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医疗这场大戏中,“线上”和“线下”究竟谁应该唱主角?
自“互联网+”技术渗透医疗领域以来,线上“收购”线下,还是线下“逼退”线上,一直是互联网医疗领域争论已久的话题,时至今日仍未有统一的定论,但随着疫情的到来,这一对立状态有逐渐被打破的迹象。
由于疫情极大地限制了人们的出行,以AI、5G、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支撑的“线上医疗”开始占据上风,并已从各个维度向传统的“线下医疗”施压,一股“线上替代线下”的热潮正在医疗领域广泛掀起。
这并非是没有缘由的。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线上医疗”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所产出的效益相比于以往更加明显,也更符合市场需求,具体到细分板块,“线上医疗”在轻问诊、远程监测、健康管理、医药电商等方面展示出了巨大的应用价值,有效地解决了当前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就医效率低、患者监管难、信息整合度不高等问题。
但即便如此,“线上医疗”真的能完全替代“线下医疗”吗?这一路径真的能在医疗领域全面走通吗?针对这些疑问,动脉网进行了相应地梳理。
01
一探究竟:
是什么在推动线上医疗“出圈”?
自疫情爆发以来,“线上医疗”一词开始更多地出现在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一时间,“线上医疗”成为了热门词汇,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究其根本,到底是什么在推动线上医疗“出圈”呢?
首先是巨大的市场需求。疫情将人们“锁”在了极小的封闭环境中,很多领域也随之进入到了“寒冬”,然而医疗领域却截然相反,需求量呈井喷式增长,使得原本就紧张的医疗资源变得更为紧张。除此之外,以更便捷、更精准、更高效著称的“线上医疗”有效地解决了当前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老问题,因而受到了广泛认可,被市场所推崇。
2020年互联网医疗部分政策整理
其次是政策的积极引导。自2020年2月以来,以国家卫健委为主导的职能部门相继出台多项政策,大力助推互联网医疗服务,鼓励患者向线上转诊,政策主要以“诊断、治疗、用药、送药、支付”五大核心医药价值链条切入,逐步完善线上服务。
最后是技术的深度渗透。当前,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前沿化技术已趋于成熟,并广泛运用于医疗领域,目前已呈现出极强的融合性,并在多个业务端口进行了深度链接,展现出了极高的应用价值。
整体来看,需求为线上医疗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政策为其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但能否真正落地还需看实际应用效果,而前沿技术的不断渗透无疑为线上医疗加注了最后的推动力。
02
刨根问底:
“线下医疗”真的能够被完全替代吗?
不可否认,“线上医疗”在疫情期间确实是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这只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手段,并不能代表常态化下的情况。虽然疫情趋于平稳后,“线上医疗”仍处于加速阶段,但就目前而言,还没有达到能够完全取代“线下医疗”的地步。那究竟是什么拖住了“线上医疗”向前推进的步伐呢?
一是医疗领域的特殊属性。当前,我国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于公立医院,也就表明说,绝大多数就医场景都是以线下为主,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线下医疗”的不可替代性。
二是线上医疗存在“安全隐患”。就医安全是医疗领域最基本的底线,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在医生准入、处方审核、信息追溯上制定了相当严格的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有很多不规范的操作,安全指数相对较低。其次,在线上医疗期间发生安全事故,患者、医生、线上平台该如何理清各自责任目前也没有明确的定论。
三是线上收费标准不统一且缺乏监管。首先是各大平台的单次服务费用不统一且没有详细的标准制定,用户无法进行对比;其次是平台与医生的利润分成并不明晰,短时期内无法调动医生的积极性;最后是对于诊疗价值的监控,线上医疗能够给予患者多大的帮助,是否体现了其应有的价值,目前还处于空白状态。
四是用户的就诊习惯短时间内难改变。从患者的角度来讲,面对手机或电脑进行医疗行为,没有和医生面对面的沟通,相互之间的信任难以搭建。除此之外,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熟练掌握线上医疗设备本身就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因而不难发现,“线上医疗”虽然前进速度极快,也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但就目前来看,仍不能完全替代“线下医疗”,依然处于补充和强化“线下医疗”的发展阶段。
03
深度探索:
“线上”和“线下”应该走向何处?
既然不可替代,也不能完全忽视其价值,那“线上医疗”和“线下医疗”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应该走向何处呢?这道难题是否有“最优解”存在呢?
从宏观角度来看,“线上医疗”和“线下医疗”并非完全属于对立关系,而应该是相互弥补、深度融合产出更高价值的合作关系;而从微观角度来看,在某些特定业务板块,两者结合产出的价值比“单打独斗”更高效也更安全,例如最简单的问诊,如果只专注于线上,那么在安全性上就会存在很大的弊端,但如果只定位于线下,那么就诊效率就会相对较低且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因此,“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合作模式才是互联网医疗领域向前发展的标准路径。那么这两者究竟应该如何搭建合作机制呢?不妨从头部企业的发展路径中找寻答案。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疗领域正更加坚定地朝着更好的服务质量、更高的可及性、更透明的医疗费用发展,各项数据技术与临床结合也从皮毛走向深层交互,因而深处这一赛道的企业开始注重“医患药险”服务闭环的全面打造,竞争也早已从最初的“线上”搬到了“线下”。
首先是在互联网医院方面:“线上”重在搭建高效平台,“线下”医院开始广泛落地。以京东健康为例,作为国内首批获得互联网医院牌照的平台型互联网公司之一,京东健康从疫情趋于平稳之后就先后在线下落地心脏中心、精神心理中心、中医院、呼吸中心、耳鼻喉中心等一批专科中心,进一步深化了“互联网+医疗”服务。而阿里健康则围绕患者需求,逐步将服务链条向院外延伸,例如在肿瘤治疗方面,阿里健康积极与零氪肿瘤患者服务中心进行对接,统筹建立肿瘤线上线下会诊、随访中心,旨在为患者提供全链条专业服务。
作为中国最大的一站式慢病管理与智慧医疗平台,智云健康针对医院端的需求,专项研发了国内主流医院覆盖率最高的慢病管理SaaS平台“智云医汇”以及国内最大的慢病医患院外交流服务平台“智云互联网医院”。前者重在为医院搭建平台,提升医院整体运行效率;而后者重在为患者提供服务,通过加强医患间的交流沟通,使患者的治疗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其次是购药方面:“线上”重在打通市场渠道,“线下”广撒网形成全覆盖服务网络。以医药电商发家的京东健康早在2019年就大力发展O2O送药服务“京东药急送”,截止目前,“京东药急送”已覆盖全国超过300个城市,除此之外,针对肿瘤用药等特殊药品,“京东药急送”打造了一对一运营方案,并开通了“同城送”模式。而作为其竞争对手的阿里健康也同样在购药方面重点发力,2019年年底,阿里健康就公开申明要大力布局线下医药,截止目前,阿里健康已与5000多家线下药店签订了合作协议,服务已覆盖全国82座中心城市。
而对药物有长期需求的慢病管理又是如何布局的呢。作为国内慢病管理的“标杆企业”,智云健康药店SaaS系统以患者和药店的实际需求出发,精心打造了国内最具性价比的药店处方业务SaaS平台“智云问诊”。这是智云健康的第三个核心产品,旨在提升药店经营效率和利润,为线下药店提供专业、合规的药学及医疗服务,同时建立并覆盖药圈层的7*24健康管理服务,从而帮助居民更便捷和普惠地回归健康生活。
最后是保险方面:以“线下”健康管理为切入点,为“线上”支付赋能。专注于慢病管理的智云健康也开发了智云保险业务,实现了“慢病管理+保险科技”的创新型保险生态闭环。
因而可以清晰地看到,为适应新的市场需求,互联网医疗头部企业们在服务模式的打造上,充分考虑患者、医生、医院和药店的个性化需求,并通过以“线上”为辅、“线下”为主的新型合作模式,逐步打通“医、患、药、险”的服务闭环业务链条,实现一体化管理服务,赋能合作伙伴降费增效,提升诊疗效率、运营能力,最终实现合作共赢。
04
以“数”为证:
这一新型合作模式真的走通了吗?
商业模式已逐步明晰,业务生态体系也已搭建完成,但能否真正走通,还需看互联网医疗巨头们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的真实表现。
首先以京东健康为例。根据2021年3月29日发布的年报显示,京东健康2020年总收入为193.8亿元,同比增长78.8%,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盈利7.5亿元,同比增长117.7%。而在至关重要的用户数方面,截止2020年12月31日,京东健康年活跃用户数达8980万,一年净增3370万,增长率超过1/3。
其次来看阿里健康。根据阿里健康2020年11月26日发布中期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集团取得收入71.62亿元,毛利18.6亿元,同比分别显著增长74.0%和80.3%,同期实现扭亏为盈,利润额为2.79亿元,经调整后利润净额达到人民币4.36亿元,同比增长286.4%。其中,医药自营业务收入达60.36亿元,同比增长75.7%。线上零售自营非处方药(OTC)和处方药收入占医药自营业务收入的61.7%;线上自营店年度活跃消费者超过6500万,较半年前增加1700万。
最后来看专注于慢病管理端的智云健康。一是在公司层面,截止目前智云健康已完成六轮融资,公司整体估值已突破100亿元,已成为行业领军的独角兽企业;二是在业务拓展上,截止目前,“智云医汇”已进入全国1800多家医院,智云健康药店SaaS系统已接入国内12万+家药店网络,互联网医院平台目前已注册医生达到50000+,实现了医生与广大慢病患者在线交流互动。三是在实际效果上,“智云医汇”系统管理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缩短3.6天、术后住院天数缩短1.2天,而使用互联网医院平台的慢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比对照组提升15%以上,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53。
从这些数据中不难发现,三家互联网医疗企业依靠着精心打造的“院内院外、线上线下”的创新生态体系,无论是在营收数据上还是在用户增长以及业务拓展都取得了相当亮眼的成绩,三家巨头也已经在各自的擅长领域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发展和市场需求的现代化路径,并已成为该领域的“行业标杆”。
05
写在最后
从疫情爆发到现在,线上医疗在政策指导和技术渗透的双轮驱动下,业务发展速度极快,已经为医疗各端都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线上替代线下”的声音不断从各方冒出。
但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医疗是一个相对特殊化的服务领域,一方面是需要多方的紧密连接,另一方面则是对于安全的要求极高,有很强的监管性。基于此,互联网医疗平台在大力发展线上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与线下相结合,因为这是其根本,也是最终产出价值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