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80年前 苏南反“清乡”第一枪在这里打响

82年前,在苏州太仓市浮桥镇方家桥举行的方家桥联席会议,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其他爱国力量在太仓地区合作抗日的序幕,也是在这片土地上,打响了新四军苏南反“清乡”的第一仗。

方家桥联席会议旧址。

两份实物,诉说烽火连天的往事

四张泛黄斑驳的报纸、一个破旧的铝制水杯,是仅存在太仓革命历史陈列馆里与方家桥有关的两份实物。馆内,棕色展板上用文字、图片等形式描述着方家桥联席会议、苏南地区反“清乡”斗争的历史,再现当时的抗战情形。

抗战时期,太仓属苏南东路地区,因地处上海外围,又是前哨,成为日伪严密控制的据点之一。“1941年,在日伪'固若金汤’的包围圈内,新四军主动出击,打响了苏南反'清乡’斗争的第一仗,极大鼓舞了太仓地区民众的抗日斗志。”已经退休的太仓市史志办公室党史科原科长章昌健介绍,方家桥联席会议和反“清乡”第一仗至今时间久远,现存的史料主要是上世纪80年代太仓党史部门收集的亲历者回忆录和保存在各地档案馆历史文献。

因反“清乡”第一仗的交战时间较短,保存的相关历史资料较少,太仓党史部门的工作人员一直在和时间赛跑,取得了不少收获。

2009年,太仓市史志办公室联合太仓电视台围绕方家桥联席会议和苏南反“清乡”第一仗拍摄了《红色印迹》专题片。章昌健总认为他们做得还不够好,“我们要把这些过去的事情讲述给下一辈,让革命先烈的光辉精神永远传递下去!”

打响苏南反“清乡”第一仗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利用汪伪政府,策划了对大江南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清乡”的阴谋。1941年7月1日,“清乡运动”拉开序幕,苏南地区的乡村,首先迎来一场残酷的风暴——日伪集结1.8万重兵开始“清乡”。

日伪在太仓长江沿岸和太浏公路沿线用竹篱笆和铁丝网构筑了一条54公里的封锁线。同时,日伪投入兵力3000多人,对太仓抗日游击武装力量进行“梳篦式”清剿。如何粉碎日伪“清乡”,激励民众抗日信心?主动出击。7月上旬,新四军六师五十五团七连由团政治部主任钟发宗率领,从常熟向太仓进发,与中共太仓县委书记杨子清、县长郭曦晨等带领的40余名县机关人员会合,开展武装反“清乡”斗争。

侦察完情报和方家桥地形后,决定由七连担任主攻,县大队配合阻击攻打方家桥日军据点。深夜,七连向方家桥日军据点发起攻击,战斗异常激烈艰苦。敌人的火力越来越强,原来侦察后敌情有变,该据点里的日军有所增加,显然,再坚持强攻于己不利,于是七连决定主动撤出战斗,回到常熟抗日根据地。

方家桥战斗是在已经沦陷的苏南敌后打响的反“清乡”斗争第一仗,有效地牵制了敌人的兵力,打乱敌人的“清乡”部署。

烽火淬砺,方桥村砥砺前行

青山留名史,抗战的烽火淬砺了方家桥。如今,方桥村以争创省级特色精品乡村为抓手,高质量推进“三农”工作。该村党委书记陈超介绍,方桥村正在建设村史馆,会将方家桥联席会议、苏南反“清乡”第一仗融入红色旅游和红色产业中,让人们铭记历史。

在陈超看来,方家桥联席会议和苏南反“清乡”第一仗中,基层党组织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等历史经验也是一笔宝贵财富,“这对我们加强基层党建,走群众路线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陈超表示,下一步,方桥村将展开集老街文旅、红色研学基地、智慧农业、创意体验等四方面多位一体的特色发展路线,朝着“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目标阔步前行。

(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