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性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对其他人真的公平吗?

全文共1852 字 , 阅读需 8 分钟

这届奥运会女子举重87公斤以上级项目,中国举重选手,李雯雯困难重重,不是他训练不认真,不是他实力不够,原因是他要面对一个变性人运动员,新西兰的哈伯德。

这也是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位的跨性别运动员哈伯德。什么叫跨性别?讲白了,就是“变性”。换个赛道,玩一把“降维打击”。

今天和大家聊聊跨性别运动员,以及他们参赛是否公平呢?

早在2013年以前,来自新西兰的哈伯德一直参加的是男子举重比赛。后来,哈伯德做了变性手术。等到2017年的时候,哈伯德的名字就出现在了女子参赛名单上和冠军颁奖台上。轻轻松松,6块金牌到手,达到了职业生涯的巅峰。

这位变性运动员参加本届奥运会的女子举重项目已经是板上钉钉!因为按照国际奥委会2015年推出的指标:跨性别运动员,只需要声称自己为女性运动员且四年内不更改;同时在比赛前12个月,自身的睾丸酮含量低于10纳摩尔/升即可。一般女性体内的睾丸酮含量上限为3纳摩尔。

为什么要限制睾酮?

睾酮是男性的主要雄性激素,能让骨骼粗壮、肌肉发达,还能帮助消除多余的脂肪,快速恢复体能。更重要的是,睾酮还能够提供比赛所需的运动攻击性。现代医学已经证明,体内睾酮含量越高的运动员,运动能力就会越强。

这么神奇的东西,就像大力水手的菠菜。来一口,就可以源源不断赐予我力量吧!还真别说,让很多运动员又爱又恨的兴奋剂,就有睾丸酮类的兴奋剂。

变性运动员哈伯德的睾丸酮分泌虽然由于年龄和药物的作用已经降低了,但仍然是正常女性的5倍。

而且睾酮跟人体肌肉的质量、力量、乃至红细胞产生都息息相关,曾经经历过职业男子运动员训练的哈伯特在肌肉力量等生理指标上完全超过女性。作为一个三十多岁才变性的职业运动员,很多身体条件已经定型,在这一方面优势明显。

2019年的纽约时报的一项报道,瑞典曾对变性女性做过一年的睾酮抑制试验,数据显示她们的大腿肌肉力量仅仅出现略微幅度的下降,肌肉质量只减少5%。

那变性就是为了钻空子夺金牌么?

其实,我认为很难有人是单纯为了夺金牌来故意变性,但是确实享受到了变性带来的好处。

其实,在公元前776年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1896年的现代奥运会,女性是不被允许参加的。直到1900年,奥运会才真正得到进步,男性运动员和女性运动员可以共同出现在会场上。

但是由于身体结构、激素水平的差距,在大部分项目上男性的确比女性更具有优势。历史上,就曾经出现多起男性运动员“性别伪装”,出现在女子体育项目的情况。

比如波兰运动员,斯坦尼斯洛娃·瓦拉谢维奇。她是非常传奇的运动员,一生获得的奖牌超过5000枚,在1932年奥运会的女子100米短跑中获得金牌,死后被法医发现她的完整男性生殖器官,但是后期又宣传是拥有XXY染色体的特殊性别,到底如何,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1936年,轮到了柏林举办奥运会,美国黑人选手杰西·欧文斯连获四枚金牌。希特勒气得拒绝出席金牌颁奖仪式,却示意手下动手脚。

德国男性跳高运动员赫尔曼,被胁迫以女子运动员的身份参加比赛,并且获得了一枚跳高金牌。

从此以后,类似的事件屡见不鲜,让各大体育赛事开始重视性别鉴定。最开始的举措,是让女子运动员出具医生开的“介绍信”/“证明信”,但这种方法太过于松懈。后来就选择专业妇科医生检查的方法,无论是保持着世界纪录的名将还是无名小卒,都需要脱裤子,被人肉眼观察自己的外生殖器。

后来由于隐私的问题,或者是担心还有人故意在外生殖器上做手脚?更多采取染色体检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体育界和医学界联合思考---如何真正界定女运动员的标准?等到了这一步,就迎来了睾酮检测法。把正常男性血清里睾酮含量下限的数值认定为女性运动员的标准,为今天的举重选手哈伯德创造了一个“奥运会性别漏洞”。

最后你一定要问

变性人参赛到底合理么?

变性运动员也是运动员,我们当然不能剥夺他参加奥运会的权利,但问题就是参加什么组别?

参加男性他自己不想,参加女性,其他女选手不想。

有人说:双性人、变性人、性别认知障碍群体自己单独分出一个组别来比赛?

要么就学习残奥会的制度。视力障碍的选手们根据自己视力损伤的具体程度分组,真正站在客观生理的基础上进行公平竞争。

既然在生理上定义“男性”和“女性”的标准如此模糊,那么干脆直接按照睾酮高于XX数值的为一组,在XX-XX区间的为另一组。这种方法更客观、公正,保证天衣无缝。

对于少部分人的公平,可能又是对于大部分人的不公平,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而且,这个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哪怕完成变性人的群体在人口基数上仅仅占据1%,那也确实值得讨论。

但是目前,争议和质疑一定会不断存在。

你觉得呢?这公平么?

Dr.X的视频号开通啦!
Dr.X每天会在上面更新
科普知识、看病就医潜规则
还有医院里的有趣见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