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鹅公岩》等五组文图(跨世纪左右)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回顾式连载之 271、272、273、274、275
二百七十一
鹅公岩,巴渝地名也。坦言之,画中大桥兴建之前,吾辈尚未闻及此名。其后既闻之,亦并不知其详,倒是却听说此桥梁工程质量获得了业界“鲁班奖”,云云。不过此地形貌配上此桥,还真堪称壮观,特别当其恰处于残霞落照之际。这幅《落日鹅公岩》,自不消说即写斯情斯景。画中一切均已具象呈现,原不用多加解释;唯说明一点:此仍为现世巴渝“历史长卷”之一帧一段,目下,此地却又早已另是一般风貌了……
二百七十二
相信凡有乡村生活体验者,皆不会不熟悉麦收时节那种于丰盈间却似多少带有一点儿荒寂情调的景象。这是天地久经孕育之苦而终至临产之前那一忽儿异样的肃穆宁静?可怪者,此种感觉在其他作物——如水稻什么的——收获之前,则似乎不太明显。自然,或许这已纯属是自家之错觉。不过,既然艺术正是要表现一己特有的感受,那么不妨也就将其诚诚实实地诉诸画幅。于是吾箧中乃有此《麦熟一径荒》。只是画归画、说亦归说了,唯不知旁人对此,感觉又是如何……
二百七十三
于画中体现某种新式的文人意趣,即在不失时代与俗生气息前提下抒发文士情怀,此始终为吾辈挂心之事。而且,总欲在至简笔墨内表现出尽可能丰富多采之意象,这一点,或亦是深受前辈新文人画家丰子恺先生影响罢。当然是说着容易做着难了。终不知那确乎深切打动了自家的事物,倒是稍稍也曾打动了别人也未。此《木落知秋》一画,即以明净疏淡色墨写寻常溪山小景,自觉已于宁静清妍景致及彼此似有顾盼的诸物间,蕴含了一丝难以言表之意,唯愿这不是“自家的孩儿自家才觉乖”,呵呵……
二百七十四
身为画者,终是常徜徉于现实山水间。一日又在南山半腰那湖面平阔处,与诸友分头画着速写。忽抬头,却见一友正披衣独立于因水枯而倍觉高峻的堰坎,周遭之云峦崖树,野院幽花,俱在迷茫春空的笼罩下,格外显得寥落岑寂。心颇感之,遂简笔志之于速写本儿,归后稍加谋构,是以成此幅。度其意象,乃名之曰“南山春寂”。另示一题作“南风”以表现山野间春气蒸腾之画,或可从旁比较,加深观者对此山中意蕴的感悟。
二百七十五
记得千禧年暑月,与家人同游巫山大宁河“小三峡”。沿途回折幽深景致自不待言了。游路尽头,那橡皮气艇漂流起始所在,却是一名曰“平河”之地,自然也只是地势相对平缓而已。在那河滩野营帐篷中美美地睡了一大觉,次日一早,抓扎紧凑后小心翼翼爬上那晃晃荡荡艇儿,于是十里“冒险旅程”,自此始焉……虽晨昏匆匆于此,对周遭风土人情并无深入了解,然目之所及,山川基本形貌,毕竟存于心中;归游后回味其情景,是以得斯画。
吾文向循“有话即长,无话则短”原则。此阶段《画中游》文字,以画本身之故,尽皆短甚,略示其意象或因由而已。
………………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是本人着力甚盛的一个系列图文长帖,至今编写上了一千多篇,已发布者亦九百余篇了。其在网络各大论坛连载以来,颇受大众关注与支持。此为“追忆式”之连载帖,以1995年作为时间划段之起始,陆续涵盖此后二十余年之作,均归纳为“近年国画作品”,以与《画中游》补遗·(远岁拾英)相参照。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见悖于当世,遂求诸永恒·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以赤子初心、文士才情、达人意趣、艺者性灵,搜觅人生旅途种种苦乐参半事境,乃借助拙手所持翰墨丹青之技,得成带有一己独立标识之画品。
江南蜕心堂:原创艺文渊薮……
扫一扫或按一按,关注“童山雷”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