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逸事

我没见过我奶奶,听说爷爷不到五十岁的时候,奶奶就病逝了。奶奶没留下照片,我常想象奶奶的模样,想不出就问母亲,母亲说奶奶长得特像二姨奶。五六十岁的二姨奶,就住在三里外的棺材沟,是当时我见过的最好看、最亲切的老太太,小脚,瓜子脸,大眼睛,脸皮白净,头发略有花白,一笑就露出一颗银牙。

父亲只有一姐一妹,爷爷自然和我们住在一起。爷爷性情耿直,善良厚道,寡言少语,只知干活。可一旦被惹急了,也能发几分钟的火。

土改时为让翻身做主人的农民们解气解恨,要将地主富农分子及其子孙后代,乱棍打死。爷爷胆小不敢打,有人质疑说爷爷思想落后,阶级立场有问题。这事儿就重了,爷爷知道利害,得表示一下,便拿起木棍,去捅一具血肉模糊的尸体,没想到那尸体竟然还活动了一下,吓得爷爷扔掉木棍,呕吐起来。爷爷病了,卧炕好几天,还时常说胡话。

三年灾害时,人们饿得连榆树皮都扒下来,晒干碾成粉末吃,即使搀兑在苞米碴子里,做出来的稀粥,也是滑溜溜的像鼻涕似的,一看就恶心想吐。村里的榆树都没了皮,就是白天,看着一棵棵白花花的无皮树,都瘆得慌。没榆树皮可扒,就把脱粒后的苞米骨子粉碎成面儿吃,小孩子不知轻重,吃多了排不出便,得用树棍儿抠。文革伊始,学校搞忆苦思甜,在喂猪用的白菜叶糠里加一些苞米面煮熟,怕咽不下去还放了一些糖精,没想到我们却吃得兴起,都抢了起来。

爷爷是全村最苦大仇深的老贫农。生产队忆苦思甜会上,大队书记让爷爷诉旧社会的苦,爷爷想了半天不知说啥。跟爷爷扛过活的大队长于百臣启发说,旧社会干活累不累?爷爷说累,可累是累,挣得多,在宋大虾家扛活,一年能挣十五石粮食。大队长不悦意了,说你别讲了,狗嘴吐不出象牙来。

爷爷觉得是我们姐弟七个孩子能吃,才导致吃糠咽菜挨饿的,就提出分灶自己做饭。母亲拗不过,只好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粮食按人口分开,还多给了爷爷半瓢。爷爷自己做,吃的真是比我们好。他蹲茅房时发现脚边有一棵茂盛的马齿菜,便捡了宝似的拔回来,搀点苞米面,放小锅里熬,发出的香味使我们直咽口水。可不久爷爷就没吃的了,在母亲的劝说下,他只好又和我们一起吃。大姑知道此事,就数落爷爷,吃着大姑带来的苞米饼子,爷爷一声不吱。大姑突然发现爷爷眼圈发红,就立刻闭了嘴。

爷爷是村里公认第一的好庄稼把式。有一次,生产队扬场的时候,爷爷发现大家都在磨洋工,他很生气,就赌气自己使劲儿干,到了休息的点儿了,别人休息了,爷爷赌气不休息,还在一个劲儿地干,结果累病了,躺了好几天。有一天我大姑来了,母亲就将此事告诉了大姑,大姑就抱怨爷爷,说他傻。爷爷大怒说,怪不得都说“地富”家里没一个好东西!这话捅到了大姑的伤心处,大姑父是戴帽的富农分子,大姑被爷爷气得,放声大哭。

爷爷喜欢吃猪肉,而且最爱吃肥肉,他说肥肉才香。母亲说爷爷让人宾服的是中午吃一碗肥肉,晚上还能接着吃,也不闹肚子。可家里好几年没养年猪了,不养年猪自然就是一年没有油水。父母终于养了一头猪,可到年底也就八九十斤。那猪动作敏捷,要杀时竟跑了,我和大哥前后街地追,终于赶回猪圈,抓住捆好杀了。那天中午吃肉时,母亲为了节省而分着吃,给了爷爷一小碗肥肉。爷爷吃着肥猪肉,眉开眼笑的,还喝了几盅大姑给的地瓜干白酒,脸都红了。可不知怎么爷爷突然就哭了,而且是一言不发,泪流满面,那是我第一次看见爷爷哭泣。母亲见状,也双眼潮湿,说爷爷是想起了难心事儿。

爷爷还特别喜欢吃饺子,还把饺子称为姑子。我发现每当过年过节家里包饺子的时候,爷爷就很是高兴。他的高兴主要表现在去扫院子和门前的街,而且扫得很认真仔细,扫得干干净净的。爷爷不会包饺子,看饺子还没包好,就在屋里屋外地走动。母亲煮饺子的时候,爷爷早已将酱油和筷子放在堂屋高桌爷爷固定的吃饭位置,等着饺子。爷爷着急吃饺子,就嫌母亲煮得慢,便经常对母亲说,饺子飘上来就是熟了,还省烧草。母亲不听爷爷的,饺子锅一开,就倒进半瓢凉水,说是得开三次才算煮好了。爷爷每次吃完饺子,还要喝一碗“姑子汤”,就是煮饺子的汤水。

爷爷十七岁起,就在谢屯的地主宋大虾家扛活。一年秋天,当打头的爷爷见苞米饼子不管饱,大怒,一脚踢翻了饭桌,质问宋大虾吃不饱怎么干活。慌得宋大虾立马虾成一团,忙骂老婆赔不是,重新做饭。爷爷高个儿圆脸儿,一对又长、又黑、又浓的寿眉,弯曲在两侧外眼角上,头发一直黢黑,一副花白的络腮胡子,稍驼的古铜色圆背,脸部不知怎么了,不时神经质地带动脑袋向左快速摆动一下,八十多岁了还能到井边拔水挑水。我脑中常浮现爷爷光着上身赤着脚挑重担,不用放下就能不断地左右换肩的优美姿态,汗水像条条小溪在爷爷古铜色的背上蜿蜒而下,洇透了黑色的裤腰…

爷爷叫董锡荣,属鼠,生于一九〇〇年正月初十,一九八七年春天去世。

(0)

相关推荐

  • 父母离婚,被当成「皮球」的孩子

    ' 当夫妻决定离婚,一些孩子成了弃子.父母双双躲开抚养他们的义务,他们只能跟着祖辈生活,有些人更是只能自力更生.父母的不闻不问和嫌弃,成了他们一路走来无法驱散的阴霾. 朱萧 32岁 男  吉林省吉林市 ...

  • 【154】“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陈希瑞作品

    泪光中的母亲 陈希瑞(山东)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一首<岁暮到家>,道尽了清朝诗人蒋士铨有母爱.有娘疼.有娘询 ...

  • 【北梦南缘】第168期,抒情散文:我的大姑

    编者语: 作者,陈军.我小姑家,也是我小舅家的大女儿,警官学校毕业,现在当地县公安局任职.聪明,善良,智慧,才学.我们从小一起长大,似亲姐妹一般,更有过之而无不及.此篇文章,就是表妹在我母亲去世后,怀 ...

  • 【在人间】常万朝丨仰望西山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仰望西山 □ 常万朝/文 昨晚,我梦见大姑用颤巍巍的双手捧着半碗粥,摁到嘴边却喝不进,喝进嘴里又咽不下. 病情加重了?不觉心情凄然,我得回去看看她了. 在这个无风的上午,沐着冬 ...

  • 碎姑

    乌斯太的天阴的很沉,远方晴日里黄色的沙岭此刻却变得灰蓝灰蓝,低垂的天幕也灰蓝灰蓝,象是那几栋大烟囱里冒出的烟的颜色,象一些古城堡的斑驳,一定会下一些雨了,尽管这个地方很少下雨,但雨终会下起来,就象我早 ...

  • 渐渐地长大

    ​        渐渐地长大 作者:刘锴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中,天真烂漫的我,"渐渐& ...

  • 【文艺众家第四期有奖征文 第9篇】贾文||盼年

    文艺众家第四期有奖征文活动征稿  主题:年. 时间:2017年1月19日至2017年2月18日. 形式:散文.小说.诗歌.书法绘画摄影. 欢迎各位老师积极参与.发表在平台的作品,除了打赏的稿费外,还将 ...

  • “芙蓉杯”首届全国文学原创大赛入围作品-

    我的大脚奶奶 文/蒋志红 因为一场重感冒,我情绪低落,躺在床上昏昏欲睡,没有半点食欲,嘴里满是苦涩. 儿子劝我上医院看看,可是,我天生不喜欢带药味的东西,更惧怕那长长的针头无情地扎进我的血管,冰冷的药 ...

  • 春节:传承文化基因(第四波)

    春节虽已过去,"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单元的学习正在进行,孩子们在学习中创造,在创造中学习-- (插图来自网络) 小军的春节 程嘉怡 "嗖──轰!"伴随着烟花喜悦的 ...

  • 名人逸事︱一个善念改写了二战历史

    在历史上,艾森豪威尔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传奇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担任盟军在欧洲的最高指挥官,负责计划和执行监督进攻维希法国和纳粹德国的行动.不承想,期间同样遇到戏剧性的一幕. 一天,作为欧洲盟 ...

  • 晋朝历史人物——谢衡(西晋大臣、文学家,谢安祖父)

    谢衡(240-300):字德平,号衡再(按<辟雍碑>).陈郡阳夏人.西晋三品大臣.文学家,谢安祖父,晋武帝咸宁四年(278年)时已为博士,并于278年所立之<辟雍碑>上有记载. ...

  • 祖父郭生白先生经典方“瓜蒌汤”的再解读 ——新冠肺炎适宜方法探讨

    今天要通过我所著的<本能论新解>来为大家重新解读祖父郭生白先生治疗肺感染的经典方剂--瓜蒌汤. (2011年5月15日"大医传承"文化工程启动仪式在中国中医科学院隆重举 ...

  • 匡燮散文连载《我的起源》12《祖父》上/轩诚清读

    文/匡燮 播读/梁轩诚 编辑/清慧 上期结尾: 老祖母一生不仅关照儿子,更关照她的孙子,六个孙子都是由她帮着拉扯大的.尤其对她的长孙我爷爷,更是宠爱有加,希翼日后他能为官作宦光宗耀祖.所以这才有了我爷 ...

  • 匡燮散文连载《我的起源》13《祖父》下/轩诚清读

    文/匡燮 播读/梁轩诚 编辑/清慧 上期结尾: 那时候,吴佩浮正在洛阳招兵买马.爷爷在离家从戎的那一刻,他定是充满了憧憬和激情,而母亲让二弟当家的一时不快,即随着一路上荡起的尘埃,早已留在了身后,何况 ...

  • 939期 || 罗志英作品:与《红楼梦》作者祖父交往过的诗人屈复

    妥说  |  文史  |  艺术  |  诗词  |  文苑  |  经典  |  诗经 美丽赏析: 清代中期诗坛创作虽然极其兴盛,但诗人大多不敢直面社会现实,诗歌创作多流于肤廓.关中诗人屈复高标独出 ...

  • 【翰墨流芳】文徵明71岁小楷“兰亭”逸事,精彩之作!

    (唐)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序图> 北宋摹本,辽宁省博物馆藏 关于王羲之<兰亭序>的下落,有很多传说,莫衷一是.其中有图有文字的记录,当属唐代阎立本所绘<萧翼赚兰亭序图> ...

  • 武当山百岁坤道李诚玉的逸事(4)

    五.勤劳俭朴伴终身 李诚玉是一个十分勤劳的人,一生不曾有一天悠闲. 年轻时,她挑水洗衣上山砍柴甚至犁田耙地什么都干:上了年纪以后,她拣柴缝衣扫地做饭也一刻不闲:既使是有病不能下床的那段时间,她手脚眼睛 ...

  • 武当山百岁坤道李诚玉的逸事(3)

    1996年,中央电视台拍摄<武当>专题片,剧组使用了一架轻型直升飞机.因无处停放,飞机就临时停在玉虚宫空旷的大院里.直升飞机在武当山城区不停地起降.低空盘旋拍摄,吸引了众多的人前往观看.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