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真功——话粗道理真
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1),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2)。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著(3)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虚领(4)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枰(6)凖(7),活似车轮,偏沈(8)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以我之见,通篇文章能够有一句话对自己有用,能够让自己记住就算是好的了。看此文用分秒,分享朋友圈只需3秒!
身法灵不灵,看走的如何,看小腿肚子。
功夫真不真,看前臂和双手。
劲法好不好,看后背是不是有东西,特别是双臂连线处。
身体健康与否,看小肚子是不是经常发烫。
无论什么拳,第一要讲劲,劲大言武。
技击,打的就是机灵。
劲是根本,反应是关键,招法是辅助。
练法上面要讲理;用法上面,讲理、不讲理、我就是理,是三步走。
总跃跃欲试,这个时候必须要含着点,否则,精力散的太多,不出半年一年,就要虚。
总提不起精神来,是受伤了,这个时候就别打拳了。也不用吃药,每天三点钟起床,找个汽车撞不着的地方,倒着走路,一天走十里二十里,再喝一大碗糯米热粥,少许咸菜(绝对不要有什么高蛋白什么的),保证精力充沛象吃了十全大补似的。
十个手指肚,要鼓鼓的,这是气血到末梢的表现。不能瘪,瘪了还得练。虎口也要有厚肉。
紧而又紧,紧到极处,松沉就来了;松沉一来,就有劲了。
没有紧而又紧,那个松是懈。
懈也不错,但只能健身,不能用在动手上。
气功家气往往很足,但手上没有劲,就是因为一路松下了,没有个紧字和沉字诀。沉了,,劲就来了,也就真松了。
放松,先要放下,放开,然后自然就松。总想松松得下来么?
真正的松,就是真功夫。那个松是从脊椎骨往全身心发散的通透,有点像抻懒腰一样的舒服,整个人的精神和心情都是心花怒发式的。这个时候就是骂你,你也开心。
这个时候心情好,就像每天扛一百斤东西,今天忽然一下全丢开了,甚至有点怪怪的不适应。
线路上,从练拳上来讲,一个是从手--前臂--头,这条线来的,然后全身;一个是从足--小腿骨及小腿肚子--阴跷穴--丹田--后背--手和头,这条线来的。其实,两线是一线,虽然过程稍不同,但实际上是一回事。
只练丹田气,还是局部。养生还可以,但用在拳上,有局限。
其实,不是丹田气,是丹田劲;不是丹田劲,是一个系统的劲。没有系统不行,练功练拳,练的就是系统。
还有几个小窍门,虽然不值一提但也提一下:足底那层皮要经常照顾,它可比脸上那张皮重要多了;足踝处要经常有热舌头舔,方法就是小腿肚子要经常拉来抻去;两臂连线与脊椎交叉处要有个空地;两前臂里面要有两块炭火,平时别把炭火放手上,手往往还要干活呢,要收着点;双手要经常用“心”搓,搓的是五腑六脏;双膝也要经常用热手搓,腰也是。
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公众号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评论处大家可以补充文章解释不对或欠缺的部分,请勿谩骂。这样下一个看到的人会学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