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汤研习社:此去经年下关沱
儿时去走亲戚,一进门便闻到一股茶香,醇厚而独特。喝到嘴里,味道也怪怪的,反正不是绿茶、香片的味儿。
再看外形,跟个窝头似的,倒让我想起了外公教我挑窝头的诀窍:
“知道蒸得一锅窝头,哪个好吃吗?”我摇摇头。
“挑那个眼儿大且圆的,肯定没错!你想啊,眼儿大蒸的透!眼儿圆蒸的匀啊!”
呵呵 … …
长辈说那茶是朋友从成都捎来的当地土特产,回想起来,想必就是那“四川沱茶”了,依稀还记得土黄的包装纸上印着只仙鹤跟松树,—— 那肯定就是“下关”的茶啦。
… … 真想不到我跟下关的缘分还能扯到这么远。
岁月如梭,时光如流,再喝到“下关”已是而立之年。那时我已从业,正在做业务,跑市场。开茶店的我一家也不放过,当然也包括“下关” … …
进门老板自然是拿“下关”出来招待,甚至有时老板觉得没你懂茶还会让你来泡,—— 我暗自窃喜,那时的我泡好了不敢讲,泡坏那肯定是没问题的!
于是浓酽、苦涩、烟火气,被尽情绽放 ~ ~
喝得老板直皱眉呲牙,“哎呀,怎么这么难喝呀!你泡得太重了吧?”
于是我微微一笑,从包里拿出一饼古树春茶,“重泡才能试出这个茶的优缺点啊!—— 来,给您尝尝这个!”
调整了一下投茶量、水温与注水方式,又一番风格呈现出来,“怎么样,好喝吧!人要对自己好一点,—— 下关可以摆着卖,这个可是要自己留着喝的啊 … … ”
于是成交,走人。
心中又为搞定了一位客人而欣喜,但浓酽褪去,那款“下关”的独特气息便油然升起,那感觉遥远而熟悉 … …
于是我转回身去,—— “老板,刚才喝的那个下关沱,给我拿俩!”
“唉,你不是说那茶不行么?”老板一脸狐疑的看着我。
“嗨,这么便宜,又是大厂,拿回去送人!也算我们互相照顾生意了!”
殊不知,这两沱茶此后就一直占据了我茶柜里的一个角落,直到现在 … …
● ● ●
但愿意为情怀买单的人毕竟有限,我们还是要把“下关沱茶”放到基于整个茶行业中去判断它的位置 … …
无论是边销也好,定制也罢,再或是政治任务,曾几何时,下关茶开始厂负责计划经济时代调拨茶的生产,—— 年产量几千吨,那不是一个小数字。
在这个数量级下,也成就了“下关”国有大厂的坚实地位。但还是因为这个数量级,使得其单品开发无法去触碰那些顶级古树单株一类的级别,—— 所以我拿一款古树春茶去PK一款“下关沱”,从汤感表现上讲,胜之不武;而从性价比来说,我那饼茶至少要上千的价格,而下关沱才几十块,显然下关完胜。
你似乎看到下关的定位,—— 对!就是平民化、大众消费!
在一个几十块一饼茶或一沱茶的产品定位里,顶级口感显然不是其所追求的,但为了保证必要利润空间,在相对低廉的原料上做出大众能够接受,甚至还感觉不错的口感,这才是真正的实力所在!
记得一位前辈说过,“对比两个品牌,不用拿他们的顶级茶去PK,对比其相同价位的基础款产品就足够了……”
什么意思?—— 就是你别总说下关的茶不好,你也做一款年产量过百吨,零售价几十块钱的茶拿来跟下关PK一下,再说吧 … …
定位清晰了,—— 平民化。
那接下来就要看你们这些社员如何去诠释它,解读它了 … …
回头再看这块“下关沱”,眼儿挺大,也挺圆 … …
我是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