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是最简单的养生法,可惜很多人都喝错了!尤其是第一条

都说水是生命之源,夏天到了人体容易出汗,体内的水分也更容易缺失。

中老年人的身体含水量要比年轻人更少。胎儿时期人体的构成成分有90%的水分。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成年人体内有70%的水分;老年人体内只有大约60%的水分。

《中国水与生命质量认知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有95.3%的人不会喝水。喝水不当还会对肾脏、心脏、血管等产生不利影响。

1等口渴了再喝水

有些人总是等到口渴了才去喝水,这样容易伤害肾脏。此时,人体已经失去了1%~2%的水分,肾脏处于超高压的工作状态。

加之,不主动喝水,代谢残留物会留在体内,尿液中的杂质浓度升高,威胁肾脏健康,容易诱发尿路感染、肾结石等。 所以,即使是在不渴的情况下,大家也要去适当补水,避免身体因缺水而出现不适。

一招教你看自己是否缺水?

根据下图图片,尿液颜色在1-3之间的说明体内水分充足,暗色在4以上,就说明你缺水了,颜色越深,脱水越严重。

2习惯用饮料代替水

很多人喜欢用饮料替代喝水,尤其夏季,一杯冰饮料能让很多人心满意足。但这是不健康的,多喝饮料容易增加肥胖、糖尿病、痛风等风险

3猛灌水

古语有云:“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即不宜一次性大量饮水,否则也伤身。

病例:27岁的小余为了憋尿做B超,半小时内快速喝水2500ml,这导致她“水中毒”,在医院晕倒了。所幸抢救及时,最后小余并无大碍。

人的肾脏每小时能排水800-1000ml,若在短时间内突然大量饮水,会增加肾脏负担,体内的水电解质容易失衡,导致头晕、口渴、肌肉疼痛和痉挛等“水中毒”情况,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呼吸困难、心跳骤停,危及生命!

【建议】每次喝水不要超过100ml,每小时喝水不要超过1000ml。少量多次饮用更健康。

1喝水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男性每天应饮用1700ml以上的水,女性则应饮用1500ml以上的水。

于康教授建议,每隔2个小时喝150~200毫升水,一天下来8次,差不多就是1500~1700毫升水。

但如果剧烈运动或高温作业大量出汗时,则需要增加饮水量。

2喝水温度

人体最合适的温度应该在10℃-40℃之间,太凉太热对身体或多或少都有伤害。

建议早上起来用比较安全的水源,烧开一壶白开水,然后晾到35~40℃,这样的水最安全最解渴。

3特殊人群不能喝太多

像已有肾脏疾病的,身体排泄水分能力下降,喝太多水会导致身体浮肿;心脏疾病的患者摄水过多会增加心脏负荷;青光眼患者喝水多会增加眼压,诱发意外。

需要控制水量的患者请依据病情谨遵医嘱,不要饮水过量。

究竟每天应该怎么喝水更健康呢?尤其是对于有“三高”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来说,喝水这一最简单的养生法,什么时间喝最好?

1早起一杯水

早起后喝250ml水,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循环血容量。利于辅助预防心梗、脑梗的发生。

2睡前一杯水

不仅早上起来要喝水,晚上睡前也要喝水,预防夜间因隐形出汗和尿液失水。

晚上喝水最好选择再睡前1小时,这样可以在入睡之前如厕一次,可以避免起夜现象。而晚上喝水不宜多,一般100ml即可。

3晨练一杯水

很多老年人有晨练的习惯,针对这种情况,分享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

晨练之前喝一杯蜂蜜水或者淡盐水,吃一小块点心,再去晨练,回来后再正常吃早餐。这样能有效的避免低血糖和对心脑血管的伤害。

另外,运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如果不注意补充水分,在运动过程中大量出汗,造成水液丢失,血液就会变得非常粘稠,可能诱发脑梗等特殊情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