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中,为什么唐朝北方的军队有好好的大唐盛世不过,却愿意跟着安禄山反叛?

安禄山起兵初期,整个唐朝估计没人敢相信这家伙居然会造反,深受玄宗宠爱的他不应该造反,玄宗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久久不能平复。

安史之乱前,上至皇帝下到平民都处于醉生梦死状态,他们觉得如此盛世最应该做事情是享受,而不是锐意进取,正是因为该种举措,让蜀人对于安禄山、史思明叛乱举动没有一丝准备,以至于唐军猝不及防全线溃退。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唐朝北方军队放着好好的盛世不过,却跟着安禄山造反,主要在于确实没办法活了,否则他们也不愿意走上反叛之路。

其实,想要了解为何唐朝边军会跟随安禄山反叛,绝不后悔,主要有两个原因:

利益捆绑让北方各省愿意跟随安禄山造反:

早期,唐节度使只有军事指挥权,并没有募兵权,后因府兵制崩溃,节度使获得募兵权利,也就是说这些士兵既属于唐朝中央政府,可他们也听从节度使命令和调动。

有这方面优势后,安禄山便找有机会在军中培育自己的势力,以便于自己更好控制军队。

因此,安禄山选拔军队指挥官时候,优先考虑基础将领,毕竟这些人没家庭背景,十分容易掌控,经过一番努力后,安禄山已经筹备了自己的亲信将领,这些人包括李归仁、孙孝哲、蔡希德、牛廷玠、向润客、高邈、李钦凑、李立节、崔干佑、尹子奇等。

这些人大多出身贫寒,在被安禄山提拔后,认为自己如今权势都是依靠安禄山,因此内心暗自决定要对其忠臣,安禄山也懂得拉拢人心,并没有对他们随意打骂,而是当做亲人一样关心。

因此,这群人十分渴望安禄山能有宏图前程,这样他们就可以鲤鱼跃龙门,从而彻底翻身,所以,安禄山选择造反时,手下的将领自然双方赞成。换个说法我们也能理解,也就是说安禄山就算不愿反抗,底下大臣感觉到皇帝会对安禄山产生不利,他们也会劝说其反抗,有可能让原本还没做造反决定,安禄山彻底上走造反之路。

安史之乱前,安禄山军师严庄、高尚、阿史那承庆等人力劝,才让安禄山下定决心造反,从中能看出,安禄山身处高位,造反与否都是自己难以决定,他只能服从大家利益,才能确保自己安全,否则有可能会被底下人彻底除掉。

安禄山集团中有三类人,一种是直接提拔武将集团,还有种是谋臣集团,最后种是自己亲属,这三种人跟安禄山的利益捆绑最深,最不可能跟他唱反调,毕竟他们知道一旦安禄山完蛋,自己死期也不远,为了自己安稳只能一条路跟安禄山走到底,为自己换来光芒前途。

从中能看出,安禄山驾驭人心却是有一套,要不然在其起兵初期,有可能底下将领就起来造反,彻底将其抓起来送到长安邀功。

底层官兵跟安禄山没有利益瓜葛,可他们为了生存原因跟安禄山

上层集团确实和安禄山有剪不断关系,可底下士兵之所以跟随安禄山造反,在于安禄山找了个不错的理由,就是奉玄宗的旨意,进京讨伐奸臣杨国忠。

底下士兵一听,安禄山奉皇帝命令,大家自然都愿意跟随杨国忠到长安杀掉杨国忠,从而让自己获得一大笔可观的奖赏。另外,就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们不可能反对自己上级的命令。

于是,士兵们在安禄山带领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多座城池,在这期间,士兵们聚集了足够多的财富,同时也犯下了无数血债,这样一来,这些士兵就算想投降也不容易,一方面唐朝宣布他们是叛军,还有就是过多的血债让士兵们不敢投降,深怕会被唐朝清算。

这种情况下,中低层官兵和安禄山为首上层指挥官捆绑越来越紧密,以至于安禄山死后,他们继续跟随上层所推荐安庆绪、史思明等人,毕竟在他们心中,只有有个带头人,事情都不会朝最坏的地方发展。

可以说,安禄山的欺骗,再加上唐军确实不堪一击,让大量中低层官兵尝试到甜头,以至于士兵们打起仗来卖命万分,打赢了自己可以获得最大利益何乐而不得。

后来,唐朝上层发现问题所在,决定赦免士兵罪状,仅对上层指挥官追责,士兵们看到自己被赦免,再加上唐军势大,最终看情况不对,决定投降唐军,为自己换一条生路。

综合所述:

安禄山叛乱一方面在于集团内部一些野心派看到唐朝衰落认为有利可图,因而鼓动安禄山叛乱,安禄山作为集团代表人物,很多时候需要为大家考虑,而不是单独为自身,因而,他的叛乱更多是身不由己。

底层士兵跟随安禄山叛乱,在于安禄山欺骗、蛊惑让他们觉得安禄山所说一切都是对的,因此他们愿意跟随安禄山起兵反唐。

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