亏是家长出面证明,否则,当事老师不仅会丢了饭碗,可能会被永远地订在舆论的耻辱柱上。
当事老师受到了学校的批评,他们认为老师应该及时阻止家长,而不应该拍视频,更不应该传到家长群。老师说:“当晚,我将视频发到了微信家长群里,主要是证明此事不是学校或者老师让这样做的,而是家长个人行为。”目的也是想让其他家长看到陈女士为了教育孩子,决心有多么大,“但方式不可取”。
幸亏有这段视频,要不当时的情况怎么能说得清。应该说,这位老师还有相当的自我保护意识,只是这样的做法让人觉得心堵,做个老师竟也要这样才能“安全”吗?
近年来,有关老师和学校的负面新闻较多,一些媒体舆论成一边倒的趋势,由本来是行业的个别事件,推及到整个教育范围,无视广大教师的工作和奉献,对学校和教师口诛笔伐,弄得老师大有人人自危的感觉,学校更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更有学生家长闹学校,打老师,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校教学秩序。也有学生不服老师教育,跟老师吵闹,甚至做出更极端的行为。这些事件,大多都是老师受到处分甚至开除,才能最后平息。
从什么时候开始,做老师竟然如此的狼狈了呢?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古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事师之犹事父矣”“君子隆师而亲友”,且不必以父事之,存有足够的敬畏之心是最基本的准则,“敬”,是敬老师的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畏”,是畏知识、道理。
出现这样的事情,原因并不难找。社会发展,一些人富了腰包,而没有富脑袋,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跟不上社会的进步,甚至出现了倒退。一些旧有的意识抬头,以为有了财富,就有了地位,有了话语权,就会高人一等,自然就要凌驾于他人甚至社会之上,学校和老师就要按照他的意愿去做,否则,就要打,就要闹。另有一些不良媒体推波助澜,为了赢取点击率,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片面引导舆论,再加吃瓜群众起哄,弄得事件发酵,最后才发现误伤一片。
近年来,“熊孩子”“熊家长”事件不少,大家往往说笑一下就过去了,可是,“熊老师”事件,就会成为一些人指责教育的利器,从而大做文章。这种情况的出现,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也影响到了教师队伍的稳定。如果学校和老师屈从于一些压力,对“熊孩子”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做法,这有违于师德,也有违于教育的本质,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会倒退。教师自身的合法权益和教育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尊重和保护,教师就很难选择这份“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社会的进步,需要过程,人的进步,自然也需要过程,但这个过程,不希望太长,毕竟一个人的一生实在太短,错过了的东西永远都不会重来。在对待教育的态度和方法上,要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老师教育孩子,可能会有一些不合适的言行,切不要就此就把老师一棍子打死,相信老师的出发点,也要相信学校的管理,好好沟通,方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家长爱孩子,老师也爱孩子,但是,爱的前提是要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而不是对孩子娇宠、放纵。
当然,学校和老师的教育要讲究方法,因人而异,杜绝粗暴的言语和做法。尽管一些极端行为的背后有着这样那样的苦衷和无奈,都不要做出违背教育规律和伤害孩子的事情,这是教育的品质。批评并不是教育的终极手段,爱心、责任、信任、鼓励……都是教育的催化剂。
现在网络发达,消息传播的渠道多样,老师学会合理地保护自己,也是一个无奈的选择。这几天网络上疯传的某学校家委会推选,有些家长的自荐理由让人瞠目结舌,权利、财富似乎成了最坚挺的条件。学校的家委会本是为了更好的沟通学校和家长的意见,更好地推动教育发展的,结果却成了有些人谋私利的地方,担心这样的“虎爸虎妈”怎么能让孩子健康的成长。学校和老师的本意被人曲解,如果有人借此指责,会不会又要酿成一场教育的恶性事件?学校和老师是不是该拿出一些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如果每一件事都要这样,学校和老师还怎么能够正常地开展工作。|
教育是神圣的,教师是让人尊敬的,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离不开教师,教师可以是蜡烛,是春蚕,但这种无怨无悔的奉献背后,应该是所有人的信任和支持,教育和教师都需要一个公平而安定的环境。希望“小心翼翼”“战战兢兢”这样的词语不要出现在老师身上,给每一个老师最大限度的尊严,让教育公平的阳光同样普照在老师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