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读】家庭教育中的14法条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父母必读】

家庭教育中的14法条
    身为父母,如果这些法条都能够悉心去体味去努力遵守,那么,你身边的这个孩子就会幸福、快乐地成长。
    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岁是孩子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生命的最初两年,是与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纽带的关键期,是儿童未来心理成长并与他人建立信任和爱的关系的基础。所有关于生命知识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学习的,生命的第二年,学习25%,这里的生命知识主要是指爱的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2.如果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父母应先改变自己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个过程,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是从环境或父母那儿直接传授下来的。
    3.培养儿童的灵性品质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智力开发
    人的智力是灵性品质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儿童的精神品质的培养,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的人格就会有缺陷。
    4.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让孩子知道你是严肃的,而且你们提的要求是将伴随惩罚或奖赏的。合理地限制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不要惩罚得太多。不可从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
    5.用积极鼓励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观
    父母需要主动地将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给孩子,以便于孩子在社会上成长。在这方面,身教胜于言传。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很重要的。高自我价值观的人具有三个“能力”:我有能力;我能与周围的人交往;我能随时随地为他人的幸福作出贡献。相信自己有学习和成长的潜能,发展出勇气、信仰、自信、信赖生活和他人等等品质。反之,自责、羞辱、愤怒、憎恨等毁灭性感觉始终伴随一生。
    6.接纳、确认孩子的各种情绪,尤其是消极的情绪
    当父母否认孩子的感觉时,孩子觉得他得不到理解。只有当孩子的情绪被接纳,他的感觉舒畅了,他的行为才会良好,孩子生活在感觉的世界里,倾听孩子的心声,通过说话来了解他们的感受,是非常有价值的一种方式。不论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大还是小,都要尽可能找时间立即去倾听他所说的话,而不要让孩子等你有了空闲时间再说。对我们来讲,了解孩子头脑里想的是什么,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7.设立明确家规,定期召开家庭会议
    孩子需要知道界限在哪里,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没有规则孩子反而没有安全感。家规不超过5~6条,应适合于家里的特定需要,而且必须用肯定句来陈述,将家规贴出来。如果违反家规应明确相应的处罚措施。一旦建立,就应坚决执行,每隔一段时间,应对家规作调整和修补。定期召开家庭会议,使全家一起分享生命发展的过程,发展民主,相互尊重,享受爱的氛围。
    8.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权
    随着孩子的成长,给他越来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权利是很重要的。必须有意识地要求自己;甚至是克制自己的那种什么事都为孩子做的想法,来给孩子一些自由度。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们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则会更加自重。
    9.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儿童通过游戏学习
    儿童通过接触具体的、仿真的与生活有关的东西学习,需要与同伴、成人和环境互动交流,游戏使儿童放松且发展专注的工作态度。在5岁之前不应过早开始对字母数字等符号的专门练习,这样会限制孩子的思维,因为幼童的心智还没成熟,对抽象的概念还无法理解。
    10.正面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而不是不该做什么
    传统型教育者的居高临下的姿态,总是对孩子说“不准打人,不准在沙发上吃东西”等等,这种负面的口气只会将注意力引向并集中于负面的行为;而孩子仍然不知道好的行为是什么,自己应该做什么。
    11.每天抽时间跟孩子单独相处,共同做点双方都感兴趣的事情
    每个孩子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每天工作之余,我们要腾出一些时间参加孩子的游戏。要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经历,让孩子接触到各类东西。父母作为孩子的倾听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应尊重孩子的感受,以超脱且同情的态度对待他。
    12.不要忘了给自己留下一点休息时间
    我们应该主动地寻找一点时间,暂把孩子放在一边,这是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心理环境。抚养孩子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个人的需要和夫妻间的交流,夫妻关系的和谐对家庭稳定很重要。要有一点幽默感。
    13.让孩子的爸爸发挥作用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爸爸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爸爸不仅是一个监督者,更需要成为积极的参与者。父母作为一个集体,讨论教育的原则,与孩子一起游戏,一起谈话,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14.享受孩子带来的快乐
    由于孩子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伟大,使我们变得更有理解力,使我们生活有了希望。所以,我们不要去抱怨自己的辛苦,而要用心去发现和享受孩子带来的快乐!
(0)

相关推荐