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停寺的前世因缘

且停寺在内丘县,内丘古称中丘,其历史十分悠久,汉代置县,有春秋贤士程子、鹊山扁鹊庙及佛图澄的传说故事及遗迹。唐代大历七、八(772-773)年间,有一个叫封演在邢州为邢州刺史,他在中丘进行访问时,发现了佛图澄的遗迹,于是记载到《封氏闻见记》一书中。原文是:“邢州内丘县西古中丘城寺有碑,后赵石勒光初五年所立也。碑云:'太和上佛图澄愿者,天竺大国附宾小三之元子,本姓湿,所以言湿者,思润理国,泽被无外,是以号之为湿。’按《高僧传》、《名僧传》、《晋书·艺术传》,佛图澄并无此姓。今云姓湿,亦异闻也。大历中,余因行县,憩于此寺,读碑见之。写寄陆长源,长源大喜,复书致谢”。

光初五年(322)是是十六国时期前赵政权刘曜的年号,共计12年。光初元年石勒为赵公,后在319年时赵王石勒自立,建后赵,加中丘人张宾为大执法总朝政。

佛图澄是晋怀帝永嘉四年(310)来到洛阳,时年已七十九。本想在洛阳建立寺院,适值刘曜攻陷洛阳,因而潜居草野。后二年与石勒会见受到敬奉,在后赵境内推行道化,所经州郡建立佛寺,凡八百九十三所。后赵建武十四年(348)十二月八日佛图澄卒,享年117岁。

佛图澄入中土38年,其事迹在《晋书》及《高僧传》亦有记载:多活动于后赵都城襄国、邺城,有劝宥段波、预言擒曜、诫勿食葱、复活勒子、预言国丧、知人善恶、咒救黑略、谏虎滥杀、答问佛法、讲说因果、遥救弟子、得承露盘、劝勿伐燕、解羊鱼梦、掷酒灭火、道破天机、预言闵叛、临终谏虎、埋形紫陌等等。最著名的有幽州灭火、闻铃断事、敕龙致水、以水洗肠等等。

在《内丘县志》中有佛图澄传记:“佛图澄,西域人,姓帛氏,诵经数万言,咒役鬼神,每以麻油杂胭腊涂掌,千里外事皆彻见掌中,听铃音言未来事无不验,左乳旁一孔通腹内,      时出肠洗之,常塞一絮,遇夜扯絮一室洞明,每从石勒征战预知胜负,又能致泉水以救旱,勒子虎暴死,取杨柳沾水洒之即苏,勒卒事虎,虎嗜杀人多所全活知石氏将灭,自营墓所曰吾未及乱时先化之,既卒既葬,有沙门从雍州来,见澄西入关,虎掘墓视之唯余一石虎,虎曰师葬我去矣,未几虎死。”

志书记载的佛图澄事迹,与内丘的景物结合流传至今。

《顺德府志》《内丘县志》有佛图澄于内丘腾龙致雨的记载:“龙腾山,在鹊山顶,佛图澄掘得死龙,以水咒之,即苏腾空,作大雨。”龙腾山,又名蓬鹊山,在内丘县城西六十里。海拔1004米,山上原建有龙兴寺,今已废毁。

又据《畿辅通志》、《内丘县志》等载,内丘有洗肠渊,说:“洗肠渊,在县西十三里,佛图澄洗肠于此。”此外还有洗肠石,《内丘县志》卷一记载说:“洗肠石,在西丘后河,佛图澄洗肠处。”清道光年间《内丘县志》中有邑令徐祚增的《洗肠石》诗,其曰:“神僧卓锡地,有石存今古。持以砺世人,洗肠清肺腑。”

关于佛图澄洗肠的故事,在《高僧传》有记述,说的是佛图澄左乳房的旁边起先有一个小洞,直通腹内。有时佛图澄把肠子从小洞中取出来,有时佛图澄用棉絮把小洞塞住。如果想读书时,就把棉絮拔掉,洞中发出的光亮,使一室通明。逢到斋戒之日时,佛图澄来到河边,把肠子从洞口掏出来,用水洗净,然后再装进腹中。

这个故事流传了很久很广,初唐时,营建敦煌莫高窟时,在第323窟北壁东侧中部故事画下层左侧,人们把佛图澄在河边以水洗肠的情景绘画于壁上。

关于洗肠故事,内丘后人不知其意,以做大扁鹊文化为由,将其历史归于扁鹊之身。

为了纪念佛图澄,中丘人在佛图澄洗肠处营建了洗肠院,

有当地百姓回忆说,在县西四十里的且停山,曾建有迟(咫)尺相连的三座寺院,上院称“洗肠院”,中院称“梵云寺”,下院称“洪水院”。而在梵云寺中还有一处马刨泉,说是佛图澄的一个坐骑在此用蹄子刨出来的泉水。由此可以推测,且停山的寺院是为纪念佛图澄而修建的寺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