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争第一次使诈是在城濮之战?追溯既往,却是今人误导普通观众
央视播放的纪录片《楚国八百年》,在社会中影响很大。然而,在看过三集后,觉得这套纪录片虽然在制作上堪称精良,却在许多历史的细节上疏漏甚多,颇有误导观众之嫌。
比如说,在介绍晋、楚争霸的决定性战役——城濮之战时,片方请来的专家侃侃而谈:“这是春秋战争史上第一次明确记载在战争中运用诈术,也就是将虎皮披在马身上、装扮成老虎,由此造成楚军的惊恐。在此之前,中原贵族一直瞧不起战争中的狡诈行为。但是老谋深算的晋文公发现,面对楚国这样的蛮夷国家,你一味遵守礼法那是自取灭亡;你必须要学习这个蛮夷国家身上那种机智和狡诈。”
城濮之战,发生于公元前632年4月。城濮,就是今天山东鄄城西南的临濮集。晋国一方,有宋国、齐国、秦国等等大国相助;楚国一方,除楚国军队外,也带上了陈、蔡两个小国的军队。战事正式展开后,晋国胥臣将战马蒙上虎皮,先行对陈、蔡两国军队发起攻击。结果陈、蔡两国大军误以为老虎来袭,大乱,被晋国军队一举而冲溃。其后,晋将栾枝率领军队拖着木柴假装撤退,楚国左军立刻前往追击;没想到晋国中军的公族部落与晋国上军马上对前来追击的楚国左军进行夹击,让楚国左军瞬间崩溃。楚国令尹子玉见左右两军都溃败,及时收兵,保住了楚国中军。
从城濮之战过程来看,晋国确实是使用了诈术。然而晋国使用诈术的行为,是不是春秋战争史上“第一次”明确记载的运用诈术行为?
专家言之凿凿地说是“第一次”,但实际上,这还真算不上第一次。
就以蒙虎皮来吓唬敌人这一诈术而言,发明权也不能归属于晋人;早在五十二年前,鲁国人就已首先使用过这一诈术。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被手下大臣杀死,公子小白与公子纠随后展开了激烈的君位争夺战。最终小白先一步赶回齐国,成为齐国国君,是为齐桓公。公元前685年,鲁国人浩浩荡荡地率领大军,拥簇着公子纠前往齐国,试图夺回君位。结果,在齐国乾时(山东临淄东南)齐军大胜鲁军,使得鲁庄公借拥立公子纠控制齐国的图谋彻底破产。
公元前684年1月,齐桓公对鲁庄公支持公子纠的余怒未消,派出大军前往讨伐鲁国。关键时刻,上天给鲁国送来了一位“外挂”——曹刿。曹刿主动请战,并指挥鲁国军队在著名长勺之战中,一举而击败了前来报复的齐国军队。
长勺之战的溃败,让齐桓公恼羞成怒。
6月,齐国与宋国联手,再次攻入鲁国,临时驻扎在郎地(山东曲阜近郊),试图一雪前耻。此时,鲁国大夫公子郾提议:“宋军阵容不整,可以打败他们。宋军败了之后,齐军必然撤退。请求前往攻打宋军!”鲁庄公害怕失利,否决了公子郾的请求。公子郾不管不顾,私自带领一支军队,将战马蒙上老虎皮,偷偷从曲阜西门出城,向宋国军队发起了进攻。
宋国军队突然遭遇“老虎”军队,也是措手不及,在乘丘(山东兖州)被鲁国军队打得大败!
所以,早在晋国城濮之战运用“蒙虎皮”诈术之前,鲁国人已先行使用过。“蒙虎皮”这一诈术的发明权,显然更应归属于鲁国,而不是晋国。那么城濮之战晋国人的运用诈术,又怎么能称得上是第一次?
乘丘之役中,鲁国人虽然使用了诈术,但这还算不上是春秋时期中原诸侯“第一次”使用诈术。
公元前714年冬,郑庄公正信心满满地准备前往鲁国防地(山东费县东北)与齐国、鲁国会盟,讨论共同伐宋事宜。偏偏在此关键时刻,郑国却遭到了北戎的入侵。没办法,郑庄公只能留在国内,准备与北戎的战争。
面对满朝文武,郑庄公担心地说:“北戎是步兵,机动灵活;我军则是车兵,行动不便。我担心戎人会从背后突袭我军。”此时,郑庄公儿子姬突急忙上前,献计说:“可以先派一些勇而不强的士兵先行,让他们与戎人接战即速退;国君则可事先埋伏三路伏兵等待戎军。戎人轻率急躁,作战时不讲究阵型;他们本性贪婪,攻战时不习惯相互支援;胜则争利不让,败则争相逃窜。所以,前面的戎军见到财物俘虏,必然竭力冒进;冒进后遭遇伏兵,就会拼命逃跑。后面的戎兵必定不会前来救援,戎军前后不能接应,那我军必定可以大胜!”
郑庄公听到了姬突建议,大喜,立刻就依计行事。
于是,郑庄公派出祝聃前去引诱戎军。北戎人果然上当,争前恐后地追赶郑国诱敌之军,却不防陷入了郑庄公的埋伏圈。郑庄公立刻发动伏兵,三路伏兵齐出动把戎兵先头部队从中截断,前后夹击,全部歼灭。戎兵后续部队见先头部队大败,也马上溃逃了。
这一次战事,虽然郑国人不是采取“蒙虎皮”的诈术,但却是采取了“诱敌深入、三面埋伏”的诈术。郑国人这次在战争中使用诈术,不但早于鲁国人,更早于晋国人。
然而,这次战事是否算得上春秋战争史上的“第一次”使用诈术呢?
还不算。
公元前718年,郑庄公为报复卫国、宋国、陈国、蔡国往年联手攻打郑国,派郑国军队入侵了卫国的远郊。卫国新上任国君卫宣公不知天高地厚,派出军队报复,前往伐郑。为了增强实力,卫国还带上了附庸南燕国军队。
郑庄公派出祭足、原繁、泄驾三位大夫,率军前往正面迎敌。
卫国军队见郑国军队已出现在正前方,也不作多想,立刻摆开阵势,准备与郑国军队决战。可是,就在卫国刚刚摆好阵势之时,军队后方突然就响起了一片喊杀之声!还没等卫军反应过来,一支郑国军队就已经从后方冲入了卫国阵营,将卫军冲得七零八落!
老谋深算的郑庄公,早就命令太子姬忽与次子姬突率领制地(河南荥阳)的军队潜伏到卫军之后,安排他们从其背后发起偷袭。卫军只顾防备他们前方的郑国大军,却完全没想到郑庄公居然使诈,居然从他们后方偷袭,失败也就是必然之事了。
《左传》因此评价:“不备不虞,不可以师。”意思是:“不防备意外情况,就不可领兵打战!”
这次战事,也是明确记载在《左传》中的。这次战事郑庄公之所以能轻松战胜卫国,就是他使用了背后偷袭的诈术。在《左传》中,这一次战事,才称得上是“第一次”使用诈术的战争,比城濮之战要早上八十六年!
所以,如以《左传》记载为准,公元前718年郑庄公偷袭卫军之战,才称得上是“春秋战争史上第一次明确记载在战争中运用诈术”的战争。把“第一次”使诈战争的名头归属于城濮之战,既不符合历史,也冤枉了晋人。一部受众面如此广的严肃史纪录片,在片中居然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可说是误人不浅。
其实,《楚国八百年》中有关史实部分,描述不够严谨的地方还不止这一处。本人在看了前三集后,就因太过失望而没了继续看下去的信心。作为一部制作精良的历史纪录片,却在史实细节上出现如此多低级失误,可见,其制作者尚缺乏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