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两朝对云南为何态度迥异?这事还得从唐元两朝说起

大理国是一个颇有知名度的政权,这还得感谢金庸先生,在他的小说《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五绝之一的南帝便是出自大理段氏,而在《天龙八部》中,主角段誉也是出身大理段氏,金庸小说的流行,直接促进了大理国名声的提升,不像南诏那般默默无闻。
段氏也是大理的皇族,从937年段思平建立大理国到1253年大蒙古国灭大理国,段氏名义上统治了大理国三百余年。大蒙古国鞭长莫及,就地任命原大理国国君为大理世袭总管,继续管理原属各部,即便随后元世祖在原大理国境内设云南行省,段氏仍然是世袭的大理军民总管府总管,一直到明朝进军云南。
所以大理国虽然没活到明朝时期,段氏却是活到了,这个家族跟宋明两朝都有交锋。

于宋朝而言,云南不是必要目标

尽管在战国时期楚国就曾出兵征伐云南,楚将庄硚还在当地建立滇国,其后的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也曾经略西南夷,将这一片纳入大一统王朝的统治范围,但也只是统治范围,想要像中原地区那样做的绝对控制,也太为难当时的控制力了。
事实上,别说远在万里以外的中原王朝,就是建立在当地的割据政权,也很难把云南打造成一个中央集权式政权,因为这一片的地形太坑了。云贵高原上群山纵横、河流广步,将区域分割成一个个小块,小块与小块之间的通行难度极高,这简直就是天然的割据地形,连消息传递和人口流通都不顺畅,怎么搞权力集中?
这种地形限制导致中原王朝对云南的管理一直很松散,到南北朝时期,南北分裂互殴,南方主力最南也在长江沿线,加上交州时不时就要出乱子,南朝碍于交通阻隔,对于西南的管控能力进一步下降,西南的离心力逐步增强,《梁书》里连西南州郡的数据都没了。
隋朝太短,还来不及经营西南,这个任务留给了唐朝,而唐朝史无前例地碰上了高原上的对手——吐蕃,双方从西北打到西南,新疆甘肃是战场,西南也是战场。
在唐初,云南地区有六个部落比较强大,称为六诏,开始他们都臣服于唐朝的羁縻州县,吐蕃崛起后,将手伸进云南,六诏中有五诏相继臣服,唯有最南方的蒙舍诏(又称南诏)没有,于是唐朝扶持南诏与五诏抗衡。
到开元年间,南诏一统六诏,国主皮逻阁受封云南王,随后跟唐朝干架。唐朝屡次攻打南诏,损兵折将,却是徒劳无功。
南诏国很多制度都是学习唐朝,加上强悍的国力,竟生生建立起一个集权政权,而且夹在唐朝跟吐蕃之间摇摆,趁着唐朝在安史之乱后的衰落,屡屡进攻西川和安南等地,一度攻破成都外城。
当然,老师最后都陷入了军阀割据,有天然加成的学生怎能不走上同一道路呢?在唐朝末年,南诏也深陷军阀混战的泥潭,南诏王成为傀儡。
段氏经过军事征伐成为军阀中的优胜者,建立了大理国,但段氏的实际管辖区域也就是洱海周围一带,原来南诏旧境的大部分地方对大理国只是口头臣服一下,大家还是各过各的。
这么多人住一起,难保不会出现矛盾,于是大理国的历史,基本就是一部内讧史。这种内部争斗无疑极大地消耗了大理国的实力,使得她无法向南诏那样拳打四川、脚踢广西。
大理国实力不够强,使得他们没有主动挑衅宋朝的举动,而宋朝这边,也少有对大理国动手的心思。
966年北宋灭后蜀以后,宋朝疆域就跟大理国接壤了,灭蜀大将王全斌建议宋太祖赵匡胤“乘势取云南”。宋太祖却拒绝了,理由就是吸取唐朝教训:“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划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
众所周知宋太祖定下的统一方针是“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可一来云南在唐朝就已经脱离控制了,不属于宋朝理想当中要光复的旧疆,二来北方契丹蠢蠢欲动,宋朝不可能倾全国之力南下,那样是要被契丹趁虚而入的,加上南诏在唐朝时的战绩,这不是块好啃的骨头。
宋太祖在位时期,宋朝没有跟契丹正面交锋,契丹支持的北汉却活跃的很,屡屡进攻宋朝,宋太祖为此三次大规模进击北汉,这也说明,他定下的统一方针不是死的,要是北方好打或者南方难打,随时可以调头的。
宋太祖去世后,北宋努力经营北方而不可得,宋太祖北伐失败,燕云十六州光复无望,宋真宗跟辽国(契丹)干架后也只是以檀渊之盟收场,宋仁宗时西夏又建国了,打打和和一转眼就到北宋末年了。南宋的北边更乱,熬死了金国来了大蒙古国,压力更重。
在北线如此繁忙的情况下,宋朝根本没空去管西南边角安安分分的大理国。宋朝跟大理国的官方往来非常少,而且多是大理国主动示好,宋朝不理不睬,在侬智高叛乱之前(一说侬智高逃入大理国),宋朝从未主动与大理国通使的记录。
当然,双方做生意还是比较频繁的,对于生活比较苟(能当皇帝就行)的宋朝皇帝而言,这种官方互不往来、民间贸易频繁的和平双边关系是非常理想的,反正做生意宋朝没带怕的。

于明朝而言,云南势在必得

大蒙古国灭掉大理国后,大理国旧地又成了元朝的云南行省,脱离数百年的云南又回到了中原王朝的怀抱。原本秦汉留下的温暖就不多,这么长时间过去,早就散得一干二净,当地对中央毫无认同感,远在天边的皇帝,哪有土司来得亲切?在这种情况下,元朝对云南的经营等于是从头再来。
云南的地形极大地增加了元朝治理的难度,元朝不得不通过当地土司来进行间接管理,段氏大理军民总管府总管的职务就是这么来的,他们家在洱海周边待了几百年了,树大根深。
此外,元朝派梁王率领重兵驻守中庆路(今昆明),将大量汉人、蒙古人、回回人、契丹人迁往云南,驻守交通要道,保障道路畅通,云南的汉化和伊斯兰化就此开始。
开拓是艰难的,元朝在云南的统治很不稳固,三天两头就要打仗,连户口都难以统计。到了元末,元朝自顾不暇,在云南只能控制湖广、四川至云南通道的主要据点和昆明及其周边。
元朝灭亡后,明太祖朱元璋对云南表现出来极大兴趣,这跟他的思想有关,我们知道明太祖是承认元朝的,把元朝当作正统王朝,他的明朝也不是承继宋朝,而是承继元朝,跟宋太祖想光复唐朝旧疆类似,他想继承元朝的领土,以此证明自己是上天降下的取代元朝之人。
为此,明太祖在灭掉元朝后,派出数批使者前往安南、高丽、日本等国,宣示中原已经易主。
此外,明太祖又是个很重视“华夷之辩”的人,他认为夷人之土得来无益,征伐耗费无数,是得不偿失,于是钦定15个不征之国。在对云南的问题上,明太祖前期也以怀柔为主,不想去打这种山高路远的地方。
《明太祖实录·卷之五十三》:(洪武三年六月)戊寅,遣使持诏谕云南、八番、西域、西洋琐里、爪哇、畏吾儿等国。
这里把云南、八番(贵州一带的少数民族总称)和西域各国、海外的西洋琐里国等放在一起,多少可以看出明太祖对云贵一带的态度,他认为这两地是可以放到羁縻系统里的。
羁縻是一种松散的管理,可再松散,前提也是低头叫大哥,镇守云南的梁王却是元朝的死忠,杀了朱元璋派去的使者、招降明朝边军,以示忠于北元。
明朝最主要的威胁还是北边的北元,明军主力部署于北部,这也是明太祖不想跟安南这些四夷大动干戈的原因之一,没空搭理你们。可云南这么干就不行了,要是北边打得你死我活的时候,西南方向给捅一刀可怎么办?
于是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廷发兵三十万,大举进攻云南。取云南,贵州是必经之地,自然也要拿下。
次年闰二月,明军基本平定云南境内的拥元势力,拥护元朝的段氏成了最后一个刀下亡魂。
当然,云南的地理限制并没有消失,明朝在云南的统治也很薄弱,为此明太祖不得不把义子沐英留镇云南,哪个土司敢冒头就揍谁。沐英及其子孙镇守云南两百余年,直至明朝灭亡,而在这两百余年间,明朝用一场场血的战争,对云贵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将这片地区消化了大半,剩下的一小半明朝没机会了,只能交给清朝完成。
如果梁王肯低头的话,说不定云南就变成关西七卫那样羁縻统治的地方,随着明朝国力衰退,这些地方十有八九都要丢掉,之后还会不会收回,那就看运气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