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有这几个表现,可能是孤独症的“警报”,越早发现越好
什么是 孤独症 ?
孤独症又称为孤独性障碍、自闭症等,是一类以社交交往和沟通障碍、狭隘兴趣及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目前是全球患病人数增长最快的严重疾病之一。起病于儿童早期,大部分3岁之内发病,男孩明显多于女孩,约2.6-5.7:1,全球患病率在1%左右。
在孤独症发展过程中,通常会带来明显的身体损伤,出现各种不良症状,因此家长需要多留意孩子的身体情况。如果发现孩子有一些异常的表现,需要提高警惕。
儿童出现以下异常表现,需警惕
1、孤独症的早期识别和表现
12-24月龄
1.不(少)看,指目光接触异常,孤独症患儿早期即开始表现出对有意义的社交刺激的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
2.不(少)应,包括叫名反应和共同注意。
3.不(少)指,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
4.不(少)语,多数ASD患儿存在语言出现延迟。
5.不当,指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觉异常。
2、社交和沟通行为发育轨迹
发育倒退
·可涉及语言、社交手势、运动等多个领域;
·可突然发现,也可逐渐发生;
·平均发生年龄为19-21月龄;
·在孤独症中有发育倒退的发生率约为30%。
孤独症的高危因素
·兄弟姐妹中有孤独症患者。
·有 精神分裂 、情绪障碍或其他精神及行为问题家族史者。
·父母年龄过大。
·具有某些遗传易感性的人:如患有 唐氏综合征 和Turner综合症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患孤独症谱系障碍。
·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孕期使用了丙戊酸制剂进行抗癫痫治疗。
孤独症早期干预七原则
1、早开始:干预越早越好,确诊患儿立即干预,对可疑的患儿也应及时进行干预。
2、科学性:使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方法进行干预。
3、系统性:干预应该是全方位的。
4、个体化:在充分评估疾病和各项功能的基础上开展有计划的个体化训练。
5、家庭化:强调和鼓励家庭和抚养人积极参与干预。
6、社区化
7、长程高强度:保证每天有干预,每周的干预时间在20h以上,干预的整个时间以年计算,早期干预疗程持续2年及以上。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乐园)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