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的儿子交友套路让我吃惊,娃的社交秘密你不可不知!

最近群里在热议的话题是:如何帮助娃迅速融入集体、交到好朋友,尤其是性格敏感内向的娃,万一交不到朋友,他们是不是会很孤独?

关于这一点,我是很有话语权的,因为OK就是一个超典型的敏感内向型娃,入园前他就不怎么喜欢集体性活动,所以进入幼儿园后,我一度很担心,但是我没和OK表露过,只是跟进观察中。

先和老师做朋友

果然,3年前入园,那些外向开朗的孩子即便都是第一次见面,也立马迅速地融合在了一块儿,嘻嘻哈哈打成一片。而OK好不容易“脱开”我,但也只愿意在一旁看看,绝不参与、也面无表情。

虽说我不想总问他有没有交到好朋友,这对他绝对是件压力很大的事情。但拐着弯的还是想从他那里得到一些信息,“你有没有觉得印象比较深刻的小朋友或者你特别喜欢的呀?”不过答案让人失望,没有,我和他们都不怎么熟悉。

有点不甘心,和老师打听,幸好老师的回复让人安心不少,他社交没问题,好朋友或许是还没交到,但是他和小朋友的交流都很顺畅。

“妈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今天交到了一个好朋友,你猜猜看是谁?”直到有一天,OK有些兴奋地和我“报喜”,我这才发现,孩子的世界好有意思,“哈哈哈,是我们的杨老师!”

啊!他真是另辟蹊径。怎么和老师成为好朋友的?因为她总是愿意和我聊天,我很喜欢她,所以我觉得她可以是我的第一个好朋友!

原来对于这类孩子,他更渴望交到一个比他能量大、可以给他支撑的朋友,显然老师是这个阶段最合适的选择。老师是孩子在新环境中交朋友的桥梁,当孩子缺乏社交技巧、不知道如何与其它小朋友互动起来时,和老师的互动不会冷场、不会被拒绝,老师还有办法提升互动,这个过程可以缓解孩子在陌生环境中的不安和紧张,在和老师熟了之后,老师也会有意的带他去融入集体。

只要有一个朋友,就说明娃的社交没问题

在我们常规的认知里,总觉得只有孩子愿意要与很多的小朋友玩,那才叫社交不错。但事实上,心理学家很明确地指出,孩子进入一个新环境、一个新集体后,有一个自己喜欢的朋友就足够了,不用追求数量。只要有,就说明他的社交没问题。
因为有了至少一个朋友后,孩子的世界也会慢慢打开。在通过和这一个朋友的深入交往后,他会累积起自己社交经验,再渐渐和其他有共同语言的人发展出友谊。

能交到一个朋友,就说明孩子并不抵触接触别的小朋友,也没有被别的小朋友排斥,只不过他们对于交朋友这件事其实和成人一样,他们也有自己的选择和考量。

而对于大多数内向慢热的孩子,他们的好朋友一定不会多,尤其在短时间内。
OK就这样,他很“矜持”,一般不轻易“邀约”。

但人的气场有时候就是这么有意思,有好几个性格外向的小朋友老喜欢来逗他玩,慢慢的他和他们熟络起来。偶尔我开始从他口中听到固定一两个小朋友的名字了,也经常会听他和我说一些他们互动的细节。

“他不是那种自来熟、跟谁都能打成一片的类型,但在交朋友上有自己的节奏和特点,他比一般小朋友更容易察觉到别人的情绪,也因此显得更会关心人,会有暖人的举动,所以他不怎么多说,但不妨碍小朋友们很喜欢他。“老师有一次和我聊起这点,正好解答了我的小疑惑——一个不怎么主动的小朋友是如何交到好朋友的!

要娃在集体中更愿意表达,需要爸妈这么助力

“单独个体对个体的交流是很可以的,他也很善于表达自己。”中班暑假的时候,OK念完一个其他幼儿园的夏令营后,来自法国的主教老师跟我说,但是他谨慎保守的性格依然会让他不敢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如果你想再推他一把,可以有意识地组织一些集体活动,也就是国外几乎每个有娃的家庭都会设立的'玩耍日'(Playday)。在这一天,爸妈们会邀请小朋友来家里,让娃做小主人,决定今天怎么招待他的朋友们。既让娃有机会交到朋友,又让他们不至于一个人在家无聊。
不过,这也不是随便找几个小朋友一起就好了哈,也需要花一点小心思,老师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人数:2-3个:玩耍日的小朋友不需要很多,更多的是希望他们可以从中学会组织、分配、沟通~
-时间:1-2个小时:时间也不需要很长,过长的时间会让娃儿们感到疲惫,所以1-2个小时就足够。
-提前准备:准备一些娃喜欢的游戏和活动,并让他们自己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招待朋友会让他们对自己感觉更好。
这样的活动确实有效,因为OK是作为发起邀请一方的小主人的,这个角色尤其受锻炼,他需要有自己的主张和安排,有小主人翁的心态,要去组织。
一开始他会不知所措,纵然是熟悉的小朋友来,也不知道如何和他们展开互动。于是我按照老师的建议,在其他小朋友到来前,跟他有个比较详细的商量,你觉得小朋友来,你要不要提前准备一些什么啊?到时候你希望和他们玩什么?如果他们不想玩,你还有什么提议?其实可能孩子们真正来的时候,一切并没有按照之前设想的进行,但这没关系。重点是,他会比先前大方地招呼小伙伴们。你前期和他的商讨足够充分,相当于是给了他莫大的力量,让他觉得自己是能应对的,慢慢的对这样的场合他开始驾轻就熟,大胆一些,才能让他在集体面前愿意跨出勇敢的一步!
现在OK已经念小学了,入学后的社交进程显然已经比幼儿园阶段要快很多,他迅速找到了几个玩得来的好朋友,在集体面前虽说仍然不那么主动爱表达,但也偶有几次,他会站出来说,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我认为于他而言,已经很赞了~急不来

有一点要牢记,不教娃说“我能和你一起玩吗”

最后特别想分享一个故事,这个大家一定都会碰到,但我们的做法十有八九都错了,这也是我后来明白的!

有一次我和OK在公园玩,几个看起来比OK大一点的小朋友正拿着落叶和树枝在玩过家家的游戏,OK在一旁看了一会,很想一起却插不上话,小朋友们自己玩的高兴,根本没空看旁边这个眼巴巴望着他们的小家伙,OK就很有挫败感,开始向我求助。

我很自然地就跟OK说,'你主动问问哥哥姐姐,可不可以跟你一起玩。”

OK听完就是不敢开口,见他扭捏,我在一旁帮腔,对着那些玩树叶的小朋友们说,可不可以带弟弟一起玩?

小朋友们,压根没有听到的样子,继续手里的活

OK更加尴尬了,后来才知道,他们正玩得兴头上, 根本不需要多一个人进来。
要知道,娃儿们的社交概念和成人可不一样,他们很少询问,都是直接就开始一起玩,所以有礼貌的自我介绍和询问对他们来说没有意义,反而正好明确的给了他们一个拒绝的机会。
但这直接开始玩也不是强硬插入,而是需要扮演合适的功能。
所以不同于之前,我会退到一边安慰ok,并带他去别的地方玩,这次我认真的问OK:
'你观察下,这些小朋友在干嘛?'
'他们在把树叶当成面包在卖。'
'嗯,是的,他们要卖给谁呢?
'卖给买面包的人。'
'对,那你就去跟他们买好不?'
OK点点头,走过去,问其中一个小朋友'你的面包怎么卖?”小朋友们看来了顾客,就争先恐后的跟OK报价,想要这个客人买下手里的'货物',他们很快玩到了一起。
所以,教娃做一些相关的事情,承担起其中一个角色的作用,自然而然的融入是最有效的方式,也是帮他“破冰”很妙的一招哦~
资料来源:
-https://whatparentsask.com/how-help-my-child-make-friends/
-https://www.babycenter.com/0_how-to-help-your-child-make-friends_64133.bc
-https://childmind.org/article/kids-who-need-a-little-help-to-make-friends/
-https://health.clevelandclinic.org/8-ways-help-child-make-friends-schoo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