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薦書丨《戰國楚簡字義通釋》
01
内容簡介
該書以《郭店楚墓竹簡》《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九)和《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伍)中的全部楚竹書文獻為研究材料,在充分吸收既有文字考釋等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系統梳理、通釋出土戰國楚竹書文字字義。内容具體包括前言、凡例、部首索引、正文、材料出處簡稱與全稱對照表、引證文獻簡稱與全稱對照表、參考文獻、部首索引、筆畫索引和後記等幾部分。
《戰國楚簡字義通釋》
雷黎明 著
2020年12月
ISBN:978-7-5325-9829-8
02
作者簡介
雷黎明,西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主要從事古代漢語、出土文獻與古文字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在《語文研究》《古漢語研究》《勵耘語言學刊》等刊物發表專業學術論文三十餘篇。協編、參編《中國出土簡帛文獻引得綜錄·郭店楚簡卷》《古文字考釋提要總攬》等著作。
03
前 言
20世紀之前,中國古代文獻主要以傳世文獻的形式流布於世。儘管各個時代多有出土文獻面世,但大多零散而未引起足夠重視,且其中大部分隨着歷史進程消失湮滅了。21世紀特別是近四十年來,伴隨基礎建設中的考古發掘工作,出土文獻重見天日,已從王國維所處的“發現時代”進入了“大發現時代”。不論在數量上、類型上,還是内容上、價值上,已成了完全可以與傳世文獻相提並重的文獻形式。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一道,成了中國古代文獻的兩翼,共同承載着傳承和光揚中國歷史文化的重擔。因此,出土文獻的研究價值不言而喻。
王國維説過:“古來新學問起,大都由於新發見。”戰國秦漢間簡牘文獻作爲20世紀中國考古學界的四大發現之一,吸引了考古學、古文字學、文獻學、歷史學、文學等領域内衆多學者的極大關注,也因此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學術成就。作爲一門人文社科領域裏新興的國際顯學,簡牘學已然成爲新時期中國早期文明研究取得突破與創新的關鍵。
在古文字學領域,因文字材料的限制,戰國文字階段一直是古文字演變史研究的薄弱環節。20世紀後半期,大量戰國楚系簡牘文獻的相繼出土刊布,正爲學界系統而深入地探究戰國文字創造了機會。這些簡牘深埋於地下而未經後世篡改,保存着當時漢字形體的真實面貌,且斷代明確,地域特色鮮明,數量衆多,因而成了極爲寶貴的古文字材料。在二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能夠重見這些老祖宗留下來的“新材料”,是一種莫大的榮幸;而用好這些材料,將其與新科技手段相結合,推動戰國文字研究新的發展,則成了文字學學科新的課題和使命。
戰國楚系簡牘作爲一種古文字材料,其研究重心在於外顯的形體和內含的意義,這是基礎研究,也是其他研究的基礎。本書即是對出土戰國楚系簡牘文字進行字形解析和字義闡釋的嘗試。
戰國楚系簡牘文獻類型多樣,在進行系統研究時應該加以區分。從內容性質來看,一般分爲文書和書籍兩類。文書類又可分爲幾個小類:一是司法類,如包山楚簡的《集箸》《集箸言》《受期》《疋獄》及另外三組沒有篇題的文書;二是卜筮祭禱類,如包山楚簡的卜筮祭禱記録部分、望山一號楚墓竹簡、新蔡葛陵楚墓竹簡的大部分;三是數術類,如九店五六號墓二~十五組竹簡;四是遣策類,如長沙五里牌四〇六號楚墓竹簡、長沙仰天湖楚墓竹簡、信陽長台關一號楚墓第二組竹簡、包山楚簡的遣策部分、望山二號楚墓竹簡、隨縣曾侯乙墓竹簡、新蔡葛陵楚墓竹簡的少部分等;還有其他類,如九店五六號墓第一組竹簡等。這些文書類楚簡是應用性質的文獻,多見爲記録當時的司法制度、宗教祭祀、喪葬禮制、人名地名等專用名詞而造的專用字,且大多數專用字構形獨特,出現頻率較低;而即使出現頻率較高的常用字,也受文獻類型特殊性的影響,會臨時產生出特殊的意義而不能全面展現當時常用字的表義狀況。
書籍類楚簡文獻主要包括信陽長台關一組竹簡、九店六二一號楚墓竹簡、郭店楚墓竹簡、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等。與文書類楚簡文獻相比,書籍類文獻則相對全面地保留了當時常用字的形體和字義,成爲研究楚簡文字字形和字義最爲理想的材料。同時,目前學界對書籍類楚簡文獻的研究更加廣泛深入,使其更具有學術研究熱點性質,關注度更高,文字考釋等基礎性研究更爲扎實成熟,因而進行系統文字形義研究則更具有可行性。有鑒於此,本書書籍類楚簡文獻爲研究對象,立足於簡牘保存相對完整,簡文圖片相對清晰,文字考釋等相關研究較爲成熟的《郭店楚墓竹簡》《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九)《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伍)中的古代典籍共132篇,通過系統梳理、通釋其文字形體和意義,較爲全面地展示書籍類楚簡文字的形體特徵和表義狀況。
楚簡文意的疏通是本書的基礎。大多數楚簡文字字形結構清晰、表義明確,完全可以依據楚竹書整理者的釋文與考釋意見分析字形、闡釋字義。但因楚簡創制於“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的戰國時代,用字具有特殊的時代性、地域性;同時,這批材料用毛筆書就,用筆的筆鋒、筆勢都會影響字形的結體;且作爲載體的竹簡,在歷史進程中多有磨損與殘斷;再加上書者水平或有差異,部分字不乏因書手個人書寫特色而導致訛誤。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響,使其難釋字占有一定比例。這些難釋字在字形結構上較難解析,在表義方面也阻礙了簡文的順暢釋解。對於這批字,學界多見考釋意見,且大多已形成定論。本書盡力全面收集考釋等相關研究成果,並進行斟酌辨析,力求較爲合理地疏通楚簡文意。
數字化語料庫爲本書研究提供了便捷的材料處理平臺。本書用於研究的基礎平臺爲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應該中心創制的“戰國楚文字數位化處理系統”及其升級版。以此平臺爲基礎,主要從本書研究需要的楚竹書原形字收録、隸定字標注、字形結構分析、用字類型辨識、考釋意見彙集、語言範疇描述以及相關論著目録收列等字段屬性入手,對其進行了補充和完善,並通過吸收學界相關研究成果,逐一對每個楚竹書文字的形體、意義進行了分析描述,使其成爲包含多種屬性、可以多路徑檢索的數字化材料處理平臺。
字形解析和字義闡釋是本書研究的重點。在字形解析內容之前,本書收列了原形字圖片。原形字力求全面展示該字在整個楚簡系統中的形體,因而對於出現頻率較高的字形,只選擇性收列字跡清晰的數例;對於出現頻率較低的異寫字、異體字則儘量收列。因本書排版的要求,對於個別高度與寬度比例過大的原形字,在剪截圖片時做了適當的壓縮調整,但整體不影響字形的結體外觀。對於難釋字字形的解析,充分參考整理者和考釋者的意見,擇善而從,且間有己見。若無法對個別難釋字進行準確的字形結構判別和理據分析時,則盡可能地呈現出結體構件,不再作構形理據的判定。對於字義的闡釋,本書也主要依據整理者和考釋者的意見,並參照《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等相關工具書對文字意義的描述。在某些義項未收於大型工具書或大型工具書的義項描述與楚竹書文字所表意義稍有偏差時,則以個人理解來酌情確定。
需要指出的是,本書還有很大的缺憾,擇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説明:
一是受體例限制,本書只是楚竹書文字的形體解析和字義闡釋,而難釋字的形、義分析條目只呈現一種意見,其論證過程缺失,或可繼續商榷。
毫無疑問,楚簡每個單字的字形結構和在具體文例中的表義都是明確的。但是,受種種因素影響,目前學界對部分楚簡文字的釋讀與形義分析尚存分歧意見,加上可資與楚簡相參照的傳世文獻並不多,無法進行二重證據的相互參證來確定一些難釋字的形義,因而對這些歧釋意見加以整理並篩選判定最合爲理者,是本書研究工作的難點。本書在確定最終依據意見前雖作了大量分析研判工作,但受成果性質限制,只能呈現本人主張的一種意見,其具體論證分析過程缺失,且有些文字形義分析結論受本人學識水平的影響,或可繼續商榷。
二是部分已刊佈的楚竹書文獻未及收入考察範圍,且楚簡文獻仍在不斷出土刊布,已收楚竹書文字部分單字的形義系統或不完備,甚至整個楚竹書文字系統尚不完備。
本書所考察的對象儘管涵蓋了迄今刊佈的大部分考釋等相關研究較爲成熟的書籍類楚簡文獻,但是,本研究既要疏通楚簡文意,整理收集不斷出現的考釋等相關研究成果,對其進行分析取捨,確定最終依據意見,進而準確描述字義;又要考察文字形體演變源流,剪截、處理文字原形圖片,甚至重新造字,工作量巨大,故仍有一批已刊布的楚竹書未及收入,因而已收楚簡文字部分單字的形義系統或不完備;甚至伴隨楚簡文獻的繼續出土刊布,會有“新”楚文字出現,因此,楚簡文字系統或不完備。
由於本人學識有限,書中的問題還很多。《詩經·小雅·伐木》載:“嚶其鳴矣,求其友聲。”這也是我内心真實的呼喚。相信如果能夠得到學界的關注和批評,也是對我的鼓勵和鞭策。但不論如何,楚簡文字字形、字義系統是大型漢語工具書,特別是古文字工具書編纂和修訂時應該充分吸收和增補的材料,足堪重視。
古籍新书报
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简称“古工委”)于2008年9月22日由民政部正式批准成立,为中国出版协会下属的二级组织。现有理事单位40家。
“古籍新书报”是目前国内唯一集中反映古籍整理与研究成果和古籍出版信息的公众号,已成为业内众多专家学者的必读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