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一个月后,苏北那座小城终于成了回忆

写在前面:这是我在2017年10月底写的《城市记忆》系列的第一篇,却不知当时为什么没有发出来,可能觉得这些独家记忆拿出来示人后就不是自己的了吧。《城市记忆》系列后来一直处于未完成状态,直到今天。

一个月后,苏北那座小城终于成了回忆

有些城市,总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会渐渐在记忆里清晰

前几天在小区里一家理发店里理发,理发师阿姨一边给我理发,一边跟坐在旁边的中年男人聊着天,我听着口音似曾相识,就问了问他们是哪里人?

阿姨说:“我们是老乡,都是阜宁人。”

“啊,阜宁人?这么巧。。。”

“你也是?”

“哦,不是,我前段时间刚刚去过。”

之后的聊天就变得亲切起来,好像我也变成了他们的老乡。出门的时候,有根木刺插进手心,阿姨还拿着针和镊子帮我挑刺,刺挑出来,我俩都出了汗,她是吓的,我是疼的。

临走的时候,她还热情的说,想吃阜宁大糕跟我说,我给你带,你们外地人去了买不到正宗的。

大概一个月以前,我去了这个苏北的县城。

几个小时车程之后,我下车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天空湛蓝清澈,几片薄云飘荡着,我好像进入宫崎骏创造的独特乡村,心情放松、愉悦。

在去酒店的路上,天渐渐暗下来,月牙在我左上方的天空悬挂着,跟路灯昏黄的灯光混合在一起,气氛既清冷又温暖。而那时的我,完全沉浸在逃离的欢欣之中。这种心情你能体会吗?国庆假期,那么多人往城市里挤,而我却只身来到一座小城,远离了喧嚣与聒噪,暂时放下所有的琐事,就像小朋友向爸妈撒谎“诡计”得逞时那种得意的心情。

我在阜宁吃的第一顿饭是一碗鱼汤面,那是我第一次吃,细细的面条,乳白色的鱼汤。我极其罕见的连汤都喝得一干二净,看着空空的碗异常满足。

去之前,天气预报说那几天都有雨,我还为此犹豫过,第二天一大清早,一睁眼发现是个大晴天,真的很难得。

在日光下,这座城市变得立体起来。从没想过,她建设的这么漂亮,马路干净、宽敞,高楼林立,影院、公园、酒店应有尽有,如果不知道这是哪里,一定会误以为到了一个中型城市。我穿过阜宁大桥,在河北岸吃了早餐,包子、咸菜和粥,很实惠。一直觉得,到一个新的地方,一定要吃当地的饭,喝当地的水,只有这样才能离这个地方更近,好像只有吃喝过,纵然是陌生人,血液里也有了只属于这个地方的气质。

好天气只持续了一上午,下午就变了天,阴沉下来。但对我来说,一上午就已经足够了。

那天上午,我去了新盛街,那是一条商业街,以销售女装为主,营业员站在店门口招揽客人;去了兴国寺,寺院不大,没有游客,从西门进去看见两面木板墙,上面挂满了许愿牌。许愿牌上的内容多是保佑家人平安之类的,我买了一个写上心愿,郑重其事的挂在上面;

从寺院出来,就遇到一个算命的,其实那个区域全是起名、算命、看风水的店,他叫住我,说要免费给我算一卦。算完之后,还留我吃了顿中午饭,从他家出来,回味过来才有些后怕,老头的行为怪异,是个“怪老头”,这段故事也成了此次旅行中差点变成事故的事件。

下午阴了天,刮起了风,我去了白天鹅公园,在那块石碑上发现了白天鹅公园简介中的病句,如果你去了,也可以去看看,其中是不是真的有一句话写错了。雨飘下来的时候,我去电影院看了场电影。(到今天我已经忘记看的是哪部电影了)

短短两天的时间,我尽可能的走了最多的路,认真的记住看过的风景。除了城市出乎意料的繁华,阜宁人的善良朴素也让我印象深刻,他们愿意帮助人,即使是面对像我这样的陌生人依然热情,而且丝毫看不到在大城市人眼中常看到的防备。

就像在新盛街,我找一个卖红薯的大妈问路,她跟我说这样走,那样走,非常详细,生怕我走错了,甚至连自己的顾客都晾在一边;在阜宁大桥上,我请一位大姐给我照了张相,她拍了好几张,还说不满意的话我再给你重拍,热情的样子,让我都不好意思了。想起我在上海的时候,第一次去外滩,想要留个影,请一个男生帮忙,他直接挥了挥手说自己不会拍照,最后还是一对韩国夫妇给我拍了张照片。

或许正是这些暖心的瞬间,让我对这个小城市印象极好。离开阜宁的那天早上,天空飘着小雨,好像恋恋不舍。客车上,我跟坐在邻座的女生聊天,才知道自己错过了阜宁大糕和金沙湖公园的景色,也好,留点遗憾,以后或许还会想着再到阜宁走一走,看一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