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妄想拯救别人,先去拯救你自己

昨天某来访者说,拉拉,我终于知道为什么上次我说学心理学去帮助别人的时候,你说我还不可以做心理咨询师了。我有个朋友很想帮助我,可是这个让我感觉压力很大,很不舒服。我说是的,那是你朋友的需求,不是你的需求,当你总是有强烈地想要帮助别人的意愿的时候,很容易将自己的需求投射和强加给别人,这个对别人就是一种压力和困扰,这个时候,不仅没有帮到别人,反而增加了别人的负担。

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想不想或者是不是心理咨询师,想要帮助别人的人也很多,有些帮助是别人需要的,但有些就不是,不是的那些帮着帮着就容易出问题。

我倒不是鼓励大家不去做好事帮助别人,愿意付出和奉献是件好事情,但是人们需要对自己的付出和奉献进行觉察和分析一下:1你的付出和奉献是不是自主自愿的?2 你的付出和奉献是否需要别人给予你回报?3 你的付出和奉献是不是强制别人接受的?如果答案1 是2 否3 否,那么你的付出和奉献就会让自己舒服,让别人也比较舒服,否则,就会容易出现问题。

另外,想要帮助别人,为什么要选择心理咨询去帮助别人?这个也值得深思。帮助别人的途径有很多,可以做社工,志愿者,义工,支教,支医,慈善,捐钱等等,你单独选择这个,说明你对这个点有固着,这个固着的背后就是你的情结所在。那你的情结是什么?一般而言,选择通过心理咨询去帮助别人的人,内在都曾经经历过比较重大的心理危机,目前可能正在调节或者调节得还不错,看到有人重蹈自己的覆辙即将进入危机或者已经深陷危机当中,于是投射曾经的自己,潜意识忍不住想要通过拯救别人来拯救自己,当你潜意识还想要通过拯救别人来拯救自己,那说明你的问题还没解决,你还需要继续自我拯救。另外,有些人可能还无法拯救自己,于是想通过拯救别人来完成自我拯救。当你进行自我拯救的时候,有时候的确也可以通过拯救别人来获得自我拯救,但前提是,别人愿意被你拯救,而你也不固着于对方一定要接受你的拯救,否则,容易两败俱伤,谁都无法拯救谁,反而彼此都将彼此推向地狱深渊。

人的心理是一门很微妙的学问,当你总是想着要拯救别人,别人反而会远离你,但当你不想去拯救别人的时候,别人反而愿意亲近你。

这是为什么?

当你不想去拯救别人,这个时候你和别人之间就有了一定的距离和界限,这个距离和界限会让人比较放松,舒服,安全,所以别人愿意主动接近你;而当你要拯救别人的时候,你和别人之间的距离就太过亲近,界限也太过模糊,这个会让人紧张,不适,不安全。

举个例子,我们通常说的物理空间上的社交距离:

(1) 亲密接触 (intimate distance 0-45 cm) 交谈双方关系密切,身体的距离从直接接触到相距约 45 厘米之间,这种距离适于双方关系最为密切的场合,比如说夫妻及情人之间。

(2) 私人距离 (personal distance 45-120cm) 朋友、熟人或亲戚之间往来一般以这个距离为宜。

(3) 礼貌距离 (social distance 120-360cm) 用于处理非个人事物的场合中,如进行一般社交活动,或在办公,办理事情时。

(4) 一般距离 (public distance 360-750cm) 适用于非正式的聚会,如在公共场所看演出等。

如果陌生人之间采取了亲密接触的距离,这个距离就太近,会给人紧张不适感,这是物理空间带给人心理感受。

除了物理空间,人们还有心理空间,再亲密的人之间也是有空间和距离的,而且这个空间和距离是必须的,超过了就会让人不舒服,再好的关系也会因为不断的空间以及界限侵犯而破裂,所以从这点上来看,孤独又是必须的。

荣格说,保持沉默,不仅仅是出于害羞,而且因为知道任何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别人的尝试都是没有希望的。

荣格还说,心理疗法从根本上来讲是病人和医生(心理咨询师)之间的一种辩证关系。它是两个心灵整体间的一场遭遇、一场讨论,在这期间,知识仅仅被作为一种工具而使用,目的是为了转化。这个转化不是预定的,转化的唯一标准就是自我的消失。医生(心理咨询师)的努力促成不了这段经历的完成。他最多只能让病人的道路顺畅一些,帮助病人树立一种态度,尽可能少抵抗这段具有决定性的经历。

所以,不要妄想拯救别人,先去拯救你自己,如果可以的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