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癌症患者疼死也不吃止痛药,止痛药会加快病情吗?赶快醒醒吧

老孙是个肺癌多发骨转移病人,腿疼、腰疼,疼痛令他夜不能寐,苦不堪言,医生让他吃麻醉止疼药,无论怎么劝说和科学的解释,老孙都严词拒绝,并且振振有词的说:麻醉药一吃就会成瘾,人很快就要不行了,我还不想死呢。

癌痛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疼痛无时无刻存在,没完没了,将一些病人的意志消磨殆尽,影响进食,影响睡眠,生活质量严重下降。1982年WHO就提出“到2000年使癌症病人不痛”的目标,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癌痛止痛原则。然而时间过去了20年,这个目标在许多癌症患者中仍没有实现。其中的原因之一是病人的一些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

误区一:得了癌肯定会有疼痛,能忍就忍一下,只在疼痛剧烈时才需用镇痛药。

正确理解:疼痛必须得到治疗,而且要规范的治疗,无痛是人的基本权利,只要选择正确的药物,规范的使用,90%疼痛可以得到缓解。

误区二:疼的时候吃止疼药,不疼的时候不吃。

正确方法:按照三阶梯镇痛原则,镇痛药物要按时给药,而不是按需给药。服药时间即使没有疼痛,也应该按时服用,体内有稳定血药浓度,才可保证疼痛连续缓解。如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吗啡缓释片应每12小时口服一次,芬太尼贴剂应每72小时使用一次。

误区三:只有癌症到了晚期才会疼痛。

正确理解:癌痛包括肿瘤本身、癌症相关性病变及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癌痛可以贯穿于癌症的始终,早期癌症也可能出现疼痛。所以,疼痛并不意味着一定就是癌症晚期,不必过于担心。

误区四:麻醉止疼药吃了会成瘾,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吃!

正确理解:很多人还将阿片类药物与鸦片、毒品画上等号,这是大错特错的。对于癌症病人来说,是疾病和身体需要这种药物,而不是心理需要。阿片类止痛剂的缓释剂型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使药物在胃肠道缓慢释放后吸收。所以,慢性癌痛患者中采用阿片类控释、缓释剂型时,血药浓度维持稳定状态,发生成瘾(精神依赖)的可能性极小。

误区五:杜冷丁效果好,请医生为我开杜冷丁!

正确理解:在没有现代麻醉药的时代,杜冷丁确实发挥了一定镇痛作用,而且深入人心。然而,现代医学发现杜冷丁的镇痛作用强度仅为吗啡的 1 / 10,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的清除半衰期长,而且具有潜在神经毒性及肾毒性。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杜冷丁列为癌症疼痛治疗不推荐使用的药物。

误区六:一旦使用阿片类药,就丢不掉,终身需要用药。

正确理解:只要疼痛得到满意控制,可以随时安全停用阿片类镇痛药或换用非阿片类药物。对于使用大剂量药物者,可以逐步减量,然后停药。而晚期病人随着病情发展,疼痛逐渐加重,有可能需要终身服药用于控制疼痛。

误区七:麻醉药一吃就呕吐,反应太大不能用。

正确做法:除便秘不良反应外,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多是暂时性或可耐受的。阿片类药物的呕吐、镇静等不良反应一般仅出现在用药的最初几天,数日后症状多自行消失,所以不必过于担心,要坚持使用,并增加止吐药的使用。

误区八:普通止痛药比麻醉药更安全

正确理解:对于需要长期接受镇痛药物治疗的病人,使用阿片类麻醉药更安全有效。反而非甾体类止痛药(英太青、布洛芬等)NSAIDs类药物长期应用可引起胃肠道和肾脏毒性,并且会明显抑制血小板功能,大剂量对乙酰氨基酚可引起肝脏毒性。

胡洋,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上海医学会肺功能学组成员,中华医学会成员。擅长间质性肺病、结节病、肺癌等肺部疾病的预防与诊治。

温馨提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