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苏轼的徒弟,与妻儿团聚写下一首诗,后人评价:比杜甫写得好
写爱情的诗常常让人落泪,但是写亲情的诗让人落泪的却很少。
可是,在宋代,有这样的一位诗人,他与妻儿久别重逢,激动之下写下一首诗,句句朴实,让人落泪。
后来有人评价:即使是杜甫再生,也写不过他。
这首让人落泪的亲情诗就是北宋诗人陈师道的《示三子》。
《示三子》
时三子已归自外家
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
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
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
许多人对陈师道并不了解。
他是北宋“江西师派”的重要诗人,是“苏门六君子”之一,是苏轼的得意门生。
乍一听,可能觉得陈师道是一个有钱有闲的大官。
事实上,陈师道出身于仕宦之家,可早年家道中落,生活困苦。
但是,他才学颇高,十六岁时,拜见当时的文坛泰斗曾巩,看了他的文章之后,曾巩拍案叫绝,称赞他将以文章著名。
也正是因为才学,北宋政坛上著名的“慧眼挑贵婿”的郭概将女儿嫁给了他。
可无奈的是,陈师道家贫无着,家中还有母亲和妹妹,无力养家,妻子和孩子只得依靠岳父为生。
元丰七年(1084年),郭概任提点成都府刑狱,妻子和三个儿子及一个女儿只得随郭概入川。
后来因为苏轼的举荐,陈师道被任命为徐州州学教授,此时,才将妻子接回徐州。
此时,他与妻子孩子分开已经四年了。
经过了一场生离死别,与妻儿的乍然相见,陈师道的心情都在这首《示三子》里了。
- 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
你们走远了,我倒也不再记挂,等到你们要回来了,反而难以控制自己的思念。
这一句像极了宋之问“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正是因为极度思念,所以才会越接近越难控制情感。
- 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儿女站在眼前,父亲却连他们的容貌已经认不清了。
此句写别离时间太久,儿女几成陌路。
- 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
今朝相逢,高兴地不知道说什么好,眼泪流完了,凄然一笑,这笑里,又藏着多少欣喜、愧疚与凄凉。
- 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
虽然知道相逢不是梦,可我的心里仍然摇摆不定,这真的不是梦吗?
久别重逢,如在梦中,这一句源于杜甫的《羌村》: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整首诗没有用典,没有生僻字,语言朴实无华,但读来,却让人想要哭,因为感情太过真挚动人。
即使是几百年后,我们再读这首诗,依然会被感动到落泪,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陈师道有《后山诗话》,提出“诗文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的主张。人
即使是朴实无华的语言,但是只要是真情流露,感情真挚,一样动人。
许多人追求华美的词藻,绝妙的语言,孰不知,真挚的感情才最打动人。
作为“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陈师道学习杜甫,黄庭坚曾如此评价:“其作文深知古人之关键,其作诗深得老杜之句法,今之诗人不能当也”。
古人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对于陈师道,清代评论家潘德舆评价:“沛然至性中流出,而笔力沉挚又足以副之,虽使老杜复生不能过。”(《养一斋诗话》卷六)
陈师道的诗真情流露,感人至深,即使杜甫复生,也写不过他。
这可谓是对陈师道最好的评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