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2:习惯性指责是因为恐慌无力!

你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习惯性以指责的方式与人交流?明明是自己的诉求,却总以一幅置身事外的态度,去指责别人没有拉自己一把。习惯性的把一切不顺心的事都怪罪于对方?如果对方没有如预期满足自己的诉求,就会习惯性把对方想的很坏,人品很差,动机不纯。习惯性指责源于不敢面对自身的问题!

我在撰写《结构学》的《精神结构》相关内容的时候发现:一个人在批判和赞美别人的时候都存在某种隐蔽的目的,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这种目的不是由理性触发的,甚至自己都意识不到,但在底层确实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向对方施加影响并引导对方顺应自己的喜好和诉求。

通过评价一件事,一个人的行为、品格或道德,就能够影响到对方的心理和行为,这几乎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即便是婴儿也会通过哭闹来影响父母的行为,以达到满足自身需要的目的。为什么通过评价就能影响到人的心里、情绪和行为?底层逻辑请阅读《结构学》的《C4:是非的源头》。

人的指责皆源于对自身状态不满又无能为力的愤怒。《穷是万恶之源!》中阐述了一种现象:精神结构的调度机制很容易形成死循环,它呈现出上瘾的状态,为了缓解这种不安,精神结构调度系统所启动的保护机制会驱使着人以敌视、逃避、和白日梦的方式来缓解:人越感到失望就越容易愤怒,对外部的人和事充满敌意,同时,遇到问题的时候习惯性的逃避和拖延,如果一直被冲突的情绪所困扰,就会反向提纯一个道德上无比完美的自我形象,并认定这就是最真实的自己。比如说,一个人越是在人际关系中举步维艰,反而会滋生出一个人品道德都无比高洁和伟光正的自我形象。如此以来,就能瞬间把现实中的挫败,转化为道德上的优越感,并通过这种虚假的心理优势临时性的缓解焦虑。接下来,会越来越无法容忍任何人和事对这种虚拟的自我形象的质疑。因为这种质疑会戳破泡泡,露出难以忍受的现实:就如同黑客帝国中墨菲斯突然关掉了母体虚拟出来的世界,让尼奥看到了自己其实是置身于破败不堪的城市下水道里!

人会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外部做出筛选。无论是蜗牛还是贝壳,自身越是脆弱无力就越需要坚硬的外壳把世界隔离在外面。更热衷于找同类扎堆,宁可整日互相抱怨,互相猜忌,互相踩踏,也不愿意从阴沟暗角中爬出来——彼此更热衷于寻找对方身上的问题并放大别人身上的缺点,通过指责对方的瑕疵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以及道德优越感和情绪上的宽慰。窥探和指责所带来的快感甚至比自己取得成就还快活。对无力者而言,建设性的努力会让自己很痛苦,但破坏性的行为却能让自己获得片刻的舒服。因为感到绝望的人,内心深处那颗地狱中长出来的幼苗确实需要污水来浇灌,并在黑暗中疯狂的生长…

无论什么社会,现实世界都是分层隔离的,困在下面的人,不仅物质匮乏,精神会更加的贫瘠。人是以自己为标尺去丈量外部的一切,不管多么复杂的世界,人都会把它简化为自己能理解的样子。所以,什么样的群体就相信什么样子的故事。人越是无力就越会习惯性的指责别人。深陷自我编织的牢笼又无能为力的人,往往以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以婴儿的标准要求自己。

一个人无法控制自己,就会试图通过支配别人来佐证自己的影响力。这种控制首先会表现为一种指责,所有的评价和指责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将外部世界驯化成自己可控的样子。为什么越虚弱的人反而越强势,越做不了正确决策的人越喜欢自己做决定?这不仅仅是一种虚张声势,而是一种缓解不安的方式——虽然它会导致更严重的不安。

有时候你讨厌一个人,并不会稳定的讨厌对方某一个点——这回导致对方加速改进。你几乎是随时随地看对方哪里都不顺眼,而且,你的潜意识会在你指责对方时有意的让对方无章可循。迫使让对方陷入疲于奔命又力不从心的状态,最终不得不放弃和逃离——这才是你真正的本意!事实上,你骨子里并非讨厌这个人身上的某个特点,而是害怕与这个人建立紧密的连接。这种连接让你感到不安,你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摧毁这种连接!

你为什么要摧毁连接?因为你感到不安。你为什么会感到不安?因为你不相信自己能够与之建立稳定的关系,不相信能在这种紧密连接中获得预期的东西。精神结构的运行机制中阐述过:抽象自我对主观世界的主导性和掌控力才能触发让人感到愉悦的情绪因子。一个人即便再走投无路,一切都处于失控状态,他依然能在最后的事情上拥有主导权,那就是:控制痛苦和决定是否放弃生命。世人会将自杀视为懦夫的行为,但对当事人而言,他的世界中一切都已经支离破碎,完全处于失控状态,这是他唯一能够掌控的事情。绝大多数人都缺乏置身于不确定的煎熬中的勇气。真正的领导者就是在不确定中提供确定性指引的人,绝大多数人都以来他所提供的确定性让自己活的从容。所以,真正的领导者像蓝宝石一样珍贵。社会给与更高的回报也是理所当然的。你无法在一团迷雾之中让大家都感到安心,人家能够做到,所以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珍贵。物以稀为贵嘛!

不管男人还是女人,许多人在建立双边关系的时候,需要的不是一个朋友、伙伴或者爱人,而是一个拯救者——人如果深陷泥潭,无法自己摆脱困境的时候,就会特别渴望白衣骑士的出现,把自己从泥潭中拉出来。这是人之常情。宗教是人们群众的鸦片,人们需要它自然有需要的道理。人在绝望的时候最不需要的是临时吃一点又吃不饱的救济,而是能够瞬间让自己摆脱所有痛苦的希望。所以,宗教能在最贫穷的地方像烈火燎原一样肆意汪洋。

一个人经过多年的自我驯化,越到后面就越难以改变,这就好比一个赌徒,输的越多就越没有耐心,更加的渴望所有问题瞬间能解决。所以,人越到后面就越难以与人建立稳定关系。不管是对自我的质疑还是对外界的质疑都如同厚重的枷锁,批了一层又一层。形象的说就是:人越来越硬,心越来越冷,建设性不足,破坏性更大,对自己无能为力,更渴望外部的理解和包容。越到后面越不要试图去拯救谁,更不要试图去改造别人。如果你连自己都无法改造,你又哪里有改造别人的能力和毅力呢?人不可能被别人改造,就算被是外力强行压制,也无法持续,必然会加速反弹。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你无法摧毁暗黑的深渊,但深渊却能把你也吸进去…

注:所有付费文章和不公开的内容觉悟社里都有,获取实战标需满足条件,及时查看觉悟社里的内容更新。

(0)

相关推荐

  • 温暖你我

    之前认为我很独立,就证明我在长大,我开始为别人思考,并且坚持自己的判断,想为他人提供便利,我们不再是被给予者,我们也开始是付出者,就是长大的影子. 可近期,我才发现,我们在坚定的为那些曾一直给予我们的 ...

  • A426:是你自己助长了对方的跋扈!

    人的行为总是无形之中透露出明显的阶层特征,而这种特征背后的驱动力源于其精神结构的状况.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曾看到过一个男人的抱怨,他说自己是一个大专生,娶了一个研究生老婆.自己家庭条件比老婆家好一大截 ...

  • 不靠别人消除不安

    把别人当成人生的依靠是非常危险的.别人能为自己提供帮助,但最终帮助自己的只能是自己.把别人当作心灵的依靠体现的是一种依赖心理,正是因为对别人抱有过度的期待,才会把自己的不安交给别人来解决. 一般情况下 ...

  • 异性感情再好,一旦这样聊天,关系就不纯洁了

    文/墨然 对于成年人来说,分寸感是彼此关系最好的保护伞.异性相处,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好分寸,有一定的界限感,这样才不会破坏彼此之间的和谐. 尤其是对于中年人来说,本来就有一定的中年危机,如果还不懂得把握 ...

  • 孩子没安全感,有明显的行为表现,发现太晚可能会造成性格缺陷

    不知从何时起,家长发现孩子的性格变了.别的孩子叽叽喳喳像个小鸟,而自己的孩子却总是保持沉默,做事情谨小慎微,喜欢看身边人的脸色.很多家长认为这是孩子自己的问题,其实不然,孩子身上的问题反倒是家长教育方 ...

  • 我劝你不要成为感情中的差评师

    电商行业中,有一类人是专门去给人家的店铺刷差评的,这类人叫职业差评师.而感情中,也有一类人,会对伴侣习惯性指责,这类人我称之为感情差评师. 感情差评师最常见的行为就是指责伴侣,打压伴侣.习惯性指责带来 ...

  • 162)相处之道

    这个标题乍看有些大.我并非擅长与人相处的,反而正是每日生活中逃不掉,磕磕绊绊多次,所以才生出些不成熟的小想法来. "相处"二字,落实到实际操作,无非是言语+行为. 先讲讲说话,我给 ...

  • 绝对的自由与孤寂的深渊

    在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中,"自由"是在存在现象学范围内提出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是其"自为的存在"的延伸和展开.不同于唯物主义者"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 ...

  • 狗狗发送给你的信号get到了吗?如何正确理解狗狗的“安定信号”

    科学养宠 上巨小萌 阅读全文,大概需要3分钟 狗狗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自己,但其实"汪星人"无时无刻都在用自己无形的天线给我们发送着"信号".如果我们可以给这些信号 ...

  • 一段感情是否正确,一个人是否真爱你,很好分辨

    文:萱小蕾 图:电视剧<锦心似玉> ▼ 年少时不懂爱,却口口声声在说爱,也不知道那爱从何来. 现在回想,大概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或是对某个对象某个特征的痴迷. 错在这痴迷是自私的,是有得到 ...

  • 一段感情变坏,从这个错误行为开始

    在我接过的咨询当中,几乎所有闹矛盾的情侣,都会犯过一个习惯性的错误. 就是当自己产生了焦虑,难过,不安的情绪时,都会习惯性地怪罪于对方,认为是对方的错. 比如对方总是打游戏,你很生气.于是你觉得是因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