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腠三焦”理论治验:尿频、气短案

编者按:关于陈老“膜腠三焦”理论可见往期文章——陈潮祖老师理论创新和方剂学成就

1、马志坚案:女,1.5岁,2018年10月26日,上午来诊,其母代诉:孩子尿频,口渴,喜饮,一天喝十几次,每次喝一大碗(约500ml),晚上还要起床喝2~3次,并且不好好睡觉,爱闹腾。此情况已有半年之久!曾到西医医院治疗多次,无效!观其舌淡红苔白,指纹淡,师辩证为脾肾阳虚,因患儿“不好好睡觉,爱闹腾”,判断伴有肝热。诊断为:尿崩症,方用:小柴胡汤合五苓散,小柴胡汤疏通三焦水道兼清肝热,五苓散温阳化气行水。处方如下:

柴胡10g     黄芩10g     党参10g     姜半夏6g    炙草10g    猪苓15g   云苓15g    白术15g    泽泻15g    肉桂10g    鸡内金10g     神曲10g   麦芽10g   生姜15g   大枣30g    上方3剂  少量多次服用

2018年11月4日二诊, 其母代诉:尿频大有缓解,不起夜了,正常喝水。效不更方,按上方原方不动再进三剂巩固!

分析:此为脾肾阳虚,伴有肝热,用陈老的话就是:阳虚不能化气行水,津液不能上达故口渴饮水,津液下流故小便频数,用小柴胡汤梳理三焦,五苓散恢复膀胱气化功能,其中还有陈老常用的春泽汤,即五苓散加小柴胡汤中的党参,专治咳而遗尿,并有南水北调之意。很简单的理论,很小的用量,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西医却没有任何办法,输液反越输越重。

2、席大章案:女 69岁,心累,气紧,带上自备的吸氧机亦觉气短,上气不接下气,频如厕而无大便出,舌质略偏暗苔白略厚润,舌下络脉较粗大,脉力不足,因其苔白略厚润,且舌下络脉粗大,判断为痰湿入络,处方如下:

生晒参5g  白术15g  麦冬10g  五味子6g  制附片6g  杏仁10g  苏叶10g  前胡10g  竹茹10g  冬瓜子20g  丝瓜藤10g  海风藤10g  桑枝15g  路路通10g  两剂药后复诊,症状消失大半.

讨论:当中的几样藤药使用,受陈老的“膜腠三焦”理论的启发,痰湿入络,用的藤类药,痰湿为什么入到络脉,是用膜腠三焦去解释的.可见,膜腠三焦,无处不到,无处不有,以通调为常。堵塞可致诸病,而调达之法也自然不仅仅限于小柴胡汤一个方证。实际上很多问题都可以用膜腠三焦去解释,只有用膜腠三焦去解释才把很多问题落到实处了,这个问题,又和陈老所提到的“五脏六腑宜通”相契合了。处方用药,多考虑这么一层,疗效大增!


个家观点,百家争鸣!文中观点为作者本人经验,仅供学术交流!

编辑|任宇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